浅析全球化视角下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策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静 曾超 解云燕 时间:2013-02-15
  2.3依托Internet等先进网络资源
    Internet等先进网络资源能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与供应链外部时刻保持联系,如企业能够分享各种预测,看到订单的状态,随时输入及修改需求计划;供应商可以了解外部企业的原料需求并参与投标;核心企业可以从全局范围了解业务运作情况、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并通过平衡核心竞争力和避免无效操作来调整设计自己的供应链以便能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有计划的控制等。

  3企业供应链中“运作体系”的优化策略
    针对各类不同的企业,我们可将供应链管理流程运作优化归结为三种不同的体系:
  3.1自上而下的供应链集成管理
    供应链的上游为了满足预期的市场需求,事先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然后基于预测做计划性的采购、库存与制造后续市场可能会需要的半成品或成品的管理运作模式。该模式适合稳定性和规律性产品的生产,可分战略、战术和运营三个层面展开。在每个层面应确定其各自的功能,同时把不同层面、不同功能集成起来,使之成为支持和保证供应链管理流程运作有效运行的完整体系。在供应链管理战略层面上,企业为了形成能提高价值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集成供应链,需要依据详细考察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分析结果,制定供应链发展规划、供应链的目标和基本策略,同时配制供应链的关键资源,或给出供应链的基本组件、确定整个供应链上的行为主体或利益集团,制定跨越各种功能边界的组织架构;在供应链管理战术层面上,通过上一层次的总体布署工作,供应链目标和基本策略将被转化为可具体操作的行为,主要有计划、寻源、制造、配送、退回等五个基本流程;在供应链的运营层面上,着重于如何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即运用监督控制方法和业绩测评方法等来监督、控制、评估供应链的运行状况。若供应链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隐患,防止出现损失。
  3.2自下而上的供应链集成管理
    从供应链的下游出发,所有的生产制造和销售活动都是根据顾客真实的、明确的订单来安排进行的管理运作模式。该模式应根据订单生产或根据订单设计生产,顾客需求激发最终产品供给,生产是由需求驱动;适合产成品结构比较复杂、产品生命周期短而且成品市场有很大的波动性的产品生产。
  3.3上下结合的供应链集成管理
    由于在供应链运作流程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供应链集成管理各有千秋,因此在实际供应链管理时,应根据不同产品市场需求的特点,结合它们的优势,做到既能快速获知顾客的精确市场需求,又能制造相当数量的半成品或基础产品以实现规模经济,待收到客户订单后,再从事产成品的生产。
  4企业供应链中“合作伙伴关系”的优化策略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企业集成化管理的新思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链上各企业间的共享信息、信任并且开诚布公、相互协调和计划、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承担相互的依赖性、拥有共同的目标的合作伙伴关系。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选择合作伙伴不当,不仅会侵蚀企业的利润,而且还会使企业失去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机会,无形中阻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应基于非优势业务外包、具有相同价值观及战略思想、伙伴数目少而精的原则,强调合作伙伴间直接的、长期的战略信任和合作。
  4.1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
    首先,企业应对自身进行缺陷分析以确定企业核心能力之外所需的经营能力,进而确定伙伴选择的领域范围—企业将非核心能力业务外包给战略合作伙伴。其次,通过考察合作伙伴的地理位置、资金实力、服务水平、技术条件、资信状况、业绩水平、声誉及其与其他企业合作的经历和结果等,初步筛选出优质合作伙伴和低劣合作伙伴。最后,利用直观判断法、招标法等对众多候选优质合作伙伴进行优中选优,并与其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2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维持与激励
    要维持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合作伙伴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可通过给予合作伙伴价格折扣、柔性合同、赠送企业股权或利润对开制等方式,让合作伙伴和企业共享成功,多赢共荣。应避免合作伙伴因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作出有损于供应链整体效率和利润的行为。
  4.3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评价与重构
    客观地对合作伙伴的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将极大地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可建立相应的合作伙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合作伙伴的交货质量、交货时效性等进行评估,再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各合作伙伴,与他们一起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对存在较大问题的战略合作伙伴,节点企业应考虑战略合作伙伴的重新选择与构建。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