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略论全球化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势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六、知识的公共性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之间的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把知识商品化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完全必要的。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把知识商品化了,在当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完全必要的。但在现有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一方面,发达国家文化高度商品化,“文化工业”可以大规模定制和批量生产“快餐文化”,进而通过国际贸易谈判,要求其他国家必须消费这种快餐;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又利用其经济的、政治的优势,垄断世界的“话语权”制造“文化优势”,其他国家的文化被边缘化了,它们的“知识产权”变成了只具有观赏性质了。在现有世界贸易的框架下,一些人甚至要把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通过申请知识产权,变成他们牟取垄断利润的专有财富,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的范围大大扩展了,公共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少,这是人类文明的悲哀。
  七、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的矛盾
  在物质文化层面,全球化毫无疑问有一个同质化的过程,世界的差异性被逐渐消减。美国学者福山就曾经宣布,在消费文化笼罩下,全世界愈益成为一个同质的社会 。所以,历史都要终结了,这个同质的社会就是美国的“民主市场资本主义”,这就是全球化和人类文明的理想模式和最终归宿。但是,全球化在增进民族文化普遍交往与融合的同时,并未消除各个文明、民族之间在利益、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反而把这种矛盾暴露得更充分。因为全球化的过程从一开始就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强弱两极不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中国有的研究者却认为,“全球化的趋势使信息互通、知识共享、资源共有、世界共存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神话,而正成为不可否认、无法回避的现实。”对比之下,这种描述和构想似乎过于浪漫。
  八、“中心”与“外围”的矛盾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也在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而且还在不断出现一批边缘化的国家和人群。“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经济星座’,其中心是工业国。由于受惠于这种地位和早期的技术进步,工业国组成了为它们利益服务的整个体系。生产出口原料的国家则以其资源的功能和中心发生联系,从而形成了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结合在这个体系中的、一个广大的、参差不齐的外围。”这个中心——外围之间的不平等,是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不发达国家之所以不发达的根源。
  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极右翼、种族主义相比,社会主义代表着理性、进步的价值以及伟大革命的时代。” 社会主义价值范式提倡平等和民主,反对不公平与压迫,旨在维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资本主义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批评并且向它学习”,吸收了合作社、股份制、经济计划、社会福利、企业内部的“管理民主化”等属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因素,试图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冲突。从这个意义来看,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越是发展,离社会主义就越近,社会主义的因素也就越为人们所熟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十、国际旧秩序与新秩序之间的矛盾
  发达国家历史上形成的经济优势具有延续性,在全球化面前,经济实力代表着“发言权”。发达国家凭借其优势地位把持着世界生产与流通,“自然而合理”地利用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抢占经济全球化的有利位置。所以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的道路是漫长的。与此同时,“文化霸权主义”者倚仗自己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优势,企图以自己的意识形态一统天下。因此,不仅要建立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且要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