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外对低碳消费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与此同时,不少学者也从其他角度展开有关低碳消费模式的研究。对于反映消费模式重要特征和内容的消费结构,Mikael和Hmo(2000)研究认为,环境的长期预防法则包括生产和消费模式的长期结构变动。Gert(2000)认为在生产和消费的生态现代化中要发展有利于环境的消费导向型结构。Carmen(2003)从消费者个人因素和关联因素两方面分析,认为过度消费是工业化国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必须转向生态化的消费结构。还有学者研究了消费者具体的低碳消费方式,如循环利用、购买高能效电器、废弃物处理和绿色交通运输方式(Geller,2002)。此外,就可持续和低碳消费影响因素研究而言,Hensen和Schrader(1997)、Heiskanen和Pantzer(1997)、Burgess(2003)分别从消费伦理、进化论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角度定性的研究了传统消费模式转型的主要障碍因素。
  四、对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
  如何减少人们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消费模式一直以来是低碳消费研究的重点。虽然人们对低碳消费重视的原因从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供应安全逐渐转移到如今的气候环境影响,但所有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如何使人们从高碳消费行为转变为低碳消费行为。
  对于个人和家庭消费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20世纪20年代。Ramsey(1928)首先提出了家庭最优消费选择模型。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凸现,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将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纳入着名的家庭最优消费选择模型(Foster,1973;Becker,1982;Selden and Song,1994;Stokey,1998),即把污染存量或流量作为自变量进入代表性消费者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由于人们的低碳消费行为除经济因素外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很多非理性因素,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作用过程也非常复杂。因此,关于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分析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后这股热潮在西方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研究成果。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看,学者们主要研究了内部(态度、价值、习惯和个人规范)和外部(经济和规则激励,制度限制和社会生活方式)因素对人们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如Stern(2000)认为个人价值、生态世界观、对价值对象的负面后果、对减少威胁的感知能力和亲环境的个人规范等五种因素决定人们的亲环境行为。由于个体处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因此外部因素对人们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消费者获得的信息表明他是低碳消费者,他将会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来继续他的行为方式(Katzev et al.,1981)。在对118名意识到节约用电是公民责任的高用电群体的研究中,那些知道他们的态度与实际用电量之间差距的消费者比控制组更多地减少用电(Kantola et al.,1984)。Synodinos等(1990)分析表明,通过增加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会促使消费者对亲环境行为产生更积极的态度。
  五、结束语
  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低碳消费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结合的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和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后代和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从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及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但低碳消费实现的关键在于消费者从高碳消费行为转变为低碳消费行为,这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人们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和环境恶化不断加剧的严峻问题,因此国内有关低碳消费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本文通过对国外低碳消费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有关的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美)巴巴拉·沃德,雷内·杜博斯着;国外公害资料编译组译.只有一个地球[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