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容 张莹 时间:2013-02-14
  【论文摘要】川中丘区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现代农业,但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尚不足以支撑大授模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川中丘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背景条件、成效等两方面着眼,对园区发展的战略构想这一问题作粗浅分析。 
  【论文关键词】川中丘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战略构想 
   
  1.园区简介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是省级农业科技园,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距内江城区12公里,规划面积1万亩,总投资1.74亿元,将通过3年建成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该园以新闻巨子范长江故居所在的赵家坝为核心,总体设计分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八大板块(一馆:范长江纪念馆;一廊:长江文化长廊;两街:长江街和商贸街;一市:农产品集散市场;八大板块:特种水产、设施蔬菜、彩色农业、林果示范、花卉苗木、湿地农业、观光旅游、加工与居民集居)”。园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农商贸、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 
  2.园区规划背景条件 
  2.1 政策指导、实地谋划 
  按照2009年省委、省政府21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带动全区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由我区农劳办考核和申报,经内江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于2010年7月8日认定(即内农劳领发[2010]06号文件),命名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内江市农民工创业园”称号。园区是我区积极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的一次成功尝试。 
  园区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根据川中优势来谋划产业,将名人故居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一个“既有纪念性、又有地标性和科技示范性”的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2 农业示范园建设与红色旅游的互动整合 
  田家镇是以农业经济发展的中等镇,还是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故居,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面对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建设这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内江改变传统观念和创新机制,将名人效应、红色旅游与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进行开发,既能避免单纯开发名人故居和单纯建设农业园区存在的内容单一、形式不新的弊端,又能通过扩大载体。独辟蹊径实行“文农联姻”,大打“长江牌”,以此扩大东兴区的对外影响力和促进东兴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3 规划起点高、规模大 
  园区的总体设计分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八大板块”,把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成具有丘陵地区特点的现代特色农业的亮点、增长点。园区以田家镇8个村、5个坝为中心;以无公害大棚蔬菜规模种植、苗木繁殖和名特优水产养殖及种苗生产为主导产业;以范长江故居为载体的文化资源作为红色观光旅游的主要内容。项目基础设施规范化,田网、路网、水网、电网“四网”配套;生产过程标准化,通过专合组织、合作社等组织连农户建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现代化。 
  2.4 完善的镇政府信息公开网 
  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政府信息网开设了“单位简介、政务公开、政策法规、领导分工、信息动态、办事指南、图片新闻、便民服务”八个板块,涉及农村党的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教育等诸多方面,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有利于建立一条多途径、广覆盖、全方位送科技信息下乡、进村、入户的新途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有利于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科技信息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高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5 寻求科研合作,修复范长江故居 
  园区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依托专家教授、区乡农业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推广种养殖优良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园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避免低水平运行,真正将示范区建成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农民增收的示范窗口。 
  范长江故居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故居保持了旧有风貌,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设计。故居修复和周边环境打造按照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规划,做到规划新、环境美,将之建设成为集旅游、纪念、参观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有新闻理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朝圣”的地方。 
  3.园区建设成效 
  3.1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绩 
  建成三元村、正子村生产便道10千米、机耕道2千米;新建港湾式停车站1个;狮子村通村公路资金全部到位,目前正在建设中。全年新建山坪塘139口、河堰1处、郭家坝二级堤灌站80千瓦,整治垮塌渠沟260米,渠道掏瘀10000米,建成田间自流管网4千米,改善了全镇农业用水条件,成功实施了羊寺沟病危水库泄洪渡汛。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55口,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3.2 城乡统筹效果明显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田家镇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近年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城镇开发、重点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大力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先后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广播,村村通有线电视及农村远程教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社会保障方面,我镇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合作医疗、农村规范化卫生室、优化教育资源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