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苏维埃区域的社会控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9-06
──以農會為個案的分析
一、導 言
目前對鄉村社會控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二十世紀的鄉村社會和解放後的人民公社及目前的村民自治的研究,而對於解放前蘇維埃區域其作為一種過渡形態的政權和社會控制的研究仍是相當缺乏的。但是,這一段時期的重大意義卻是不可抹殺的,正如胡宗澤在對《十里店》文本的分析中指出:對1937─1948年蘇區土改的考察有助於理解處於杜贊奇討論的世紀之交和世紀初年的情況與王銘銘90年代的調查之間的「過渡」時段的鄉村社會的重大變遷和問題延承。1
而對於這一段時期鄉村的社會控制問題,一般來說,延承了杜贊奇從他對二十世紀初鄉村基本狀況的討論中延伸出的結論,即共產黨革命正是在政權內捲化的背景下發生的,它的成功不僅在於它幫助農民解決了土地問題,並且更在於它改變了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使稅收的汲取能力大大提高,腐化問題得到相當大程度的控制。2 與此相似,一些學者也認為中共對鄉村的新政,打破了家族、宗族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現代意義上的政黨組織、群眾組織、新型社區組織等,使農村組織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3 這些討論都認為中共革命的勝利正是在於前所未有地使國家政權伸入到鄉村,極大地動員了廣大農民。
另一方面,有的學者在分析建國後鄉村政權時指出:「官方授權」並沒有解決基層政權利用國家權力、權威形成組織化利益為自己
上一篇:解读20世纪中国工农运动
下一篇:近代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权力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