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汪志成 时间:2014-06-01
  据以上模型,做多元回归分析,spss 16.0输出结果如下:
  从模型1和模型2的模型概述表可以看出(见表2),各维度及维度组合对企业竞争力指数的回归结果显示,各模型的R值均超过0.58,最小0.589,R2均超过了0.34,最小为0.346,而Adjusted R Square也均超过30%,拟合效果较好。模型F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在1%水平上显著,显著性水平最高也只有0.009,说明模型通过在显著性水平a=0.01的显著性检验,模型因变量与所有自变量间相关关系显著,拟合效果好。两个方程的D-W(Durbin-Watson)检验值均近于2,最大2.199,最小2.053,说明模型变量无序列相关性。
  (一)模型1:股权结构与企业竞争力指数回归结果
  分析表3,从共线性检验看,除X131、X132外,各变量的容忍度均远离0而将近于1,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说明该模型各变量之间并不只是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从各自变量回归系数(B)及t值看,仅有X12及控制变量Z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见我们将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是正确的。
  (二)模型2:董事会对企业竞争力指数回归结果
  分析表4,从共线性检验看,除X211、X212外,各变量的容忍度均远离0而将近于1,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说明该模型各变量之间并不只是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从各自变量回归系数及t值看,仅X24及控制变量Z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为考察异常值是否存在,分析回归结果发现,各回归模型的标准化残差均在(-3,3)区间内,因此,样本数据并没有奇异值。
  五、研究结论
  (一)股权结构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用来消除股权过度集中的方法就是股权制衡,有相对控股股东与大股东抗衡,能有效抵制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发生。从回归结果中看出,虽然这种制衡有利于上市公司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然而并没有通过统计学上检验,效用有限,这与目前我们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局面有一定关系,由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过低有关,较少的股份使得他们的发言效用较弱。
  (二)董事会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董事会激励一般有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由于股权激励的长期性和持久性,使得其对董事的激励作用更大。从实证结果来看,虽然董事会持股比例并不高,均值仅有0.23%,却对董事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董事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回归结果在统计学上显著。
  参考文献:
  1、吴淑棍,刘忠明,范建强.非执行董事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9).
  2、李维安,王守志,王世权.大股东股权竞争与监事会治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3).
  3、杨喜孙.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广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D].广西大学,2008.
  4、许小年,王燕.中国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治理[A].梁能.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