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发展中的企业责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文华 时间:2010-06-30

内容摘要:目前在国际及国家层次,可持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作为一个重要的组织,也应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从企业日常的生产和管理入手,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企业
  
  根据传统的观点,无论从道德还是从上来看,企业只有一个责任,即最大化投资者的利益,同时间接满足其它利益相关者。但是随着社会和的发展,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并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例如环境问题、产品安全问题、社会效益问题等。企业对社会的更多关注是受到多重影响,而且企业与社会之间有更紧密的联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社会公众的意见。目前,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利益,还应关注社会利益,并寻求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联合国《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牺牲后代人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有关可持续发展最著名的定义,该定义明确表明所有人必须能够获得合理的生活质量。该报告认识到世界还存在着广泛的贫困和环境恶化,希望通过可持续发展协调环境与人类发展问题,实际上是人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的延续。可持续发展使得单一环境问题得到拓展,它不仅仅关注环境问题,还强烈地意识到贫困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从社会、环境和经济三方面加以关注发展问题。
  目前,“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理论学家、环境学家、学术界、企业代理人及非政府组织等不同团队都广泛认可的一个概念。说明尽管学术观点和观点多么不同,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既波及到发展家也波及到化国家,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中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概念不断丰富,从关注环境到关注环境、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每一方面都与企业密切相关。20世纪以来,许多企业都在快速增长,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增长是明显不可持续活动的结果。例如:空气和水资源污染、非再生资源的使用、过度开发森林资源、土地流失和生态破坏。20世纪末,事实证明了这种观念的谬误,人们开始关注地球有限的承载能力,及滥用会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从单纯考虑保护环境,到多方面、更深层次地考虑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提出了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全社会都有责任保护环境资源。但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负责任的行为将极大地损害环境,如大量氟利昂的使用,造成臭氧层空洞的形成,砍伐森林、有害物质的随意排放,增大自然资源再生能力恢复的困难。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的破坏将会使地球承载能力大为减小,也就谈不上经济增长和发展。
  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公平原则是可持续发展所强调的。社会公平即要求每个人都能公平对待,当代人和未来人都有权获得同等的资源。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每位员工都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应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个正常的竞争氛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增加水循环利用、达标排放污染物、减少吨产品耗电量等,将对“当代人与未来人都有权获得同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起到极积的推动作用,应减少工业产品和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冲击(Hart,1997)。
  从经济角度来看,要有足够的资源生产满足社会保持一个合理的生活标准,而当人们达到一个合理的生活水平时,就更有意识和能力去保护自然环境。
  可持续发展是尊重差异性、尊重自然,这种发展不应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它有关人们和他们持续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即清洁的环境、良好报酬的工作、公正以及能满足人们基本需要;它有关代内和代际公平,或者说人和未来时代的人们都有权获得足够的资源满足他们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是反映又引起我们观点发生潜在的变化: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与自然界即一个有限的、非增长的、物质上封闭的生态系统相关的。这种观点变化涉及到用质量性改进(发展)的经济范式来代替数量性扩展(增长)的经济范式作为未来的进步道路。
  
  可持续发展中企业的角色定位
  
  由于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持续行为对生态及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系统的、全球性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在国家层面上受到广泛关注。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许多国家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我国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进程。
  但是,尽管政府积极带头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国家范围内设立可持续发展框架,指导其它各级组织采取相关行动在各自的层次上实行可持续发展,但仅靠政府行动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国内、国际组织、政府、社会和企业组织的共同议程,因此,社会的各个层次的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目前,国际国内许多组织都做了许多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落实。企业特别是较大型企业,具有资源、技术及全球性意识,有些企业富可抵国,更有甚者,有些企业有能力影响立法的采用,因此,有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企业可以参与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活动,而不仅仅是“环境管理”,最主要的是企业应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意识。在进行有关设计、制造、货物运输和服务商业决策时,以及作为消费者进行货物、服务以及原材料和能源消费决策时考虑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最基本组织,涉及遍布世界的众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数量众多的消费者,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行为会极大影响组织内外的广大人员,因此,在培养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但事实上,为全社会可持续所做的贡献却与其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称。有研究表明:当83%的企业决策者相信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可以完成时,只有17%的决策者认为这一切与企业组织有关。
  随着国际国内社会将可持续发展从关注环境到关注环境、社会公平和的转变,商业活动的解释却相当不同。企业可持续能力首先被经济原则所定义,起源于古典经济学,企业可持续能力意味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可持续发展。企业关注股权人的利益、市场份额、创新,因此企业行为与经济行为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与环境行为和社会公平联系在一起,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到,从社会的角度和企业的角度看待企业的可持续性活动,其活动范围要小。换句话说,许多企业所从事的活动并不被社会认为是可持续性的。这一矛盾的出现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经济方面的决策时,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因为,环境和人类资源不能客观地反映在财务价值中,使得这些资源的固有价值不能充分体现,还有就是企业对社会和环境所做的贡献的报酬不如经济报酬那么直接。但这些绝不是企业消极对待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由。企业代表着经济的生产资源,没有企业的参与与支持,社会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当全社会确定了可持续发展议程,企业应担当起完成这一使命的角色。
  
  企业可持续发展行为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企业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入手,主动地应对社会要求。
  提高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意识。无论是主动地提高还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提高,都能在企业管理者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获取环境—社会—经济三羸的局面。尤其是环境和生态问题,由于提出的时间较早,并且涉及全人类,对于这一问题企业的保护意识正在不断加强。对于这一点,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主席史蒂夫先生了企业这种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的原因:环保法规越来越严并将更加严格、顾客青睐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员工特别是出色的员工愿意为对环境负责的公司服务、银行愿意向对环境负责的企业贷款、保险公司愿意向对环境负责的企业担保、各种税收及贸易条例越来越多地涉及企业的环境行为。
  改变企业现有的不可持续发展的行为。这就要改变传统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从对资源的无限索取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生产模式,到有意识地提高生产和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投入,减轻生产对环境的压力。
  随着人们社会意识的增强,企业被要求不但对投资的需求做出积极的反应,还要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做出积极反应。这个相关者不仅是与企业在利益上密切联系的上家、下家、消费者,还有企业的员工及企业所在的社区。
  尽管从现有的国际组织的针对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文件中,看不到要求企业必须做到与企业相关的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问题、生态平衡问题、利益相关者问题等,但在日益完善的有关法规约束下,企业应正确理解有关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所发出的信息,保持对社会公众意见的敏感,采取主动措施,积极应对环境和社会变化,做出即符合企业利益又有利于整个社会整体利益的决策。
  
  :
  1.[美]赫尔曼·E·戴利.超越增长—要持续发展的经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美]罗伯特·艾尔斯.转折点—增长范式的终结[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