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营造企业内部环境的几点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瑞志 时间:2010-06-30

  摘要: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既是全面落实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共同责任,还是各个企业必须潜心探索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加之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真查摆企业内部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提出构建企业内部环境建设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企业;内部环境;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在我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阶段性任务,《决定》指出,要在社会各个领域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营造企业和谐的内部环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共同责任,还是各个企业必须潜心探索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企业内部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加之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氛围基本形成,员工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得到尊重和保障。但也必须看到,在一些企业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是在用人方面,没有达到人尽其才。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有远有近,有亲有疏,人为地拉大了与员工的距离,客观上形成了小的“利益集团”。虽然企业用人大都采取竞聘上岗,但在内部竞聘中也存在以部门为主,横向得不到很好交流的问题,使一些比较优秀的人才资源得不到很好利用,造成浪费。二是在利益分配上,领导和员工的待遇反差较大。真正在一线工作的员工所得利益没能体现出其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从而导致了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三是在解决员工实际困难上还有差距。尽管在这方面,各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员工也感受到了企业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怀,但与个人的期望值还有距离,特别是在住房、医疗、、养老等问题上,没有能充分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关心体贴。四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说话、办事总是站在个人的利益上,强调制度、规章,往往忽视员工的实际感受,不能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以致很多本应该及时解决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五是有些企业管理者高高在上,权威思想严重,家长作风盛行,听不得不同意见和批评,缺乏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影响了团队和谐相处。六是工会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在涉及到员工的利益和企业领导者的利益发生矛盾时,有的工会不是帮员工说话,而是一味迎合领导,狐假虎威,失去了工会的职能作用。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企业内部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既有思想认识的偏差,也有体制、机制不合理的缘故,还与我们工作相对滞后有关,概括起来讲:一是在用人问题上只注重民主而忽略了集中,往往是一搞竞聘就着重看群众评议打多少分,评委打多少分,这就容易造成有些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但得罪人较多的能人得不到高分,而所谓的“老好人”却占了上风。党委又不能果断行使集中的权力,往往使一些能人得不到重用。二是在利益分配上,平均主义思想仍然存在,官本主义严重,总认为当官就应多得,造成真正一线踏实工作的员工在利益分配上心理不平衡,从而使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三是在解决员工实际困难中,没有长远规划。在操作中往往只注重领导,真正考虑员工的份额太少,使员工产生一种失落感,导致干群关系不够和谐。四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虽然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一系列考评、奖惩办法,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在一些企业,特别是在一些不规范的部门仍然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员工的积极性。五是缺乏强有力的和引导。很多企业对员工的意见和呼声,不是积极做工作,而是不闻不问,以致小问题酿成了大问题,一般问题成了疑难问题,错过了最佳解决问题的时机。
  
  三、营造企业内部和谐环境的对策
  
  营造企业内部的和谐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积极努力。从众多优秀企业的发展实践看,要营造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笔者认为,除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各项制度外,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要不断创新和践行企业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大量优秀企业的发展史表明,文化在企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它能使企业成员之间达成共识,形成心理默契,成为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成为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海尔集团因为有“海尔文化”而居家电市场而不倒;五粮液集团由于不断挖掘企业文化,使“百年老窖”重新焕发出竞争活力;南方航空集团由于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南航心约》这一新型企业文化,使集团成为国际国内很有名气的航空企业。实践证明,创新和践行企业文化,不但是企业优化内外环境的重要根源,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石和保障。只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很好地融合,才能培育员工的高尚境界,才能塑造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营造出具有亲和力的人际关系,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并转变为实际生产力。当然,企业文化也应与时俱进,不但要不断创新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去运用和实践,做到了这一点,企业才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2.要建立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利益分配体制。构建和谐,涉及多方面内容,但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利益分配体制是保持健康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间和谐的基本保证。有句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企业,如果劳动关系紧张,各种利益矛盾突出,尤其是劳动与报酬不符,利益分配不均,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反映强烈,那么这样的企业不可能稳定,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衰败。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利益分配体制,也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一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按贡献大小实施奖励,按不同岗位分配报酬,特别是要重点突出一线员工的利益。另一方面要按优胜劣汰的原则竞争岗位,把一般岗位与特殊岗位区别开来,体现出特殊岗位特殊待遇,这不仅仅是一个导向问题,其实也是营造企业和谐环境的需要。
  3.要密切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雇主双方能够坚持平等性原则,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惠互利、互谅互让,通过直接协商、谈判、缔结契约等方式,建立和调整相互间关系,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以此达到和睦相处的目的。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建立在健全的劳动体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不仅反映着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关系着劳动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南航黑龙江分公司十分注重密切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采取积极的措施妥善协调各自的利益关系,不仅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维护,又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局面的劳动关系,实现了互利共赢。由此可见,劳动关系和谐与否,既关系到每个劳动者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企业发展和腾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消融、理顺企业内部矛盾和关系的过程,其核心内容之一都是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必须站在营造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企业内部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建立的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使劳动关系各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4.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作为一个企业,要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环境。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力,我们致力于创建和谐企业,既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又符合员工的切身利益,更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利益。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实际上就是为员工谋求“硬实惠”和“软福利”的问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企业管理、建设、发展、目标与员工全面需要的目标融为一体。一是要充分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把员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员工的需求作为第一责任,急员工之所急,想员工之所想,设身处地为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广大员工以感恩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二是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以提升素质为员工谋求“软福利”,充分激发员工的发展愿望,不断增强员工的创造活力,使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充分的迸发和释放,不断创造利益源泉。三是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着眼于增强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把和谐企业、和谐班组、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同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员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从而在企业形成诚实、守信、敬业和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礼让宽容的文明风尚。四是要发挥好各级工会的职能作用。工会就是代表职工利益的主管部门,要做好上情下达,及时反映员工的需求,在党委领导下,尽力为员工谋福利,保障员工的合法权利,努力营造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实现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使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下始终保持持续发展。
  
  :
  [1] 经济改革发展课题组.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J].理论前沿,2005,(15):43-44.
  [2] 王建伟.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解放军报,2006-12-07(6).
  [3] 张传翔.对国有企业内部员工激励机制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5,(6):64-66.
  [4] 周湘连.思想内容整体构建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6,(2):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