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企业应对跨国企业并购策略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一飞 时间:2010-06-30
  摘 要:科技进步与全球化推动着跨国制造资源新一轮的跨国转移和整合,在这样一个进程中,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在本轮跨国制造资本的全球流动中吸收更好更多的国外投资对迅速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乃至我国综合实力都至关重要。 ?
  关键词:跨国公司;企业并购;科技进步;并购投资? 
  
  1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企业并购呈现的新特征?
  
  1.1 产业和行业特征?
  新兴产业之间的并购最为活跃与成功 。为了争夺市场的份额,一些新兴产业如、信息、和通讯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及其配套服务行业正在不断地发动并购大战,仅信息业和电子业的并购市场总额就从2000 年的1160亿美元提高到 2006年的2460亿美元,增长了近2倍。在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进步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仅投资费用高 ,资金回收周期长,而且使用生命周期短,企业要想迅速占领技术制高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解决以上难题。而通过跨国并购,企业能够迅速有效和安全地运用收购来的最新技术,这样既节省了高昂的研发或交易成本,又克服了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的缺陷。例如,思科公司(CISCO)就是通过不断并购技术创新型企业,在短短的10年时间之内,逐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设备供应商。 ?
  1.2 并购额的趋势特征?
  本来在技术、资本密集的传统领域,市场集中度已经很高 ,并有垄断市场之嫌,但在这次跨国并购浪潮中,仍然出现了多起超级并购案例,而且金额之庞大让人咋舌。例如,进入2008年持续了近一年的汤姆森公司170亿美元收购英国路透集团的方案也在此时获得了政府反垄断部门的通过。当全球看客看得津津有味时,微软又适时地抛出了打算以446亿美元(现金加股票方式)收购雅虎的大戏。一时之间,国际并购剧目纷呈。 ?
  1.3 并购主体变化特征?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这是此次并购浪潮的又一突出特点。跨国企业的强强联合是并购浪潮中的主角。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英国沃达丰公司最终以132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德国老牌电信和集团曼内斯曼的股票,由此组成了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商。同时在汽车行业出现了德国的戴母勒奔驰以高达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这次并购案在汽车行业引起巨大的震动,使汽车的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并有可能最终形成全球汽车产业的崭新结构。 ?
  1.4 并购战略变化特征?
  横向并购显著增加,换股成为主要交易方式。从并购双方的行业相互关系划分,跨国并购主要有三种方式:竞争对手之间的横向并购、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合并的纵向并购和既非竞争对手、又在纵向上不具有现实或潜在横向关系的企业之间的混合并购。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横向跨国并购在全球并购中所占的份额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价值看都占绝对优势。从近两年来世界跨国并购的趋势看,在企业并购支付中现金支付比例逐渐下降,股票支付方式和混合支付方式的比重逐渐上升。如在美国企业并购中,现金支付比重从1996年的52%降到2006年的33%,而股票支付方式和混合支付方式比重分别从1996年的26%和20%增长到2006年的29%和28%。可见美国企业并购支付方式尤以股票交易为主。?
  
  2 跨国企业对我国制造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的全面开放、体系和公司治理的完善,吸引了大量跨国制造企业通过并购投资向我国转移生产基地,外商的投资方式已经由“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为主转为绿地投资和并购并重。另外随着全球制造业的重新分工,跨国制造资本在加速全球扩张的同时,在我国的并购投资规模和数量也不断提高,涌现了许多金额巨大的并购项目。例如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 3.17亿欧元收购丝宝日化85%股份,法国罗格朗公司(Legrand France S.A.) 5亿元收购TCL低压电器(无锡)公司 100%股份,中国香港和成国际35亿港元收购江西江洲造船厂100%股份。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外资在我国的并购投资总额超过440亿美元,占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的47.58%,这一比例在1995年仅为1.87%。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几年外资并购将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跨国制造企业在我国的并购投资有以下三个动因:?
  2.1 获得市场权利?
  为了快捷地进入中国市场甚至取得市场的主导地位,跨国制造企业在我国收购竞争对手或分销商很普遍。2007年世界500强在我国投资前100名企业的年均销售收入185亿元(折合25亿美元)中,出口仅7.5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30%,其余的70%都是在我国市场销售。例如日产收购东风汽车、欧莱雅收购小护士、联合利华收购中华牙膏等并购目的都是进入中国市场。跨国制造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往往直接收购在我国的产品代理商来控制忠实和稳定的客户群。此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采用的“市场换技术”国家进口替代战略也吸引了跨国制造企业的投资。?
  2.2 比较竞争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技术创新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各国比较技术优势的重新整合,表现为产业群落(Industrial Cluster)。产业群落是高度关联的公司、配件及服务供应商、政府和相关机构(如大学)的地理聚集体,群落内部竞争与合作并存,有类同的文化与价值观,也有规模化与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世界著名的产业群落有美国硅谷、日本丰田城、中国新竹科技园等。?
  产业群落在中国的发展虽然不长却已初具规模。经济发展良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三个沿海地区都出现了产业集群。据有关资料统计,2007年我国外资流入总额的七成集中在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和北京,在上海设立亚太地区总部或中国总部的180多家跨国公司中,超过60%来自制药、汽车制造和电子产品制造业。?
  2.3 本地化技术研发(R&D)?
  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期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跨国公司加强了跨国技术的创新和产品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开始在我国建立研发和原创型技术研发基地,大量雇用我国高级智能人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6年的调研指出,中国名列跨国企业海外R&D投资首选地第一名。2007年,68家世界100强企业在我国设立的研发机构集中在通讯设备制造、运输设备制造、制药、机和化学品制造行业。例如微软、英特尔和百事高三家公司分别在广州城投资4亿美元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和软件外包基地。?
  跨国制造企业在我国建立研发基地进行本地化研发,一是源于市场的需求导向,针对我国与跨国企业母国由于不同收入水平或文化背景产生的需求差异进行产品和技术调整。二是出于看好我国企业的产品。以我国自行研制的中小机场的行李输送系统和引航照明产品为例,广泛受到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的认可。跨国制造企业并购后只需对生产工艺或产品质量稍加改善便可贴牌销往东南亚和中欧等国家迅速进入全球中低端市场。?
  
  3 中国制造企业以积极姿态应对跨国企业的并购?
  
  由于跨国并购投资给东道国输入资金、技术和管理资源,我国对并购都持有鼓励和开放的态度。如前所述,我国拥有广阔的市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个沿海地区产业群落显现的成本和人才优势吸引了世界500强跨国制造企业来我国并购投资。然而,我国尚未成熟的行政法律体系和经济市场化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再加上在企业文化、公司估值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问题,都阻碍着国外直接投资。针对这些因素,中国制造企业在应对跨国企业的并购中笔者提出以下建议,试图为我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应对本轮跨国制造资本的国际流动提供线索。?  3.1 以区域产业群落拉动外资并购?
   产业群落是全球的重要组成单元,选择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聚集地区投资是跨国公司重要的全球战略区位布局。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建设更多的区域产业群落可以拉动跨国制造在我国的并购投资,尤其是西部地区。无论是先建立经济开发区再引进外资还是自发形成,产业群落的完善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都需要当地政府、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机构等各个结合点的密切协调,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群落为区域资源配置和行政区划统领,以产业优势促进跨地区产业整合,实施各项优惠政策,例如对技术开发企业给予加速折旧、税收减免优惠、财政贴息、投资扶持等,推动集群内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建立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公司,迅速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使我国吸引外资的大环境从“候鸟经济”向“榕树经济”演进。?
  3.2 以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新?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和技术进程的条件,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的加速要求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必须与西方国家接轨。尽管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以来,先后实施了《商标法》(1983年)、《专利法》(1985年)和《著作权法》(1990年)等各项法规,并加入了“保护产权巴黎公约”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但由于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模仿盛行,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处理好引进国外技术与自主创新开发的关系并保护创新者的利益是推动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
  3.3 深入市场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企业经营思路?
  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改善企业经营行为的核心。政府应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仅对市场不能或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加以引导。引导不能代替市场,并购项目的选择应尽量由交易双方按照市场条件决定,避免政府越俎代庖,决策的利益多元化或复杂化必然影响决策的商业因素并造成项目失败。企业经营应重视运用核算的准确性和业务经营的计划性等市场化语言,提高与跨国制造资本合作的效率。?
  3.4 构建公平透明的法律体系?
  跨国公司把法律规则的统一和透明视为并购投资重要的软环境。要在防止跨国公司形成国内市场垄断的基础上,提高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和连续性并促进相关行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阐述基于国外直接投资为经济的有利方面。但同时必须承认,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与中国经济发展也存在冲突的一面,如跨国公司的价格转移、对我国民族品牌的冲击等。因此,前述的建议措施还应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利益,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推动外资并购的同时降低相关的负面效应。?
  ?
  [1]?姜鹏.对全球化的起源、含义及其研究现状的考察[J].太平洋学报,2007,(1).?
  [2]?联合国贸发会议.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版)[R].联合国出版,2008.?
  [3]?王述英,姜瑛.论产业全球化和我国产业走向全球化的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与,2008,(8).?
  [4]?郭连成.经济全球化正负效应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8).?
  [5]?何方.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几个问题[J].世界经济,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