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卖家出淘 京东开放平台会是新归宿吗?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exp 时间:2013-08-01

  阿里这个“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电商生态进入了一个病态的死循环。当众多卖家纷纷“出淘”,敢问新归宿路在何方?

  先来看一组数字,最新公布的阿里一季度营收是13.8亿美元,净利润6.69亿美元,净利率接近50%,超过了腾讯的30%、百度的44%,登顶互联网利润创造能力最强企业。但令人尴尬的是,为阿里持续输送利润的淘宝店主们却日益经营惨淡,直通车、热卖等推广资源价格高企,80%的卖家商品得不到展示,大卖家叫苦连天,小卖家无可奈何。

  一边是阿里从卖家身上“割肉”,一边是卖家生存的岌岌可危。加之京东开放平台等对手的虎视眈眈,逐步建立吸纳卖家入驻的开放生态,中小卖家纷纷“出淘”几成定局。

  淘宝卖家:好日子已成过去式

  除了中小卖家,已经做起规模的淘品牌日子也不好过。最近不少媒体曝光,之前强势的品牌正从淘宝搜索排行榜中滑出,利润掉,推广难,很多淘品牌的抱怨声并不少见。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局面?

  一是马太效应日趋明显,淘宝卖家获取流量与用户,只能靠直通车、热卖、一淘、阿里妈妈等淘内推广资源,这些资源随着商品海量爆炸,日益捉襟见肘,导致价格高企,小卖家根本没有能力获取,大卖家也因价格暴涨,而难以为继。

  二是淘宝一直也在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海量商品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80%的商品并非没价值,但根本展示不出来,这几乎无解。特别是天猫商品挤进自然搜索排序后,中小卖家更没机会了。

  三是阿里采取“温水煮青蛙”策略,很多本是生态必须的服务,都以每月几十元的价格“逆向输送”,加大了卖家网店运营的成本,令很多淘宝小卖家有苦难言。

  电商平台化VS平台化电商

  过去,由于淘宝、天猫走的是平台外延的电商模式,是所有人帮平台做生意,因此体量很大,占据市场不少份额。但如今,阿里也感觉到强烈的“危机感”,这种威胁来自以京东为代表的B2C模式向平台的转化。

  去年,京东开放平台的入驻商家是6000家左右,而到了今年,这个数字翻了四倍多。拥有近三万个卖家的京东开放平台,在刚刚结束的618网购狂欢季上表现相当不俗,业绩增长了2.5倍以上,比如,在三天的“老刘专场”,九洲鹿就斩获了120多万的销售额。这种强有力的销售数字,对于那些犹豫不决的商家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随着京东注册用户突破1亿大关,在流量上也具备跟阿里掰腕子的实力。

  对于京东开放平台,不少阿里的卖家和品牌商都是希望能开拓新的有效的电商渠道,因为谁也不愿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随着京东物流、技术、服务、推广等陆续完善,京东的开放生态日益丰满,在为商家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抛出了专业便捷、公平服务的橄榄枝。

  京东的底气在哪里?

  对于一个电商生态来说,物流、技术、营销、服务这几个部分,决定了其对卖家的诱惑力,以及给卖家带来的价值。作为自己的“传统优势项目”,几年来京东进行了大规模的物流、仓储系统的投资,包括数十亿元的亚洲1号系列项目、推出夜间配、极速达等个性化特色配送等等。相比淘宝采取与“四通一达”松散合作的模式,京东物流为平台商家提供了一站式、多平台、多渠道的全供应链服务,而且还能帮助入驻企业实现线上线下的配送协同。随着未来京东物流平台与市场的接轨,这些利好也将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在技术支持方面,京东开放平台大幅增强了前端体验、后台承载、大数据挖掘及云能力供应上的资源,前不久刚刚推出的电商云四大解决方案被业内普遍认为是面向卖家、物流合作方、服务商以及个人开发者的云服务链条贯通举措。通过开放云计算能力,筹建云数据中心,分析实现精准的人群定向,为商家提供一整套营销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京东的技术实力已经在开放平台上显现出来。众所周知,技术一直是阿里电商生态的核心,而京东的种种做法,不啻为蚕食对手的竞争优势。

  在营销推广维度,京东开放平台走的是不同于阿里的道路,这主要是由于京东公平公正的页面展示,并不添加任何“竞价排名”因素,很大程度上暖了众多卖家的心。而且,京东自营B2C业务的营销体系其实已经很成熟,只不过现在需要开放出来供平台上的卖家使用,品牌商和卖家完全可以借助京东的平台规模、推广资源、营运经验和体系,更好地销售产品。

  服务是电商的重要环节,京东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也让阿里如坐针毡。一方面是集团CEO刘强东强调“卖家也是客户”,并亲自带队组建客服团队,推出“主动式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另一方面,京东也推出在线IM、服务管理培训、工具系统保障等内容来服务卖家,提升经营客户、自主服务的差异化竞争力,让卖家能更好的享受平台带来的价值。

  可以说,京东开放平台是从零做起,但生态已经成熟。原因就是,京东内生发展的模式在成长过程中让技术、服务和营销能力日趋完备,现在只是拿来服务更广众的卖家而已。按照京东CMO蓝烨在京东首届POP供应商大会上的战略曝光,未来的京东必然是以自营、平台双核心,走两种模式、多样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圈,2016年来自开放平台的销售额将达到50%,而彼时京东的体量或将超过数千亿元,众多入驻卖家“钱”途一片光明。

  电商平台格局未定 卖家和用户决定天平的倾向

  行业的成熟,通常伴随着市场格局的更迭、优化,群雄纷争的多元格局被两极格局取代最为常见,比如百度、谷歌之于网络搜索,再如360和腾讯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制衡,电商行业也是如此。京东的开放,能从阿里电商生态撕开多大的口子,既取决于阿里自身的能力,也取决于京东以多大的力度来推广开放平台。目前来看,京东采取的全面推进,很可能会走当年淘宝颠覆易趣的老路,加之淘宝、天猫卖家持续积怨,也有“出淘”的计划,不排除会一拍即合,对阿里形成巨大冲击。

  实际上,对于淘宝卖家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困局让他们进退维谷:放弃淘宝,进入天猫?这无疑符合阿里的设想。然而,对于卖家来说,进入天猫意味着更高的营销费用,更严苛的各种要求,而且还会因为阿里系平台假货横行、质量堪忧的较差口碑而受到牵连。那么留在淘宝平台?卖家就只能面对日益恶劣的价格竞争,用薄利去应付永无止境的营销开支。

  因此,未来的电商平台竞争,还存在诸多悬念,京东能否收编卖家与阿里形成对峙,中小企业、品牌厂商如何通过平台选择获取更大商机,都会给这一领域带来很多未知数。 “企业如果在市场上被淘汰出局,并不是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一定是被你的用户所抛弃”,谁把握了市场和卖家需求,谁就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