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战互联网金融:银网竞争合作 监管问题待解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2-10-22

  互联网与银行业务的融合,将促使银行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减少依赖节点型的专用资本,学会运用网络化的社会资本,这正是未来银行结构转型的关键

  互联网金融变革的重要时刻正在临近。

  电子商务与银行信息化——这两个一度平行发展的行业,近来不断发生碰撞并产生交集。

  9月18日,腾讯宣布打通旗下财付通与移动产品微信的应用通道,这意味着其2亿微信用户可通过微信扫描商户二维码的方式付款,并享受折扣优惠。未来,两者的合作还将实现微信用户之间的转账。

  此前两个月,阿里巴巴宣布,旗下阿里小贷将向除温州以外的江浙沪地区的B2B普通会员开放信用贷款业务。

  互联网企业携带着数据及电子商务优势,已深入支付结算和信贷这两项银行核心业务;拥有庞大资金和公信力的商业银行不甘于退居后端,为了直接获取客户的一手信息,增加客户黏合度,巩固并拓展银行与客户之间存、贷、汇等业务关系,也高调挺进电商、移动支付等非传统银行业务领域。

  就在腾讯财付通宣布新移动支付业务的同一天,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与HTC(中国)联合发布中国移动支付标准确立后的首个移动支付产品——“招商银行手机钱包”。

  中国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则将创新业务直指互联网企业的主脉——电子商务。7月10日,建行宣布旗下“善融商务”上线,截至8月中旬,“善融商务”签约商户过千,会员发展至数十万。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积淀与酝酿后,互联网与银行的合作终于跨过外部技术运用的初级阶段,开始核心业务的渗透与融合。

  这一新浪潮可能催生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和大市场,令各方痴迷,亦引发争议和忧思。

  先觉者已开始行动。阿里小贷、腾讯财付通以及众多第三方支付组织和人人贷机构,皆在互联网数据开发的基础上加速挖掘金融业务的商业附加值,搭建出不同于银行传统模式的业务平台。

  相较于互联网企业的积极进取,银行机构深感变革的迫切。在8月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行长李礼辉从总行战略层面提出建设“智慧银行”,在实现客户服务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的同时,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再造银行业务流程。

  “互联网时代正在迅速地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一位国有银行高层对《财经》记者表示,未来五年到十年,互联网金融会有很大发展,大银行如果不抓紧启动,会赶不上竞争对手。

  与十年前仅将网上银行作为渠道经营不同,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具有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主张平台开放等新特点,且在运作模式上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的深度整合,银行在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上面临深层次变革。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对此颇有心得,9月18日他在“手机钱包”产品发布会上表示,“银行业本身具有IT属性,信息技术之于银行业如同空气一样,须臾不可或缺;历史上每一次通信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银行的变革。”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看来,未来互联网与银行业务的融合,将促使银行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即从结构上改变依靠节点型的专用资本,学会运用网络化的社会资本,这正是未来银行结构转型的关键。

  银行开办电商

  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创新一定要从自身的金融业务特长入手,将新业务与金融业务捆绑镶嵌,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产品

  “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最后的恐龙。”比尔·盖茨在本世纪初第一波互联网浪潮时曾这样判断。

  十年前,马蔚华受此激发,推动招商银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如今招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已蔚为大观,网上渠道对银行利润的贡献明显。

  十年过去了,传统银行并没有因互联网的兴起而衰落。国内银行业完成了股改、上市历程,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一度赚得盆满钵满,面对新技术可能带来的行业变革,银行家们的焦虑却始终存在。

  2012年上半年,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不止十次去互联网创新企业调研,每次都会带上分行行长,并借此给他们“洗脑”。而招商银行副行长丁伟和高管团队,每隔半年就会和国内最重要的互联网企业合作伙伴进行业务沟通。

  从事“智慧银行”问题研究的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武岩博士表示,无论在竞争格局上还是客户的需求上,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都给银行带来比较大的冲击。第三方支付、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电商企业和银行卡组织等,都在凭着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蚕食本属于银行的业务领域。

  如果不能顺应业务模式创新潮流及适应客户交易习惯变化,银行将面临金融中介角色边缘化的风险。正是在这种担忧下,部分银行开始试水电商。

  2012年6月底,建设银行筹划了20多个月的电商平台“善融商务”上线。它包括“企业商城”和“个人商城”两个平台,并带有“商城账户”支付工具。与此同时,建行逐步将其他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向平台上加载,以期构成四位一体的平台体系。

  目前,“善融商务”的“个人商城”中的商品标识较简略、种类较少。在竞争激烈、奉行“赢者多吃”法则的电商领域,后来者建行的考虑一度令人费解。

  建行在给《财经》记者的书面回复中表示,不同于阿里巴巴、京东等纯电商平台,“善融商务”会在电商服务上对客户充分让利,银行看重的是其带来的新鲜用户、客户的金融信息和金融消费。建行希望借此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对公融资、个人消费贷款、住房贷款、助业贷款等业务。

  建行对入驻“善融商务”的商家直接减免了店铺租金、交易佣金、年服务费,还免除了借记卡支付结算手续费,并为优质商户提供免费推广服务。

  一位参与“善融商务”平台搭建的建行中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只有接近客户,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否则老躲在后面,靠别人传达信息,银行会失真。建行上下曾反复研究,最终意识到还是缺一个电子商务平台。”

  在上述建行内部人士看来,银行做电商最大的优势在于诚信度,同时,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支撑目前的投入。另外,一切并非从零开始,由于银行结算、清算、信贷等领域已有现成的IT基础构架,电商平台的搭建只需在后台增加相应人员,而其庞大的物理网点,又是一种“辅助优势”。

  不过,银行做电商绝非再造一个淘宝或京东商城。在多位业界人士看来,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创新,一定要从自身的金融业务特长入手,将新业务与金融业务捆绑镶嵌,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产品。

  在这方面,招商银行的“网上商城”颇具特色。招行信用卡商城于2004年10月成立,是国内信用卡商城的先行者。目前在招商银行全国1700万信用卡用户中,有500万用户参与商城网上平台的实物交易。

  信用卡商城中的商品具有“低配送、利润率高”的特点;同时,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也与其信用卡业务的优势相得益彰。招商银行已在上海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提供定机票、酒店等差旅服务,下一步的重点是推动奢侈品销售。

  招商银行副行长丁伟说,银行做电商最重要的目的是稳定客户、黏合客户、服务客户,这与电商单纯盈利目的不同。

  2011年,招行信用卡商城交易额超过7亿元,未来三年的目标是达到100亿元左右的销售规模。

  金融技术脱媒

  第三方支付组织崛起,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进程,这对向来扮演资金中介的银行来说,无疑是非生即死的挑战

  商业银行进军电子商务的意图在于,获取一手客户交易信息的同时,增加客户黏合度,拉近银行与客户之间存、贷、汇等业务关系。

  促使商业银行走向商务前台的直接压力来自第三方支付组织、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电商企业和银行卡组织等机构共同掀起的金融脱媒浪潮。

  第三方支付组织的举动最令银行紧张。近来,马蔚华在多个场合强调,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经削弱了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

  “如果支付业务被侵犯的话,对银行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上述国有大行高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解释,银行由支付起家,客户最早出于支付目的把钱存在银行,银行有了存款后慢慢发现还可以拿去放贷,于是就有了贷款,存、贷、汇业务因支付而衍生出来。

  在IT技术与电子商务共同孕育下,第三方支付组织应需求而生,并迅速在电子支付领域壮大。迄今,央行为前后5批、共计19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颁发了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范围涵盖网上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发行。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2.16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9月18日,腾讯宣布打通旗下财付通与微信的应用通道,这意味着其2亿微信用户可通过扫描商户二维码的方式付款,并享受折扣优惠。未来,两者的合作还将实现微信用户之间转账。

  关键问题在于,第三方支付组织崛起,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进程,这对于向来扮演资金中介的银行来说,无疑是非生即死的挑战。

  在传统的电子支付产业链中,电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电商为用户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建立网关服务平台,实现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之间的在线支付,并提供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服务;银行则是最终资金结算服务的提供者。

  但第三方支付公司已不满足只做银行网关支付平台,借助其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势,开始直接向供应链融资、小微企业信贷等领域扩张。

  “我们在支付宝刚成立的时候,就想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胡晓明告诉《财经》记者,阿里巴巴最初的B2B平台是信息平台,不涉及交易,2003年淘宝推出之后,网络支付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障碍。支付宝的出现解决了商户的支付问题,但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始终存在,阿里巴巴由此而萌发了开办网络小贷企业的设想。

  继2004年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坐拥7亿注册用户后,阿里巴巴于2010年和2011年先后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二者以下简称阿里小贷),创造了“小贷+平台”的融资模式。

  阿里小贷作为阿里巴巴的金融业务,为淘宝和天猫上的用户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两项业务。“订单贷款”基于“卖家已发货”的订单申请,信用贷款则完全基于卖家的信用。目前为止,阿里小贷放贷资金累计已经超过300亿元,为13万家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

  7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将阿里小贷业务向除温州以外的江浙沪地区的B2B普通会员开放。

  第三方支付所衍生出的信贷业务,仍以小微信贷为主,尚未对银行的主流信贷业务构成威胁,且对当前以大企业贷款为重的银行信贷体系形成有利的补充。但从长远来看,由于银行业资本监管新政及利率市场化的推动,银行机构目前纷纷向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转型,并将这一领域视为实现资本低消耗、资金高回报成长的重要战场。

  用姜奇平的话说,对于银行业的转型,抛开纷乱的表面现象,可以抓住一条主线索来观察。转型标志就是托夫勒曾经提出的新旧区分: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分别代表传统生产方式与新的生产方式。对银行来说,大企业融资与小企业融资可以分别代表这两种趋向,而小微贷,就处在转型的正前方十环靶心上。

  目前,淘宝、天猫订单贷款日利率为0.05%,信用贷款日利率为0.06%;阿里信用贷款额度为5万元至100万元,日利率在0.05%至0.06%之间。参照最低的0.05%日息计算,阿里金融提供的信用贷款,年化利率最低应为18%,远高于银行贷款的平均利率水平。

  坊间传说,阿里小贷日利息收入已超过100万元,虽然这一数据尚难求证,一位小额贷款行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阿里小贷可能已经实现盈利。

  更乐观的预测是,“如果阿里巴巴拿到银行牌照,三年内超过民生银行不成问题!”今年7月底,有分析人士如此对比阿里巴巴与民生银行的小微贷款业务。而对于拥有国内最多用户数的腾讯,业界也曾有“腾讯可以向个人用户提供小额贷款,取代信用卡”的大胆设想。

  银网竞争合作

  第三方支付虽然在渠道、创新、客户需求收集上有优势,但在最终的客户结算和基础金融服务上仍要依靠银行

  “银行牌照?那是没有的事。”《财经》记者询问是否在争取获得银行牌照时,包括财付通在内的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人予以否认。

  “我们一定不会走线下、做银行,这不是我们的强项。因为一做线下,我们就会被纳入到现有的监管体系和银行服务体系内,我们做不好。”一位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2007年,阿里巴巴曾与工行、建行联合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希望在银行系统下,结合阿里巴巴用户资源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但历时三年,终因双方信贷理念与业务模式难以调和而终结合作。

  “银行一般定义贷款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但阿里巴巴平台上贷款额最大的也只在50万元左右,更多的客户只贷几万元甚至几千元,做周转资金之用。”胡晓明告诉《财经》记者。

  除了企业贷款规模,两者对企业信用的考核也存在巨大差异。“我们认为每天有业务交易的小企业,就是良好的;但银行认为,有交易不代表有利润;有利润不代表有资产或担保。我们认为,企业不良率到2%尚可接受;但银行却要求做抵押和担保。”

  “结果是,推荐了100家企业给银行,但最后被毙掉了97家。对风险和企业资质的不同认识导致合作无法继续。”胡晓明说。

  建行有关人士认为,双方合作的终结,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建行无法从阿里巴巴那里获取想要的企业数据信息,反而感觉自己越来越退居后台,离客户越来越远,这是令银行真正感到受威胁的地方。这也正是为什么建行启动“善融商务”平台,直接走向交易前台的初衷。

  多位业界人士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除了竞争,在业务上存在互补、合作的空间。银行在支付结算服务、公信力上占有先机;而第三方支付则手握大量终端客户群,在了解客户需求、营销渠道建设上有优势。

  以众多年轻客户、信用卡业务著称的招商银行,在和支付宝合作时一度心存芥蒂,并不愿意开放无交易限额的“快捷支付”。

  一位支付宝内部人士透露,出于对品牌具有替代性的担忧,招商银行此前和支付宝关系不太好,但招行后来发现,无论客户使用什么渠道支付,到最后还是用哪一张银行卡的问题。而在双方合作后,招商银行通过支付宝的电子支付的交易额很快超过几家国有大行。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刘加隆对《财经》记者表示,银行和第三方不是敌人,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已深刻改变了银行。

  快钱市场部副总裁周萍认为,支付公司的最大价值在于支付平台信息的收集作用,帮助银行拓展那些原本无法展业的客户。“第三方支付可在搜集到客户需求之后,再跟银行谈合作,但最基本的支付工具和资金还是来自银行本身。”

  在很多第三方支付看来,支付终端和支付模式的创新并不代表互联网对银行核心业务的冲击,更多时候,互联网充当的仍是渠道角色。

  快钱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钱已经从单纯的支付业务扩展到供应链融资等金融增值服务,但即便在这些业务模式中,快钱也是充当“收割机”,提供企业和银行之间的数据打包和集成,与银行的关系密切,而非对银行业务形成冲击。

  第三方支付虽然在渠道、创新、客户需求收集上有优势,但最终客户结算和基础金融服务上仍要依靠银行,加之目前银行外机构“虚拟开户”的问题仍无法解决,客户仍然绕不开银行。

  但借助其在电子支付领域的优势,第三方支付组织似乎已可以对银行形成倒逼之势。

  以支付宝为例,庞大的淘宝客户基础,构成其与银行议价的有力筹码,使其在与多家银行的合作中争取到极低或免费的支付手续费。同时,第三方支付也借选择备付金存管银行之机,要求银行开放更多客户,提供更多的系统接口。

  便利的第三方支付还让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找到了除银行之外的直销渠道,从而对银行代销业务形成冲击。5月初,支付宝、财付通、快钱三家支付公司正式获批证监会颁发的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有关人士坦言,如何处理第三方支付组织与银行间的竞合关系,是其未来工作的重点。

  高华证券投资研究部主管马宁8月12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互联网金融圆桌会议上表示,银行业务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寻找潜在客户;二是提供服务;三是风险管理;四是处理纠纷;五是处置不良资产。在他看来,互联网在寻找客户、提供服务和风险管理方面有优势。

  不过,由于人是社会人,再综合考虑政治和法律因素,处理纠纷和处置不良资产主要还是得靠传统金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