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公民社会
摘要:为揭示媒体视野中的公民社会,本研究运用实证方法收集了电视和印刷媒体有关中国公民社会的报导,逐一录入并建立CICUS数据库,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各大媒体对中国公民社会予以广泛关注,其报道总体上持中立态度,在媒体视野中,中国公民社会的结构维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影响维度次之,环境维度不够理想,而价值维度明显处于劣势。
关键词:媒体视野;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维度
一、引言
本研究的核心目标在于揭示中国主要媒体视野中的公民社会状况,为此我们选择了电视及印刷两类媒体展开探究。电视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新闻调查,印刷媒体包括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及南方周末。这些媒体从地域范围来看,既有中央的,也有地方的;从产权状况来看,既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从态度来看,有的偏向于官方性报道,有的趋向于激进的民间性报道。’它们的共同特征在于发行量大,受众广泛。我们随机选择了2004年第一季度各媒体报道,对于印刷媒体采用纸板记录,对于电视媒体则现场记录及网上下载,共收集各媒体有关中国公民社会的报道340篇,然后逐一录入并建立CICUS数据库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研究发现
1 媒体视野中的公民社会
为探究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公民社会,本研究采用CSI评价公民社会的四个维度,即:公民社会的结构、公民社会存在和运行的外部环境、公民社会中持有和提倡的价值观、公民社会参与者从事活动的影响。每个维度都由数个亚维度组成,而亚维度又由更多的个体指标组成。在对公民社会四个维度的报道中,涉及结构维度的指数400项,其中环境维度232项、价值维度90项、影响维度330项。可见公民社会项目的四个维度中结构维度得到媒体最多的关注,其次为影响维度,再其次为环境维度,而价值维度得到媒体的关注最少。人民日报给予公民社会结构维度以最多的关注,相关记录83项;其次为价值维度,相关报道74项;再其次是影响维度,相关报道35项;环境维度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南方周末报道最多的是结构维度,计72条;其次为环境维度,计63条;而影响维度报道41篇、价值维度13条。新民晚报给予公民社会活动以相对高的关注度,其中报道最高的是结构维度,计159条;其次为影响维度,计115条;结构维度48条,价值维度11条。新闻联播给予影响维度以高度的关注,有关报道86篇;其次是结构维度57篇,环境维度56篇,同样对价值维度的关注最低。新闻周刊给予环境以最高的关注,有关报道3l条,其次结构维度22条,影响维度9条,价值维度2条。新闻调查对影响维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相关报道21条,结构维度报道7条,环境维度5条,价值维度4条。
考察各个维度的主题分布。关于结构维度,可见度较高的主题是志愿,有关报道52条,其次为与培训,有关报道49条,再次为健康,有关报道37条。结构维度其他重要的主题为、文化传统、社会责任与企业公民权、地方政府、服务与福利等。关于环境维度,可见度高的主题为志愿,有关报道37条。教育与培训,有关报道24条。经济,有关报道2l条。健康,有关报道2l条。其他重要的主题为:国际政治、劳动与就业、司法系统、地方政府、可持续发展、服务与福利等。关于价值维度,可见度较高的主题为可持续发展,有关报道14条。其次为教育与培训,有关报道10条。再其次为劳动与就业。关于影响维度,可见度最高的是教育与培训,有关报道41条。其次为健康与疾病防治,有关报道40条。再其次为经济,有关报道28条。其他主题为:地方政府、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公民权、志愿等。
从四个维度的公民社会活动的区域分布来看,结构维度地方性公民社会活动排总数第一,有关记录132项。其次为全国性公民社会活动,相关报道为124项。省内公民社会活动排第三,国际性公民社会活动32项。环境维度内,全国性公民社会活动总数排第一,有关记录95项。地方性公民社会活动居第二,有关记录75项。省际公民社会活动排第三,有关记录46。国际性公民社会活动8项。价值维度内,全国性公民社会活动总数排第一,有关记录41项。其次为地方性的公民社会活动,有关记录23项。省际公民社会活动18项。国际性公民社会活动8项。影响维度内,全国性公民社会活动总数排第一,有关记录141条。其次为地方性的公民社会活动,有关新闻记录98条。省区范围内的公民社会活动69条。国际性公民社会活动63条。
考察结构维度下的亚维度。从公民参与的普遍性来看,新民晚报报道55条,人民日报次之共34条,南方周末31条,新闻联播19条,新闻周刊8条。从公民参与的程度来看,新民晚报有18条,人民日报6条,南方周末5条,新闻周刊4条,新闻联播3条。从公民社会参与者的多样性来看,关注度最高的是新民晚报,有报道22条,其次是南方周末共19条,人民日报16条,新闻联播10条,新闻周刊3条,新闻调查2条。从组织水平来看,新民晚报报道49条,其次是新闻联播10条,人民日报5条,新闻周末、新闻调查各4条。从资源来看,南方周末相对于其他媒体给予的关注更多,有报道12条,人民日报及新民晚报各6条,新闻联播5条,新闻调查与新闻周刊各1条。
考察环境维度下的亚维度。从政治环境来看,除新闻周刊以外,各媒体均给予了一定的关注。相对而言,南方周末和新闻联播的关注度较高,各报道13篇,人民日报与新民晚报各报道4篇,新闻调查报道2篇。从基本自由与权利来看,媒体的关注度明显不足,新闻联播与新民晚报各报道9篇,新闻周刊3篇。从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媒体可见度低,仅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新闻周刊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其中,南方周末报道7条,新闻周刊6条,人民日报5条。从社会文化环境来看,除新闻调查以外,各媒体均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其中,南方周末对该亚维度的关注度最高,有关报道14条,新民晚报报道8条,人民日报报道7条,新闻联播6条。从社会环境来看,除人民日报与新闻调查外,其他媒体不同程度地给予了一定的关注。相对其它媒体,新闻联播对该亚维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有关报道13条,其次为新民晚报10条,南方周末8条,新闻周刊4条。从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来看,各媒体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相对于其他媒体,南方周末对该亚维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相关报道15条,新民晚报与新闻联播次之,各报道ll条,人民日报9条,新闻周刊5条,新闻调查l条。对于私有企业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各媒体均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其中南方周末、新民晚报各报道6条;新闻周刊5条,人民日报与新闻联播各报道4条,新闻调查2条。
考察价值结构下的亚维度。就民主亚维度而言,媒体可见度明显不足,有关报道仅5条,其中新民晚报与新闻联播各报道2条。就透明度而言,除新闻联播外,各媒体均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人民日报与新闻调查各报道3篇,南方周末、新民晚报与新闻周刊各报道2篇。就宽容度而言,媒体可见度低,仅南方周末报道3篇,新闻联播报道l篇。就非暴力而言,媒体可见度不足,新闻联播报道6篇,南方周末2篇,人民日报1篇。就男女平等而言,媒体可见度较低,仅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与新闻联播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人民日报报道8篇,新闻联播4篇,南方周末3篇。就消除贫穷而言,在价值维度内,该亚维度媒体的可见度相对较高,其中人民日报对该亚维度的关注度最高,有关报道11篇,新闻联播6篇,新民晚报3篇,南方周末2篇,新闻调查l篇。就环境保护而言,在价值维度内,媒体对该亚维度的关注度排第二。其中,人民日报对此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有关报道12条,新闻联播6条,新民晚报4条。
考察影响维度下的亚维度。从影响国家政策来看,媒体可见度非常少,有关报道仅3条(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及新闻联播各报道1条)。从使国家及私营企业负有责任这一亚维度来看,各媒体均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人民日报报道11条,新民晚报6条,新闻联播6条,南方周末5条,新闻周刊3条,新闻调查2条。就对社会利益的反应度来看,媒体可见度较高,各媒体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数据显示,新民晚报对这一亚维度最为关注,有关报道32条,其次是南方周末,报道15条,再其次人民日报报道13条,新闻联播10条,新闻调查2条,新闻周刊1条。就授权于民来看,该亚维度的相关报道总数为155条,其媒体可见度高,在整个影响维度内,其报道总数遥遥领先。新民晚报对该亚维度给予的关注度最高,有关报道达60条。新闻联播也对该亚维度极为关注,相关报道达50条,人民日报报道33条,南方周末与新闻周刊对其关注相对较少。就满足社会需要来看,各媒体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有关报道总计67条。新闻联播对该亚维度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相关报道19篇,其次新民晚报为17篇,人民日报16篇,南方周末12篇,新闻周刊1篇。
考察公民社会指标体系中的72项指标,最受媒体关注的10项指标为向公民提供信息和相关教育,有关报道67条,其他依次是:反应,相关报道53条;志愿,有关报道50条;直接满足紧迫的社会需求,有关报道35条;公民社会组织联盟的存在形式,有关报道34条;公民社会的组成成员,有关报道33条;公民社会参与者的多样性,有关报道33条。合作,33条;协作与支持,33条。关心弱势群体的需要,有关报道31条;自治,有关报道31条。
考察媒体报道形式与所持态度的关系,在11篇负面报道中,有3篇以新闻故事的形式出现,1篇以简明新闻的形式出现,4篇以观点的形式出现,3篇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出现。在以中立态度发表的155篇报道中,绝大多数以简明新闻的形式,有关报道60条,其次以新闻故事的形式予以报道,再其次是以专访与新闻分析的形式。在以正面态度予以报道的174篇报道中,绝大多数以简明新闻的形式出现,有关报道达67篇,其次是以新闻故事的形式出现,有关报道52篇,再其次是以专访与新闻分析的形式撰写。
考察各种报道形式的媒体态度,以新闻故事形式的报道,媒体持正面态度的报道52条,持中立态度56条,持负面态度3条,均值为0.97。可见媒体以新闻故事形式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报道明显持正面态度。在以简明新闻形式的128篇报道中,媒体持正面态度的报道67条,中立态度60条,负面态度1条,均值为0.52。可见媒体以简明新闻形式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报道基本持中立态度。以卡通/图表形式的报道1条,且持正面态度,因而均值为1。媒体以卡通/图表形式的报道完全采取正面的态度。在以专访与新闻分析形式出现的39篇报道中,媒体持正面态度的报道22条,中立态度17条,均值为0.56。可见媒体以专访与新闻分析形式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报道基本持正面态度。在以商务版形式出现的6篇报道中,媒体全部采取中立态度。在以图片新闻形式出现的23报道中,媒体持正面态度的报道20条,中立态度3条,均值为0.87。可见媒体以图片新闻形式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报道基本持正面态度。媒体以民意测验形式的报道仅1条,且持中立态度。可以说媒体以民意测验形式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报道持中立态度。媒体以访谈形式的报道6条,其中持正面态度的报道2条,中立态度4条,均值为0.33。可见媒体以观点形式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报道基本采取中立态度。以读者来信形式的报道6条,其中媒体持正面态度的报道3条,负面态度3条,均值为0,可见媒体以读者来信形式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报道总体上采取中立态度。
考察媒体对公民社会主题所持态度,媒体对如下主题的报道完全持正面态度:儿童、媒体、土地、农业。媒体持基本正面的态度予以报道的主题为男女平等、服务与福利、人物、住房、地方政府、健康、可持续、劳动与就业。媒体基本持中立态度报道的主题为商业、人权、倡导、、文娱、贫困、与培训、志愿、犯罪、社会责任与企业公民权、文化传统与宗教、国际、司法系统。媒体持完全中立态度对中国公民社会予以报道的主题为腐败、民族与种族、移民与难民及公民社会等。从媒体对不同地域特征的公民社会活动的态度来看,对于国际性的公民社会活动,有10条采取中立态度,16条采取正面的态度,均值为0.62。由此总体说来,媒体对国际性中国公民社会行动基本持正面态度。对于全国性公民社会活动,64条采取中立的态度,56条持正面态度,7条持负面态度,均值为0.39,可见媒体对全国性公民社会活动基本上持中立态度。对于省际公民社会活动,持中立态度和正面态度的报道各45条,无1条持负面态度,均值为0.5,可见媒体对省际公民社会活动基本持中立态度。对于地方性公民社会活动,34条持中立态度,53条持正面态度,4条持负面态度,均值为0.54,可见媒体对地方性公民社会活动基本持正面态度。从媒体对公民社会组织所持态度来看,媒体对社区团体或协会的报道2条,全部持正面态度,均值为1,可见,媒体对社区团体或协会完全持正面态度。媒体对学生协会和青年协会的报道9条持正面态度,3条持中立态度,均值为0.75,可见媒体对这一类组织持正面态度。媒体对赠款基金会和集资机构的报道10条,其中7条持正面态度,3条持中立态度,均值为0.7,媒体对该类组织同样持正面态度。媒体对环境保护公民社会组织的有关报道6条,全部持中立态度,均值为0,因此媒体对此类组织完全持中立态度。媒体基本以中立态度予以报道的公民社会组织为:文化和类公民社会组织,工会,非营利媒体,社会边缘团体的协会,社区组织,种族协会或组织传统协会或组织和本土协会或组织,社会性和娱乐性公民社会组织和体育俱乐部,政治党派和公民社会组织/联盟/支持组织。显然媒体没有对任何公民社会组织持负面态度。
考察媒体对公民社会各维度所采取的态度,媒体对结构维度的报道中涉及结构维度的指数400项,其中媒体持正面态度报道205项,中立态度176项,负面态度19项,均值为0.47,可见媒体对结构维度的报道基本持中立态度,均值较高。媒体涉及环境维度的指数232项,其中持正面态度报道88项,中立态度121项,负面态度23项,均值为0.28,可见媒体对环境维度的报道基本持中立态度,均值较低。媒体涉及价值维度的指数90项,其中媒体持正面态度报道49项,中立态度34项,负面态度7项,均值为0.47,可见媒体对价值维度的报道基本持中立态度,均值较高。媒体涉及影响维度的指数330项,其中媒体持正面态度报道168项,中立态度155项,负面态度7项,均值为0.49,可见媒体对影响维度的报道基本持中立态度,均值在四个维度中最高。
三、结论
总体看来中国公民社会,无论就其结构、环境、价值还是影响维度均表现十分活跃,引起了各大媒体广泛的关注。在有关中国公民社会的340条报道中,1/3的报道以新闻故事的形式撰写,约10%的报道位于显著位置。
中国公民社会活动的领域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商业、教育与培训、健康等方面十分活跃且成效显著。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公民权及志愿也是中国公民社会关注的焦点。媒体报道显示,对于冲突解决、灾害、战争、性保护、恐怖主义等议题,中国公民社会尚未涉及。从中国公民社会活动的地理范围来看,中国公民社会活动涵盖国际性、全国性、省际及地方性的公民社会活动,但全国性的公民社会活动有着明显的强势,而跨国界的公民社会活动无论就其发生的频率还是其影响均十分有限。参与公民社会行动的中国公民社会组织众多,而在其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的有服务性公民社会组织,社会服务与卫生保健协会,在教育、培训和研究领域中活跃的组织,妇女协会、文化和艺术公民社会组织、工会、公民社会组织网络/联盟/支持组织、专业的商业组织、经济利益型公民社会组织等。他们在中国公民社会行动中表现活跃,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公民社会的结构、环境、价值及影响四个维度,结构维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影响维度次之,环境维度不够理想,而价值维度明显处于劣势。从结构维度来看,公民参与多样性特征明显,而公民参与的深度、相互关系及资源明显不足。从环境维度来看,中国公民社会活动的总体环境欠佳,企业与公民社会关系疏离、企业慈善不足的问题突出。就价值维度而言,总体上处于劣势。中国公民社会活动的重要价值观为消除贫困、环境保护与男女平等,而西方社会所珍视的民主、宽容度与非暴力明显关注不足。中国公民社会行动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公民社会在授权于民方面影响巨大,成效卓著,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也颇有建树,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公民社会未能积极成功地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显然在公民社会指标体系中的72项指标中,媒体可见度高的10项指标为:向公民提供信息和相关教育、反应、志愿、直接满足紧迫的社会需求、公民社会组织联盟的存在形式、公民社会的组成成员、公民社会参与者的多样性、合作、协作帮助弱势群体的需要、自治等。
从媒体对中国公民社会所持态度来看,无论就报道篇数还是报道形式,无论就公民社会主题还是对公民社会组织的报道,无论就公民社会维度的报道还是涉及公民社会具体指标,媒体或持正面态度,或持中立态度,而极少持负面态度。综合考察,媒体对于中国公民社会的报道总体上持中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