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发国 时间:2010-08-11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和认真分析国情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中国找到了一条通向现代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和认真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深刻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明确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历史任务,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通向现代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认真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对于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信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是近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演变的必然选择
  
  中华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也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落伍了。为了改变这一落后面貌和被动挨打的命运,从鸦片战争失败开始,“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富民强国”就一直成为萦绕在中国人民心头最大的愿望和理想。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许多志士仁人就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从林则徐的“师夷之长技”到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到洪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