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交接为契机推进参政党建设系统工程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0
论文摘要:政治交接是时代赋予参政党的重要使命,是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命题。政治交接有其特定的涵义,包括政治纲领、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品质、政治态度、政治经验以及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的交接。政治交接的原则和方针是“四个坚持”。政治交接的目标是坚持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基础稳固。政治交接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四个确保”,保持“四个不变”。政治交接与参政党建设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参政党要寓自身建设于政治交接的过程中,以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政治交接。
政治交接是时代赋予参政党的重要使命,是参政党建设的重要理论命题。
一、关于政治交接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政治交接的内涵
1997年12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同民主党派、工商联领导人座谈时指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已基本上完成了组织上跨世纪新老交接的任务。进一步搞好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政治交接的理论命题一经提出,很快就成为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共识。
政治交接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包括政治纲领、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品质、政治态度、政治经验以及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的交接,也就是政治综合素质的交接。具体地说,就是指参政党的新一代成员,把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品质、政治态度、政治经验承接过来,延续下去;把老一辈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接受过来,传承下去,弘扬开来;把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长期亲密合作的基本原则,重大方针和宝贵经验坚持下去,推广开来。
2.政治交接的核心、原则和方法
江泽民同志指出:“政治交接的核心,是把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老一辈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一代一代传下去,保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
政治交接的原则和方针是“四个坚持”,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在长期合作中,在许多基本原则和方针方面取得了广泛共识。这些原则和方针经受了长期的检验,要始终不渝地加以坚持。”
3.政治交接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
政治交接的目标就是要始终坚持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基础稳固。在政治交接的实践中,建设高素质的适应时代发展和多党合作要求的参政党。
政治交接的任务,就是参政党要以政治交接为主线,遵循政治交接的原则、方针和要求,致力于政治纲领、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思想、优良传统以及坚持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通力合作关系的交接,致力于巩固发展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交接的内容是,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纲领,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坚持“十六字”方针,坚持参政党的纲领,坚持参政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加强参政党建设,发挥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
政治交接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参政党所拥护和执行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能够延续和发展;确保参政党和执政党亲密合作、荣辱与共的关系延续和发展;确保老一辈民主党派的政治立场、优秀品质、优良作风在新一代成员中延续发展;确保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延续发展,进而保持“四个不变”,即保持参政党的政治方向不变;保持参政党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特点优势不变;保持参政党的优良传统不变;保持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不变。这“四个确保”和“四个不变”既是政治交接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参政党建设和政治交接成效的重要标准。
4.准确把握政治交接与参政党建设的内在联系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关头,江泽民从发展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战略高度,强调进一步搞好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政治交接与参政党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参政党建设是政治交接的题中之义和第一要务,二者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政治交接的进程、效果,关键取决于参政党建设的状况和程度;参政党建设是政治交接的前提和基础;政治交接指明了参政党建设的目标、方向、原则方针、任务要求,也是检验参政党建设的标尺。
二、寓参政党建设于政治交接的过程之中,以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政治交接
任何政党要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职责,充分体现自身存在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成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加强自身建设是一切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命题,又是需要不断充实时代内容的合作常新的重要课题。
参政党建设是全方位的,涵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是集多种建设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思想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制度建设是根本。现就着重对参政党思想建设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参政党思想建设包括理论建设和思想。思想理论建设是交接的重中之重,因为思想理论建设是事关参政党生存的重大问题。经验证明,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考。同样,一个政党要永葆生机和活力,体现存在的价值也不能没有理性思维。可见,理论建设是一个政党的生存之本,兴旺之基,进步之源。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重大的政治是非往往并不是“径水清清,渭水浑”那样一目了然。尤其是在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急剧变化的宏观背景下,要具有洞察秋毫的政治敏锐性和判断力,能够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错误思潮“起于青萍之末”时,不趋潮趋势,随波逐流,而是能及时识别并果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防微杜渐;在新生事物尚处萌芽之时,就能鼎力扶持,使其辣秀凌霄;在形势大好时,能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为巩固和发展大好局势推波助澜;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超然洒脱,表现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豁达大度,并义无反顾,激流勇进,积极投身到推动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实践活动中去,所有这些都必须要有的理论指导。
理论具有定向、导向的作用,离开理论指导.思想建设、政治交接都无从谈起。没有理论,思想认识就无法达到理性认识的层次和高度:一个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就不可能有进步性可言;拒绝和放弃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党性,他也就没有资格存在于参政党的队伍之中。
鉴于参政党的新一代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比较欠缺,对加强理论建设的紧迫感、认同感滞后的实际,必须提高其对理论建设的自觉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必要条件,推动理论建设发展。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必须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政治交接这个主题,把政治交接的原则、方针和要求融会贯通于参政党建设理论之中,积极借鉴执政党建设理论和经验,努力探索、研究参政党产生发展的;加强自身建设、保持进步性、广泛性的规律、原则、方法和途径;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通力合作的经验;在“一个参加,三个参与”的政治实践中,发挥协商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经验等,构建参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
思想教育是参政党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环节。共产党历来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强调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邓小平指出,我们共产党有一条,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必须从思想上解决问题。1995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带动其他方面建设的根本性建设。
参政党思想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广大成员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成员整体素质,顺利完成政治交接,更好地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参政党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遵循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纲领、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广大成员学习本党的党章、党纲,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学习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学习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历史,学习民主党派形成发展的历史。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形势教育等。
加强参政党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要把思想教育的着重点,放在加强基层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上,在教育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二,要加强思想教育的计划性、针对性、讲求实效性。第三,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对成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灌输教育,增强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使广大成员能廓清理论迷雾,在思想上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界限、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界限、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议会民主的界限、自觉抵制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影响,提高对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优点特点的认同,倍加珍惜这个制度。第四,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性。思想教育必须要为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政治交接提供思想保证,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五,要发挥思想教育的能动作用。思想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动力功能,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就可以变阻力为动力、变精神为物质。第六,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干部,党之骨也。搞好成员的思想教育,关键在参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把领导干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对象、第一道工序、第一责任人,只有领导干部能够辨是非、顾大局,慎用权、戒私心,重理想、讲修养,只有领导干部的思想达到较高的境界,才可能重视对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带领广大成员只去实现政治交接的历史任务。第七,要注重组织培训与自我教育并重;理论灌输与参政议政实践并重;骨干成员和一般成员的教育并重;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困难并重。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方针。至于各民主党派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下去,不是单由共产党一方面的愿望作决定,还要看各民主党派自己的表现,要看他们是否取得人民的信任。”这表明,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参政党的存在和发展,其生机活力的焕发,其参政党职能的充分发展,其地位的巩固和优势的发挥,关键之关键就在于自身建设的加强和政治交接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