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六大”精神指导党的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白恒久 时间:2010-08-10
  关键词:“三个代表”;“十六大”;党的建设;根本

  论文摘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抓根本、重建设,才能使我党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贯穿于十六大精神的主线和灵魂,毫无疑问,也是贯穿于党的建设的主线和灵魂。它既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又是党的建设总目标的重要内容。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十六大新党章、并鲜明地贯彻到党章的总纲以及全部条文中。这是一个性的决策和贡献,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规定了明确的目标。
  一、党的“十六大”把党建问题放在大背景中加以思考
  党的十六大,也同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一样,对党的建设充满着探索的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因此,必须把党的建设放到时代大背景中去思考。所谓时代大背景,就是“三情”,即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
  背景之一:世界大转折。主要表现为:一个前提、四大趋势和两个结果。一个前提,就是和平与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个前提下,也要看到全球出现的四大趋势:即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科技高新化、文化多元化。一个前提和四大趋势的出现必然产生两个结果:一是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越来越紧密;二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和较量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国际间的日益增强的“联系”和“竞争”中,我们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背景之二:大发展。我们讲国情,大抵就是基本国情和一般国情。至于基本国情,邓小平同志已作了的论断,即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指出这一阶段的时间至少100年。在这里,主要从一般国情的角度来认识。国情,是一个涵盖非常广泛的概念,一方面,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涉及国情,视听言动,也无不触及国情。另一方面,国情又在不断发生变化,是动态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又有若干不同的具体阶段。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对外经济联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之中,处于飞速发展的动态过程之中,开创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全国从温饱整体步人小康,使中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上,这是令我们每个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也El益凸现出来。这些,又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
  背景之三:党的大变化。建党八十多年来,我们的党情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简言之即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二是“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了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简言之,就是从领导计划经济的党变为领导市场经济的党。这两大变化、说明我们党的队伍、所处的地位、环境,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党建新目标和新要求
  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大思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党建总目标和总要求。总目标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三个代表”的先进组织。即“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个方面,既是党的建设总目标的新提法,也是对党的性质的新表述,把这个总目标写入新党章,为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为了达到这个总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四个一定要”的总要求。在“四个一定要”党建总要求中,既讲了举旗问题、又讲了如何体现党的宗旨的要求,既讲了管党、治党的方针,又讲了党所面临的两大课题;既讲了准确把握当代社会前进的脉搏,又讲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体制、制度问题;既讲了党的建设的内容、又阐述了方法论问题。“四个一定要”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充满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符合党的建设的实际。只有按“四个一定要”的总要求去努力,才能实现“总目标”。曾庆红同志讲:“把这一条抓住了,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把这一条抓好了,党的建设就会取得新的进步。”
  十六大提出“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这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提法。党建如何体现改革的精神?最为基本的就是“两个明确”:一要明确三个“来”,二要明确三个“自己”。三个“来”即我们的党建必须按照党的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建总目标来加强;三个“自己”即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完善自己。“两个明确”的提出,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坚持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政治行为规定了目标,是统一全党思想的政治基础;党的基本路线又要通过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机构来贯彻,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奋斗。因此,党的建设是“真正关系大局的事。”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之。这些年我们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等方面都积极推进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有不少问题需要下功夫加以解决。如有的地方党委包揽过多、权力过分集中;有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仍然停留在计划时代;有的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之间的职能和相互关系尚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党委内部的一些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党务工作思路不清晰,上级的精神学习领会不透,下边的情况调查研究不够,主观臆断、决策随意性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确有必要加强和改进。只有做到“两个明确”,坚持“四个一定要”,才能不断向总目标推进,也才能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也才能应对“三情”的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也才能在“逼人”的形势面前,是进而不是退。
  三、按党的“十六大”要求抓根本。重建设
  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它包括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内规章和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要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作努力。无论哪方面的建设,都必须围绕“总目标”和“总要求”来进行。十六大把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提到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所谓高素质,应该是理论、知识、能力、党性的高度和谐,是德和才的完美统一。这说明领导干部的能力、作风,包括民主作风、廉洁之风等都是其素质的体现。素质越高、能力就越强、作风就越正派、形象就越好。因此,抓领导干部素质提高是基础工程,是核心内容。
  1.思想理论建设。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第一义务;在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中,第一条就规定“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各级领导班子都应成为坚持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领导集体。这就对党员干部个体和班子整体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级党委的干部培训,都要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心内容,按干部培训规划要求不折不扣地抓好干部的理论武装。同时,按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加大各类知识的学习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促进自学,在干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并使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内在素质,使其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
  2.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十六大的聚焦点。如何在我国总体进入小康这一新的起点上,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讲,不仅要有革命的精神,而且要有的态度;不仅要有口头的表白,更重要的要有实干精神;不仅要有良好的愿望,而且要有过硬的本领和能力。现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一些同志感到茫然,“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正如当年毛泽东同志讲的:“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恐慌,也不是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确实也给我们的党建提出不少新问题,譬如建立制度,怎样体现党的领导,剩余劳动力大量涌人城市,对他们之中的党员又如何管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新的社区逐渐形成和私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党建又如何抓,随着城市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矛盾不断凸现,又如何加以解决、加入WTO,实现西部大开发,又如何抓机遇等,都涉及到我们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高问题。十六大对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五种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理论、知识要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高低与否要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让人民群众作出评判。

  3.作风建设。作风,一般说来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表现出的一贯态度或行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十六大召开不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都是讲作风问题。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为什么党中央还要号召全党同志重温毛泽东同志50多年前的教导,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入北京。毛主席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告诫全党同志随时保持清醒头脑,不贪图享乐,腐化堕落。半个多世纪以来,“两个务必”时时警示着执政的共产党人,也不断地鞭策和激励着广大党员和干部。
  4.廉政建设。在执政条件下,我们面临两大课题,即如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解决这两大历史课题的切人点。诚然,一个干部能否廉洁自律,是与其基本素质的高低分不开的,但坚持抓党风廉政建设一系列固本的工作,也一刻不能放松。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源”在哪里?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有的领导者台上讲得冠冕堂皇、下来却又去干一些蝇营狗苟的事;有的领导者刚提拔上来时,风风火火,确也能办一些事,但慢慢就变坏了。老百姓说这类干部为“三子”干部:争取选票时他是群众的“儿子”,坐稳位子时,就变成群众的“老子”,工作干不好又变成群众的“孙子”,慢慢地脱离了群众。这些年来,我们党严惩腐败分子,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反面教材。要解决“源头”问题,首先就要求领导干部坚持从我做起,廉洁自律,做出表率。必须牢记“三个代表”,自觉用党规党法约束自己,尤其在用权上慎之又慎。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严治家、慎交友,既管好自己的“工作圈”,又管好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交圈,使自己远离腐败,拒绝腐败,保持一身正气,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