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时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意蕴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冯华 时间:2010-08-10

  摘  要: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带领共产党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并把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工农红军的思想结合起来。我党针对工农红军的具体情况,结合当时的主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恰当的方法,有效地对工农红军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
  Abstract:Jinggangshan struggle period, Mao Zedong led the Chinese Communists established a rural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but also to the people’s army and the Red Army to cre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bined. I party for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Red Army, combined with the main task at that time adopted a series of appropriate methods, effectively the Red Army carried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structive.
  Key words:Jinggangshan peri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democracy and discipline
  
  井冈山革命时期,我党针对工农红军的具体情况,结合当时的主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恰当的方法,有效地对工农红军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当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命题,但是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理论和实践实际上已经是对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的最初思考,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加强红军的革命理想信念教育是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坚定的信念是共产党人奋斗不止的动力。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组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和红军将士始终以高昂的革命斗志去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条件异常艰苦,敌人频繁的军事进攻和严密的封锁导致井冈山上“几乎完全断绝食盐、布匹、药材等项生活必需品”。①同时,“左”倾思想的干扰致使井冈山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党内一度出现信念危机:一些党员看不到胜利的前途,出现了叛变的现象,“不但红军和地方党内有一种悲观思想,就是中央那时也不免为那种表面上的情况所迷惑,而产生了悲观的论调。”②许多人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为了澄清党内一部分人的混乱思想,毛泽东进行了更深刻的理论反思,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后来又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光辉著作,了井冈山根据地及其他地区革命斗争的经验,正确地回答了关系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的最基本问题,驳斥了怀疑红色政权能否存在的悲观论调,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江泽民说过:“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③这种理想和信念,正是井冈山斗争的力量源泉。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坚定的理想信念都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化。
  二、理论创新和理论联系实际是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在中国革命呼唤理论创新的时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接连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一系列理论创新,不仅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新概念,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新观点,对于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坚定信念,从土地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建立,都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个世界已出现多极化、全球化、信念化趋势,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各种综合国力的竞争空前激烈。国内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和收入分配方式多样化。面临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坚持以的理论武装人,以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头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前进。
  三、合适的方法和载体是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的重点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注重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毛泽东对党内思想建设特别重视,他明确提出了“十八种教育方法”,以促进思想建设的进行。“十八种教育方法”包括党报、政治简报、教育小册子、个别谈话、开展批评、召开各种会议、适当地分配党员参加实际锻炼等。由于当时革命正处于低潮时期,革命环境及其艰苦,革命者的意志面临严峻考验。只有通过思想教育,才能把红军建设成为一支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完成其肩负的伟大政治任务。为此,毛泽东指出,要巩固部队,只有“加紧政治训练一发”,从而清楚表明了思想教育在人民军队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当时的政治训练,可谓有的放矢,生动活泼。一是通过组织演讲会、书写标语、散发传单、教唱红色歌谣向广大群众宣传工农红军的性质、宗旨,扩大红军的影响。二是上政治课,教导队的训练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毛泽东经常给学员们讲课,指示学员们要理论联系实际,一边学习,一边做群众工作。三是发挥榜样的作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当时的战争、生活、生产、学习结合起来。比如有讲演、讲课、早晚讲话和呼口号、工作经验、开展识字运动、组织红军参加群众大会、开展政治问题的讨论和工作的批评等;通过这些合适恰当的方法和载体,使正确的理论逐渐深入人心,使官兵认识到,红军不是单纯为了打仗 的,而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打仗的。当前,随着生产力的,传媒技术的遍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影响人们思想形成的因素越来越多。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扩大和寻找新的教育载体,进一步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中去,形成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