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动力髁螺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艾昌淼 张勇华 时间:2010-07-11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动力髁螺钉联合骨肽注射液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78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两组均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治疗组加用骨肽注射液治疗。随访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并记录骨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时间提前,且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结论:应用动力髁螺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 动力髁螺钉; 骨肽注射液

股骨髁上骨折是发生在腓肠肌起点以上2~4 cm范围内的骨折。由于其邻近膝关节与伸膝装置,容易因骨折出血而导致伸膝装置粘连,治疗时常常因为骨折复位不良和内固定欠牢靠而出现膝外翻、膝内翻、过伸等畸形,以及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1]。股骨髁上骨折因损伤严重,骨折不稳定,是骨科中治疗最困难的骨折之一。近年来,随着闭合或开放复位的采用,临床疗效已逐步的提高。但是由于强大的肌肉作用常常使得复位非常困难,难以得到牢固的内固定。所以,此部位骨折的治疗需要细致的处理,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2]。目前,股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L型钢板、髁钢板、动力髁螺钉(DCS)等。此外,由于股骨髁上骨折发生位置的特殊性,骨折愈合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近年来本院应用动力髁螺钉(DCS)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为我院2004年5月~2007年1月收治的股骨髁上骨折患者,共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左侧44例,右侧34例;年龄15~67岁;全部为高能量损伤,车祸伤61例,坠落伤9例,压砸伤4例,其他伤4例;根据X线片所示,短斜形58例,粉碎形11例,横断形9例。

    1.2  分组及治法

    采用随机配对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治疗组3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病情程度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均用动力髁螺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治疗上加用骨肽注射液治疗。

    1.3  手术材料

    采用通用(国际)医疗器械公司提供的的AO动力髁螺钉系统:钢板长度100~260 mm,为6~16孔;动力加压螺钉分为50~58 mm;螺钉分为松质骨螺钉和皮质骨螺钉2种;钢板角度为95°。

    1.4  手术方法

    1.4.1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均用X线拍片检查,根据X线的骨折类型(选择AO/ASIF分型有利于术中的复位)确定导针的入点,拉力螺钉的最佳位置,以及骨折处的处理方法,并预计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处理方法。

    1.4.2  手术时间  开放骨折患者入院后给予彻底清创并闭合创口,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抗感染治疗,等创口情况稳定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闭合骨折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情况平稳者于36小时内手术,情况不稳定者采用适当治疗至其情况稳定后再进行手术。

    1.4.3  手术步骤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生效后,患者仰卧位于骨科专用牵引床。于股上段置气囊止血带。取股骨远端外侧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暴露髁上部分及切开关节囊进入膝关节,髌骨向内侧翻转,暴露股骨髁间窝。如有髁间骨折(C型骨折)应先将骨折解剖复位后用克氏针于股骨髁偏前和偏后做临时交叉固定。既要保证骨折相对稳定,又要保证DCS的螺钉通过。在股骨外髁最长径的前中1/3交点部位使用95°瞄准器向内侧打入带螺纹导针至对侧皮质,C型臂X线正侧位透视确保导针不进入关节腔且与关节面平行。测深器测量导针在骨中的深度,测得值减去10mm即为扩髓所需深度。DCS三联扩孔钻套入导针扩髓,攻丝后拧入相应长度动力加压螺钉。根据骨折类型及骨折线的位置确定钢板的长度,在加压螺钉套上合适长度的DCS钢板,使钢板紧贴股骨外侧皮质,术中根据需要顶弯,拧入加压螺帽。牵引复位股骨髁上骨折,保持股骨的长度、轴线及膝关节外翻角等正常解剖角度,加压螺钉逐一锁定钢板,骨折远端不应少于4枚螺钉固定,拔除临时固定用的克氏针。未固定的骨块用皮质骨螺钉或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不能复位固定的碎骨片植入股骨髓腔及骨缺损处,对于内侧骨皮质缺损的患者,需值骨以减少膝内翻和骨不愈合等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如骨缺损严重,取自体骨块值骨。术中被动活动患膝检查内固定有无松动。C臂机再次正侧位透视远端关节面及内固定情况,复位准确者用大量盐水冲洗伤口,伤口内置负压引流管儿,逐层关闭切口。术后采用加压包扎,对骨折内固定稳定不够者,用长腿石膏托固定6~8周。

    1.4.4  术后处理  手术后两组均采用抗生素一周。术后6小时即开始患肢肌肉等长锻炼;24~48h内拔除负压引流,比高在CPM机上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屈伸角度随时间逐渐放大;术后3~4周后开始扶双拐下地非负重行走,6~8周后渐负重行走;影像学愈合及主诉无疼痛后开始完全负重行走练习。治疗组除采用以上治疗外肌肉注射古欣肽骨肽注射液10ml/d,15天为1个疗程,用药3个疗程。

    1.5  疗效评价指标

    1.5.1  膝关节功能评价  采用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3]:优:膝关节完全伸直,屈曲度大于120°,无疼痛,无畸形,下肢缩短小于1cm;良:膝关节完全伸直,屈曲度大于90°,无或偶有轻微疼痛,几无畸形,下肢缩短小于2cm;可:膝关节活动度,伸小于10°,屈大于60°,常有轻微疼痛,畸形小于10°,下肢缩短小于3cm;差:膝关节活动范围小于60°,经常发生疼痛或持续性疼痛,畸形大于10°,下肢缩短大于3cm。

    1.5.2  影像学愈合时间  随诊时间3~24个月,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期间发生的状况。

    1.6  统计方法

    数据用±s表示,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两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诊时间3~24个月,至随访结束所有患者均获影像学愈合,愈合时间11~23周。其中,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17.2±6.8)周,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12.4±7.3)周,两组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期膝关节功能评价,对照组优良率79.5%,治疗组92.3%,与对照率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骨不连及不愈合,无DCS钢板断裂,无髁螺钉、螺钉折断、松动、拔出以及感染等并发症。表1  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股骨髁上骨折是膝关节最常见的关节内、近关节的创伤,并且常为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若复位不良或固定不牢靠易造成畸形、关节功能障碍[4]。股骨髁上骨折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但非手术治疗易并发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欠佳;手术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可维持这种复位并使关节得到运动和康复,因此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

    应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是股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中的一种。DCS由钢板、动力加压拉力螺钉、加压锁钉3部分组成,钢板与动力加压拉力螺钉成95°角,此这一解剖设计符合股骨远端及髁上的解剖特殊性,可使髁上骨折获得准确可靠的复位。而且只要术中做到钢板紧贴股骨近、远侧骨断端骨皮质,可保证力线。从而有效的防止膝内、外翻,由于拉力螺钉横截面积及钢板面积较大,固定后骨折块间能产生瞬时加压作用,另外钢板上设有加压滑动钉,可在骨折断端间形成压应力,对骨折愈合非常有利。手术时也不用打开关节腔,有效地避免了膝关节的感染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操作过程简单、固定牢靠,允许早期膝关节功能及股四头肌功能的锻炼和康复[5]。骨肽注射液是一种新的骨科病治疗药,它含有多种骨生长因子,有机钙、磷、无极钙、无机盐、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其具有镇痛和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本次观察中采用动力髁螺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时间提前,且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由此推论,在应用动力髁螺钉股治疗骨髁上骨折的同时联合应用骨肽注射液能够明显的提高疗效。

【】
  1 曾纳新,廖瑞星,黎志宏,等.应用股骨髁上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185~186.

2 韩绍仿.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继续医学, 2008, 21(35): 44~46.

3 Kolment L,Wucff K.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Acta Orthop scand,1982,52(8):852~856.

4 曲巧格,于中生,张会增.股骨髁上钉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疗效分析.实用骨科杂志, 2003, 9(6): 196~198.

5 郭新明,杨勇,孙杰.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医学杂志,2008,18(18):2734~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