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郭俊雄,郑永平,陈琪,许岳俊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原因和预后。方法:2003年至2006年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病人137例,按急性胰腺炎病因学及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类,与同期不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对比,以发生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分析其预后。结果: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占同期急性胰腺炎病人总数的48.9%,其中胆源性胰腺炎占66.4%。急性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升高(46.3%),或同时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42.6%)。入院时病人的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血白细胞计数以及血糖增高与急性胰腺炎急性肝功能受损有关(P<0.05),但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肾功能受损、呼吸功能不全、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等与肝功能损害无关(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损害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胰腺外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生可能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结果,与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无明显关系。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酶自身消化所导致的急性化学炎症。临床上很多急性胰腺炎病人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它常用于评价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急性胰腺炎病人的预后有关[1]。作者对我院近3年280例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有137例病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急性肝脏功能受损。本文研究急性胰腺炎病因学与急性肝脏功能损害的关系,分析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病人的预后,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2003年至2006年我院280例急性胰腺炎(2004年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2])病人中,经实验室肝功能检查证实存在急性肝功能损害病人137例,其中男性79人,女性58人,平均年龄58.2岁。

  1.2  急性肝脏功能损害:血清谷 丙转氨酶(SGPT,正常值0~54U/L)或(和)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正常值6~45U/L)超过正常值,伴有或不伴有血清总胆红素(TBi,正常值2~18μmol/L)或(和)血清直接胆红素(DBi,正常值(0~4μmol/L)升高,并经血清肝炎抗原抗体系统检查除外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

  1.3  临床分组:临床上出现黄疸伴肝内、外胆管扩张(直径≥1cm);DBi/TBi≥50%;B超、CT或ERCP、MRCP等影像学检查证实或疑有胆囊或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肿瘤或炎性狭窄者为胆源性胰腺炎,否则归为非胆源性胰腺炎。按血清肝功能检查结果,将伴有急性肝脏损害病人分为单纯转氨酶升高组、单纯胆红素升高组及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和胆红素升高组。

  1.4  统计学检验:应用SASS软件X2检验或精确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 .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损害:本组137例急性胰腺炎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病人,占同期急性胰腺炎病人总数的48.9%(137/280),其中单纯转氨酶升高组病人63例(46.0%)、单纯胆红素升高组15例(10.9%),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组59例(43.1%)。平均SGPT水平(199.6±164.9)U/L(55~761U/L),平均SGOT(193.3±220.5)U/L(46~884U/L)。SGPT和SGOT水平超过200U/L者分别为41例(29.9%)和25例(18.2%)。平均TBi水平(74.8±50.4)μmol/L(21~265μmol/L),平均DBi(41.6±29.4)μmol/L(6~156μmol/L)。本组137例病人入院后经常规急性胰腺炎,2周内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者116例,占84.7%。

  2.2  急性胰腺炎病因学与急性肝功能损害:137例急性胰腺炎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病人中,93例为胆源性胰腺炎,占67.9%。非胆源性胰腺炎44例,占32.1%。不同类型急性肝功能损害与急性胰腺炎病因学关系见表1。胆源性胰腺炎易出现转氨酶或同时伴有胆红素升高,而非胆源性胰腺炎单纯胆红素升高者多见(P=0.001)。

  2.3  急性肝功能损害与其它主要实验室检查:将本组137例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入院时其它主要实验室检查与同期不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病人143例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组入院时血或尿淀粉酶、血白细胞明显升高以及血糖增高病人较不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多见(P<0.05),而与血钙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无关(P>0.05,表2)。

  表1  不同类型急性肝损害与急性胰腺炎病因学关系 略 

  2.4  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病人的预后:本组所有急性胰腺炎病人中,重症胰腺炎共29例,其中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15例,占51.7%,不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13例,占44.9%,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病人的胰性脑病发生率较不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病人增高(P=0 .031),而其它临床预后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表3)。

  表2  急性肝功能损害病人入院时其它实验室检查 略

  表3  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病人的预后 略

  3  讨  论 

  急性胰腺炎引起肝功能损害发病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目前认为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反应期由于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可早期出现急性肝细胞功能的损害。本组急性胰腺炎病人约1/2出现急性肝功能受损,说明肝脏是急性胰腺炎病人常见的胰腺外受损器官,其中主要表现为血清谷/丙或谷/草转氨酶升高或同时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本文结果表明,入院时血、尿淀粉酶水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以及血糖增高与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受损有关。虽然血、尿淀粉酶增高仅提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而增高程度可能与急性胰腺炎病变程度不成比例,但临床上血、尿淀粉酶值异常增高仍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急性胰腺炎的严重性[3]。血糖增高说明可能存在胰腺内分泌细胞损害,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则提示胰腺明显炎症或合并细菌感染。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受损与其预后的关系表明,除胰性脑病与肝功能受损有关外,其它如形成胰腺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以及肾功能受损、呼吸功能不全等全身并发症的发生均与急性肝功能损害无关,说明急性胰腺炎出现急性肝功能损害可能并不影响急性胰腺炎病人的预后[4]。本文资料表明,84. 7%病人2周内其肝功能完全或基本上恢复正常,可能是由于经后多数病人肝功能迅速恢复,并未引起进行性肝细胞损害所致。急性胰腺炎病人出现急性肝功能损害的原因不清。通常认为是由于炎症胰腺肿胀,压迫胆管,或由于胆管结石,造成胆胰管阻塞,胆管内压力增高,肝细胞破坏所致。本文结果表明,急性肝功能受损病人中,胆源性胰腺炎居多,但由于我国急性胰腺炎病人中,胆源性胰腺炎本身就占多数,故并无实际意义。同时证实,有一半急性肝功能损害病人仅表现为单纯性转氨酶增高,并不伴有血清胆红素增加。此外,急性胰腺炎所致急性肝功能损害也可能是休克的一种并发症,特别是重症胰腺炎,当肝脏血流减少,肝细胞也可发生缺血坏死,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         
  
  总之,急性胰腺炎常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肝脏是主要受损器官之一,合并肝损害时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炎症反应同时加强保肝治疗,保护肝脏功能对提高重症胰腺炎的治愈率是非常重要的。

【】
   [1] MergenerK,Baillie J. Acute pancreatitis[J].Br Med ,1998 ,316:44-48.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志,1997,35:773-775.

  [3] 张伟,单宏超,郭善禹.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损害[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4225-4227.

  [4] 张喜平,王蕾.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335-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