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切除术后心脏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佳文 时间:2010-07-14

摘要:食管癌切除术后心脏并发症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我院2007年1月-2007年6月期间行食管癌切除术,食管癌共25例,手手术后有心电图异常者共10例,本文结合此例就食管癌切除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食管癌切除  术后  心脏   护理

    食管癌病人以中老年人居多,此类病人往往病变发现较晚、心肺储备较差,加之手术创伤较大,术中操作对心脏大血管的直接刺激,常诱发术后心脏功能异

常改变。现就食管癌手术后心脏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进行如下分析。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一0007年6月期间,我院行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共25例,手手术后有心电图异常者共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1一81岁,平均51.3岁。

1.2结果

10例中其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例,心肌损伤2例,心律异常4例(窦速1例,房颤1例,房扑1例,房早、室早1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l心衰竭1例。

二、发生心脏并发症的原因

食管癌切除术后心脏并发症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组25例,手术后有心电图异常者共10例,异常率高达到50%以上。发生心电图异常的原因是复杂的,而且相互关联。手术当中对心脏的刺激、压迫是导致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术中迷走神经的必然切断可造成交感神经的张力相对增加,引发心律失常。术后胸腔积液、肺不张,肺水肿,肺梗阻、自发性气胸以及呼吸窘迫综合症等都可造成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降低,诱发低氧血症甚至造成呼吸衰竭,造成心电图发生心肌缺血的改变。术后心功不全和低血容量可致组织血流量灌注不足,使心肌缺血。术后发热以及水电平衡失调也是造成心功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术后疼痛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使心率加快,心脏的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导致心律失常。胸腔胃对心脏特别是心房有一定的压迫作用,使心房负荷加重。

三、护理

3.1严密病情监测

3.1.1心电及血压监测

一般选择2- 3个具有代表性、易于观察的导联进行连续动态监测,随时注意心电图的T波、QRS波、S-T段、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对于重症和特殊病人可选择更多个导联进行观察,动态监测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部位和程度,确定心律失常的种类。血压是评定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血压的高低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的多少,尤其是通过中心静脉压的测定,不仅可反映右心功能情况还可指导输液的量及速度,从而避免盲目大量补液和输液速度过快。

3.1.2血氧饱和度监测

脉搏氧饱和度与动脉血氧饱和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0.90- 0.98),此法应用方便、无创伤、反映灵敏,可连续以波形和/或数字显示,还可测量脉搏,并设有警报装置,故脉搏血氧仪在临床上已被普遍应用。另外在单纯监测脉搏氧饱和度只能反映机体的氧合情况,皮肤颜色不影响脉搏氧饱和度的准确性,而脉搏氧饱和度受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注射染料、血管收缩与静脉充血等因素的影响应予注意。

3.1.3其他

密切观察尿量及尿液的性质可了解血容量、心排血量和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注意体温的变化,尤其是四肢皮肤温度,可观察末梢循环情况。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变化情况,而且经常听呼吸音,了解肺膨胀和痰液积聚情况,以及有无哮喘等情况。

3.2护理

3.2.1心理护理

制定详细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和计划,充分了解病人的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及个体性格差异后,进行手术前有关知识宣传教育,避免病人因紧张、恐惧而诱发心律失常。除了护理人员向病人有关注意事项和手术情况外,还可以让术后康复的病人向准备手术的病人介绍体会、传授经验,以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

3.2.2术前护理

查阅分析心电图检查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掌握心肌营养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加强呼吸功能的训练,每天做呼吸操1-2次,每次30min,通过做呼吸操,锻炼了呼吸机肌,同时训练病人的主动咳嗽及正确的咳痰方法,使病人术后能更好地配合护理。

3.2.3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使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室内温度要保持在18℃一22℃,湿度50%一60%,因为过冷、过热,过于干燥、过于潮湿均可造成病人不适感,极易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心肌梗塞;术后病人要采用床头抬高150-300位,也就是半卧位,此体位有利于病人休息、心肺功能的改善、也有利于胸腔内残留液体的引流;术后的病人常因各种原因而不能行有效的呼吸和咳痰,此时要指导病人怎样进行深呼吸、咳嗽和咳痰,同时在术后第1- 3天给予雾化吸入,每天2- 3次,以利于痰液的排出。另外于术后第1天起指导病人吹气球,以促进肺的膨胀。对痰多且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以防痰阻塞而引起呼吸衰竭连累心脏。在咳嗽和吹气球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以间隔2h一次为宜,以防诱发心律失常。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该术式后病人常需禁饮食5-6天,每天的输液量均较其它病种为多,其中胶体成份所占比例亦较多,故输液量一般控制在40-45ml/ kg,输液速度控制在40-50 d/min,并观察记录每小时的尿量和24 h的尿总量。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适量速尿,以减轻心脏前负荷。注意休息和饮食,休息好后情绪稳定,血压稳定,心脏负荷减轻;病人在允许进食的情况下,易选择清淡易消化、低脂,营养丰富的饮食,并且易少食多餐,勿进刺激性和辛辣性食物,以免胸腔胃形成影响呼吸功能加重心脏负担,故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制定合理的休息和饮食计划。保持大便通畅,因为用力排便,可使血氧饱和度及冠状动脉灌注血流量减低,偶尔造成致死性的心肌梗塞和/或心律失常。

    护理人员在临床上首先观察到症状及心电图改变,需刻不容缓配合医师进行处理,否则会失去抢救机会,所以护理人员必须熟悉一些心电图型变化的识别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实施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降低心脏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邹卫:普胸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南京:江苏技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