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脾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诸葛英 王慧梅 程玉华 叶仙球

 肝硬化是国内导致脾功能亢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采用微创介入技术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是目前肝硬化脾亢的首选治疗方法[1]。作者自2003年3月至2005年10月对107例肝硬化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对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以及减轻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要点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7例患者,男72例、女35例,年龄28~67岁,平均46岁。所有病例均确诊肝硬化、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采用seldering技术,导管超选至脾动脉,经导管注入以庆大霉素16万U, 00000号手术丝线段180-200段(2mm长),1mm×1mm×1mm明胶海绵颗粒15~35颗[2]。

  1.2  结果 

  107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出现栓塞综合症102例;腹水增多33例;反应性胸腔积液4例;左下肺不张1例;肝功能损害37例;穿刺点血肿形成1例,脾脓肿1例。经及早发现、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后,康复出院。

  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1  腹水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不良、术后胃纳差、发热及脾栓塞后炎性渗出物对腹膜刺激等易引起腹水或腹水增多。术后每天测量体重、腹围、体温,并记24h尿量,观察腹胀、肢体水肿、腹部移动性浊音、呼吸困难等。对使用利尿剂或放腹水者,观察有无口干、表情淡漠、恶心、食欲不振、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表现。本组发生腹水33例,大多经对症治疗后腹水吸收,其中2例并发腹水感染,早期体征主要为体温不能恢复正常、体重增加、腹胀程度加重,予取半卧位休息,以利于腹水吸收,配合腹水培养及药敏实验,应用有效抗生素后感染得到控制,腹水消失。

  2.2  反应性左胸腔积液、左下肺炎、肺不张 

  主要由于近膈顶脾实质栓塞后发生炎性渗出,同时刺激膈肌,产生反应性胸腔积液。其次因脾区疼痛,患者呼吸运动减弱,抑制咳嗽运动,容易使支气管引流不畅,导致左下肺炎、肺不张。脾栓塞术后24h可采取半卧位,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多作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观察患者有无紫绀、胸闷、气促、双侧胸廓运动不对称等情况,加强肺部听、叩诊和血氧饱合度监测。本文中4例左胸腔积液患者发生于术后4~6d,表现为胸闷、气促、左肺呼吸音低,1例伴血氧饱和度下降。经X线检查确诊为胸腔积液。予吸氧、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休息,提高血浆蛋白,加大利尿剂用量、经胸腔穿刺抽液等治疗后1~2周后症状、体症消失。

  2.3  肝功能损害 

  主要与坏死物质吸收、门静脉血流减少等有关。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不良情绪。尤其对术前肝功能处C 期的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神经精神症状,及早发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本组所有患者术后1周,常规复查肝功能。有21例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到正常值1~2倍之间,15例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到正常值2~3倍之间,4例患者总胆红素上升到正常值的1倍左右,以精神疲软、胃纳差为主要表现。予加强上述护理,甘利欣、阿拓莫兰等护肝治疗,治疗后1~2周恢复正常或好转。

  2.4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 

  常与穿刺技术不佳、人工压迫不当、患者穿刺肢体活动过多或凝血功能不良有关。一方面,术后沙袋(1Kg)局部压迫4h,向患者强调术后24h内避免穿刺肢体屈曲的重要性,睡眠期间可将穿刺肢体用约束带略做固定。另一方面,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皮下血肿以及该肢体皮温、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本组1例患者,术后1h诉穿刺点处胀痛,立即做血肿穿刺抽血、重新压迫止血等处理后缓解。

  2.5  脾脓肿 

  可能与术中无菌操作观念不强、肝硬化患者抵抗力差、以及栓塞后门静脉压力降低,脾脏缺血收缩等有关。尤其是巨脾的患者,一次性过多栓塞脾实质,使门静脉压力锐减,出现门静脉血液逆流,易造成肠道细菌污染缺血的脾脏血管床,从而导致脾脓肿[3]。因此,围手术期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受凉等,做好预防性用药。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及压痛,对持续多天高热或体温下降后再次升高者,应在高热寒战时做血培养,配合B超或CT检查,排除菌血症、脾脓肿等形成。本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胀,左上腹压痛、反跳痛,体温下降后再次升高, 使用消炎痛栓等药物降温后,短时间内体温迅速上升,抗炎效果欠佳,后经B超确诊为脾脓肿。在B超指引下行脾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抗生素应用等治疗后康复出院,随访半年未复发。

  2.6  栓塞后综合症 

  栓塞后综合症并不属于并发症,本组发生率高达95.3%,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麻痹性肠瘀胀等。(1)发热:多于术后6~12h出现,可维持1~2周,术后每日测体温3~4次至平稳。体温<38.5℃患者,嘱多饮水,不需特殊处理多可自行缓解。体温>38.5℃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并予消炎痛栓33.5mg塞肛或泰诺片10mg口服等对症处理后体温降至正常。(2)腹痛:观察腹痛部位,排除并发胰腺炎等可能。对脾栓塞引起的腹痛,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临床疼痛测定视觉模拟尺法(VAS) 评估疼痛的程度,VAS评分<4分者,予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病情解释,消除患者紧张情绪,VAS评分>4分者,予消炎痛栓、曲马多、度冷丁等缓解腹痛。(3)恶心、呕吐:注意呕吐频率及呕吐的数量、颜色、性状、气味等,尤其对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胃溃疡患者,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清除口面部污物和口腔异味。呕吐剧烈者,使用灭吐灵、欧贝等止吐剂。(4)麻痹性肠瘀胀: 每天了解排气、排便、情况,防止肠梗阻发生。 术后解除穿刺点加压绷带后,鼓励并协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乳果糖、番泻叶等通便;腹胀明显者,足三里注射利他林针;便秘者予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3~4次/d(每次15min),症状多能缓解。    
                 
  采用介入行部分脾栓塞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同时保留脾脏及其正常免疫功能等优点,但由于脾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易与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混淆;其次,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1 王建华,王小林,颜志平,主编 .腹部介入放射学 .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 130~136.

  2 陈根生,孙慧玲,金春贤,等 .丝线加明胶海绵脾脏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介入放射学杂志 . 2000,9(1).:16~19.

  3 张金山主编 . 腹部介入放射学 . 北京:出版社 ,2000.22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