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静脉置管在脓胸引流中的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霞 时间:2010-07-13
摘 要脓胸是由于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其主要原则是采用最可靠,并发症最少,最有望持久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症状。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并注入药物,但此法因多次穿刺,患者痛苦大。
  关键词脓胸;引流
  
  于2004年5月-2007年12月我科对14例脓胸患者采用三腔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置管,冲洗与引流同时进行,减轻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不适症状,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4例脓胸患者中男8例,女6例,年龄24-75岁,置管时间最长25天,最短3天。本组患者通过三腔静脉置管冲洗与引流同时进行,未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胸膜反应,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通过抽取脓性胸水行细菌培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胸腔冲洗引流,体温在3天以后恢复正常,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好转出院。
  
  2术前护理
  
  2.1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置管的目的、方法,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避免患者恐惧、紧张,取得患者的理解合作,嘱患者在手术时勿剧烈咳嗽、深呼吸。
  2.2物品准备
  三腔静脉置管导管1根,无菌手套2副,3M敷帖,无菌引流袋,2%利多卡因,无菌穿刺包、棉签、2%碘伏、氧气,各种抢救药物。
  2.3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取坐位、半坐位、平卧位,根据B超定位选好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局部麻醉后用三腔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穿刺针,与胸壁成直角缓慢进针,有突破感,见穿刺针有液体涌入针筒,然后将导引钢丝导入,用粗扩张器扩张后,顺导引钢丝送入中心静脉置管,并向胸腔内进入8-10CM,拔出引导丝,保留中心静脉置管,接上无菌引流袋,最后用3M敷帖固定。
  2.4术后护理
  2.4.1加强术后宣教
  嘱患者活动时避免牵拉导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阻塞,以保持引流通畅。引流袋位置不能高于进针处,以防逆流,引起感染。   2.4.2观察引流
  注意观察脓性胸水引流的量、颜色、性状,脓胸患者通过三腔静脉导管内抽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冲洗,若每日引流量<150ML则可考虑拔管。
  2.4.3穿刺点皮肤的护理
  观察进针处皮肤有无红肿及分泌物,用2%碘伏每日消毒进针处,待局部皮肤干燥后再帖3M敷帖,视情况1-2天更换敷帖1次。
  
  3体会
  
  传统的用注射器作胸腔反复穿刺抽液注药术,由于抽液速度较快,不易控制,一次穿刺抽液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纵隔摆动、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反复穿刺容易造成气胸、血胸、胸腔感染等并发症,而且不易将胸腔积液全部或大部排尽,注药效果不好[3]。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使用粗管,有损伤大、易感染,引起局部种植转移,患者不能随意活动的缺点,特别是在引流时,因引流量不易控制,往往会引起急性肺水肿和纵隔摆动的并发症,而一般大量胸腔积液患者体质均较差,无法承受以上并发症。与之相比,胸膜腔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优越性在于:①不需切开皮肤,管腔细、创伤小;②患者痛苦少,可自己活动;③治疗期间,患者不感觉局部疼痛,故能做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利于肺复张;④减压缓慢,且引流速度容易控制,可避免由于排液过快而引起的憋闷、虚脱、血压下降等症状和复张性肺水肿。以往用单腔静脉置管是采取先把冲洗液全部放入胸腔后再引流,病人会因突来的压力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自从采用三腔静脉置管后冲洗与引流同时进行,且操作方法简便,引流速度可以调节,引流量可控制,病人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且保留时间长,有利于反复少量多次冲洗。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冲洗后病人体温在3天以后均恢复正常,引流量逐渐减少,治疗效果显著。
  
  
  [1]王茂云、宋莉平、纪英等。PICC导管在恶性腹水引流中的作用。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7.
  [2]踉晖、吕海波、姚阳,等.肿林并发症及其处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21.
  [3]小红、韩宝惠.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4(3):179.
  [4]毛丽莉、聂梅芸.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胸腔积液及腹水治疗中的应用.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