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摘要】 目的 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使其充分了解疾病,认识疾病,并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 大多数患者乐于接受心理治疗,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90%以上的患者能顺利度过心理障碍期。结论 针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心理障碍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的替代疗法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替代丧失功能的肾脏有效的清除集体内代谢产物,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由于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出现许多并发症[1],使患者受疾病本身及并发症、负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脾气暴躁、对生活失去信心,不配合治疗,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在做好常规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治疗,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透析并发症,还能积极配合我们医务人员进行正规的血液透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1~2007年共收治93例尿毒症患者,其中男56例,女37例,年龄18~80岁,平均56岁;糖尿病肾病60例,狼疮肾3例,多发性肾囊肿4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3例,梗阻性肾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每周透析2~3次,均为碳酸氢钠透析液。
1.2 方法 将93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对照组45例,男20例,女25例。治疗组患者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年龄阶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除2例患者不配合治疗外,其余患者顺利度过心理障碍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乐意接受正规化血液透析治疗,占治疗组的95.8%。对照组能接受正规治疗的28例,占62.2%,非正常死亡2例,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脾气暴躁10例,不愿意接受透析治疗5例。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 结果 大多数患者乐于接受心理治疗,我们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不同时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肾脏替代疗法的必要性,积极配合治疗。
2 心理分析及护理
透析患者大多数对疾病认识不足,不了解血液透析的原理和疗效,当意识到肾病是不可逆的和预后差时,首先产生恐惧心理,感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助,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表现为情绪沮丧、沉默寡言、孤独压抑、焦虑等常见的情绪反应。长期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心理上不平衡,妨碍疾病的[2]。针对上述症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1)认真观察和充分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给予鼓励、帮助,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和沟通,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血液透析的原理、方法、作用及新的技术进展的理解,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水盐摄入。(2)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有资料显示良好的家庭支持,对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3]。通过与家属沟通,一方面通过家属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将治疗期间掌握的患者病情、心理变化反馈给家属。取得家属的信任、支持和配合。(3)护患之间的相互尊重、关怀和信任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条件。护理人员必须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文化素质、行为举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服务患者,使其产生安全感,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4)根据患者的病程、年龄、职业和学历不同,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需求的差异,制订适合每个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注重介绍新技术、新方法,让患者看到进步带给他们的希望,增强信心和勇气。
3 小结
针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保持乐观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和存活率,对预后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
【】
1 汪涛,叶任高.慢性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肾病杂志,1995,11(4):227-229.
2 贾强.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特点与应对策略.中国血液净化,2004,3(3):117-119.
3 张敬丽,史建莉,姜玉芳.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支持调查分析.应用护理杂志,2001,17(1):57-58.
4 贺益辉,余惠山.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水平及护理.南方护理杂志,1996,3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