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伤口愈合及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江波 时间:2010-07-13

【摘要】  老年患者由于炎症反应差,细胞移动、增生以及成熟等明显减慢,导致伤口收缩缓慢,伤口愈合不好和个体差异大。但是,关键在于提供一最佳状态,包括加强身体营养状况,做好能量的保存,注重局部因素,正确保护伤口,加强脉管系统伤口护理等措施,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老年患者 伤口愈合 护理

    虽然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引起皮肤的改变,但多数老年患者伤口只要护理适当仍能愈合。临床治疗发现,老年人伤口愈合过程和年轻人相仿,即当组织遭受破坏形成伤口时,身体便开始进行修复,修复过程包括异物及坏死组织的清除,接着新生细胞增殖以修补填充已坏死的细胞,理想状况下能够恢复原来的组织结构。然而,老年人的修复能力和活力减弱,适应性差,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愈合状况不可能与年轻人完全一样。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我们发现如果能够加强护理过程,采取加强身体营养状况,做好能量的保存,注重局部因素,正确保护伤口,加强脉管系统伤口护理等措施,也可促使老年患者伤口早日康复,获得生活的快乐。本文对12例老年患者伤口护理做一次回顾性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们对2002~2005年哈尔滨工程大学12例老年患者手术后伤口进行护理工作。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90岁。伤口状况为外伤4例,脉管炎截肢术后4例,肿瘤术后4例,全部病例伤口愈合良好。

    2  护理方法

    2.1  注意身体营养状况  身体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伤口愈合过程,需要有足够热量、蛋白质外,还要补充维生素A、B、C及矿物质,否则无法形成蛋白胶原纤维及肉芽组织。例如,老年患者术后慢性营养不良时全身所有重要器官发生萎缩,这时其代谢和功能受到损害,对伤口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释放减少,不能得到必需的基本元素,伤口就很难愈合。如患低蛋白血症时,一方面由于伤口水肿,另一方面胶原纤维成分及黏多糖的硫化作用障碍而影响伤口的愈合。所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对伤口的愈合具有积极作用。

    2.2  注意能量的保存  能量保存从大处着眼,应看到改变心理社会环境,保证老人功能活动能力等。老年患者手术后的疲劳使其感觉到的肌肉力量的减弱,反应迟钝,老年患者发生这些现象是常见的。

    2.2.1  保持良好睡眠  (1)夜间体温较低,如果昼夜周期改变(例如夜间亮灯,干扰睡眠)就必然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2)病情较重时必须卧床休息,给予护理和治疗应集中在同一时间完成,使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3)老年患者伤口疼痛难忍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使患者疼痛缓解得以安静入睡。(4)保持情绪稳定,限制访客及限制谈话,避免情绪上的困扰,影响睡眠。

    2.2.2  注意温度调节  体温变化直接影响能量储备。老年人温度调节能力差,微循环系统的调节也随增龄而减退。术后病房的室温太高或太低都很不利,尤其是对伤口和脏器的血流灌注有直接影响。

    2.2.3  注意节省体力  注意不要让老年患者过多走动和劳累,要多多静养和休息。

    2.2.4  从心理社会环境方面进行调节  尽量保证老人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减少焦虑和不安。护士要和老年患者搞好护患关系,说话要耐心,语气要轻和,动作要轻,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和尊重。住院环境要舒适清洁。

    2.3  保持注意局部因素  有些局部因素,比如局部温度、水肿、血液供应不足等,与全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其他局部因素还有以下方面。

    2.3.1  局部温度  在生理范围内伤口局部温度升高能加强炎症反应,起到加速伤口愈合的化学作用,对创口愈合有利。

    2.3.2  血液供应  头面部和颈部的血液供应较好,伤口愈合也较快,可早期拆线(缝合后3~5天),脂肪内的血供差,故肥胖者的伤口愈合较慢,拆线时间适当延长。

    2.3.3  血肿  血肿可使创缘分开形成死腔,增加感染机会,压迫血管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而阻碍伤口愈合,故缝合伤口要注意止血。

    2.3.4  感染  当伤口血供不足,发生血肿、清洗不彻底时,易发生感染。临床表明,创口清洗是最有效的护理方法,因为水流压力可冲去污染物,减少细菌。另外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技术。

    2.4  伤口保护  注意正确保护伤口,使伤口尽早愈合。(1)不要让伤口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故要选择适当的敷料,以隔绝细菌的生长,并防止伤口变干燥。(2)勿使用抗酸剂在伤口上。正常皮肤pH值是酸性,可预防细菌生长,使用抗酸剂会改变其pH值,促使细菌生长及皮肤干燥。(3)老年尿失禁患者在尾骨处、臀部或大腿上有伤口,应考虑插尿管或使用集尿袋,以避免因受浸渍而使组织再受伤。(4)若护理伤口1~2周仍无任何进展,应怀疑是否有癌症或全身性的因素。

    2.5  脉管系统伤口护理  创口愈合依靠局部血液循环吸收营养,因而正常的血液循环是伤口愈合的必要条件。局部缺血的组织不但愈合时间延长,而且感染机会也随之增加,故伤口愈合越快,感染机会越低,因此,增加或促进血液循环是愈合的重要环节,在患有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可因代谢异常,局部或全身营养、氧气供应不足而造成伤口难以愈合, 临床中我们应用了创伤愈合因子治疗一些不愈症患者的伤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讨论

    老年患者受伤初期炎症反应减少,新生再造延迟,胶原蛋白纤维合成减少,皮肤变得干燥,致使伤口愈合缓慢[1]。护理方面应注意加强营养,注意伤口血液循环情况,正确保护伤口,消除对老年患者的各种不利因素,加强心理调节,就可以使老年患者尽快康复,早日出院[2]。

 

【】
  1 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北京: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 周秀华.内外科护.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