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谢华 葛汝彦 时间:2010-07-13

【摘要】  为了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手术体位的练习,备皮,教会患者功能锻练的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特殊并发症及时发现处理,早期指导康复锻炼,出院指导。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恢复快,平均卧床3~4周,无并发症。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治疗,护士在围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crease the surgical outcomes of lumbar disc protrusion,reduce surgical complications,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living quality. Methods  We nursed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ly,postured the operation body position,prepared operation area,and teached the patients how to exercise preoperatively,observed state of the illness postoperatively,discoved and managed the special complications timely,instructed exercising earlier,and teached the patients leaving hospital notice.Results  52 cases of lumbar disc protrusion recovered quickly,lay in bed for 3~4 weeks averagely and no complication occured.Conclusion  Correctly instructing and nursing the patients preoperatively can reduce complications,increase th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Key words]  lu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operation;nursing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部椎间盘外层部分的纤维环破裂及内层部分的髓核向后外突出,压迫椎管内的神经根,好发于下腰段,为坐骨神经的组成神经,引起腰腿前。占骨科腰痛病病例的1/5[1]。临床表现为:腰痛、放射性下肢痛、跛行、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或)活动受限,神经功能损害。本病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很大负担。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情况下,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迅速解除痛苦,恢复劳动力,远期疗效也较好。但同时机体带来一定的创伤和并发症,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就尤显重要。我科2004~2007年收治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2例,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35~52岁,平均47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下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后随访6~8个月,均未出现并发症。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是初次接受手术治疗,对手术相关知识不了解,所以术前常有焦虑、恐惧心理,担心手术的痛苦及手术医生的水平,同时又怕手术后效果不佳,术后并发症。这时,我们就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多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诉说,掌握其思想动态,尽量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患者不良心理及时疏导,同情关爱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层次相应的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并利用成功手术的实例来安慰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清除患者的精神紧张、恐惧、失眠、心情抑郁等情绪。同时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手术的必要性,预后效果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良好的心境迎接手术。

    2.2  指导腰背肌的锻炼及床上排便的训练  术前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使患者掌握锻炼的方法,有利于术后腰背肌锻炼的顺利开展和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的继续。练习床上排大小便,防止因术后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而发生尿潴留或便秘。应向患者讲明这些训练的必要性,使患者能主动按要求进行练习。

    2.3  体位的练习  由于在行腰椎手术时不能随意活动,长时间会使患者感觉不适,甚至难以忍受,所以术前需要体位练习,帮助患者提高耐受能力。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头下垫一软枕,两臂上举,前屈置于头部两侧,腰部两侧垫软枕。术前三天开始练习,每日数次,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直到能坚持 2~3 h,这样可使患者耐受术中体位,肌肉放松,为手术定位提供有利的条件。

    2.4  皮肤准备  术前一日备皮,注意不能损伤皮肤,保持手术区域皮肤无破损,再用肥皂水反复擦洗,彻底清洁手术部位。

    3  术后护理

    3.1  患者的搬动  患者术毕回病房后,通常采用三人平抬法或滚板法将患者移到病床上。搬动时采用平轴滚动原则,保持颈、胸、腰椎在同一轴线上,手术部位处于直线状态,并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脱出。

    3.2  生命体征的监测  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的面色及麻醉平面,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感觉运动情况,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3  体位  良好的体位能保持各组相拮抗的肌群作用平行,避免过度伸张或屈曲,各关节、韧带也能相应的保持稳定,不过度牵拉。在行体位护理时,应遵循人体力学的原理使患者舒适,防止并发症,利于功能恢复。一般术后平卧6 h,压迫手术切口,减少渗血,减轻麻醉反应,以达到止血的目的。翻身是患者保持舒适卧位必不可少的活动,也是患者术后最早的活动。遵循平轴翻身原则,翻身时两手用力要均匀,肩、胸、腰、臀一致,避免拖、拉、推动作,侧卧位时背部用枕头顶住,两膝间垫一小枕。白天2~3 h翻身一次,夜间3~4 h翻身一次,平卧位与侧卧位互相交替,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骨隆突处给予按摩,预防褥疮的发生。

    3.4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  切口加压包扎,密切观察敷料渗出情况并及时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妥善固定,在无菌操作下换引流袋每天1次,并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详细记录,手术当日引流液为红色血性液,量>100 ml尚属正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术后24~72 h引流量≤50 ml可拔管。

    3.5  观察脊神经功能  脊柱保护着人体的中枢神经,脊柱的稳定性是靠前纵韧带、椎间盘环状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及小关节突韧带,棘间、棘上韧带维持[2]。手术经历了椎间开窗,部分关节突切除,破坏了腰椎后柱及中柱的结构,易引起腰椎不稳[3]。手术牵拉可能造成脊髓损伤。因此,术后72 h 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及时观察肢体运动的恢复,发现感觉和运动障碍,特别是远端足趾伸曲。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3.6  术后疼痛的护理  腰部手术由于肌肉丰富,切口较大,卧位时承受的压力过大,因此术后疼痛成为困扰患者的最大问题,术后去枕平卧的6 h内,可用软枕垫肩的方法交替进行双下肢的曲髋、屈膝,以缓解腰肩部肌肉的疲劳。术后应用“止疼泵”的患者,因药物作用导致睡眠较多,要注意按时翻身,一般手术后患者当天可应用技术1~2次止痛药,特别是凌晨1时左右,往往是患者疼痛最厉害的时候,要加强巡视,及时给予止痛药物。

    3.7  大小便护理  由于麻醉或手术创伤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植物神经,术后易引起便秘或腹胀,术后应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含粗纤维营养丰富的食物,可沿结肠走向按摩,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留置导尿管者,应每日消毒尿道口,同时夹闭尿管,每 2~3 h或膀胱区膨隆,有尿意时,开放尿管,排空膀胱,可防止膀胱容量变小,有利于自主排尿的恢复。

    3.8  康复训练  根据术前指导和已掌握的腰、背肌锻炼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配合训练,遵循尽早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一般在术后第二天,在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情况下,指导患者作直腿抬高运动并活动膝踝关节及双下肢,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初次抬高由30 °开始,每日3~5次,每次10~15 min,持续做5~10遍[4],以后逐渐增加度数和次数。术后1周指导患者做腰背肌和腹肌训练,即背伸和挺胸活动,以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和腰背肌张力,防止肌肉失用性萎缩。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腿疼的变化及恢复情况,并经常询问患者双下肢的感觉,有疼痛或疼痛加重时要暂停活动。术后下床活动应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和手术方式而定。下床活动时应配带腰围,护士应指导患者活动时双手支撑腰部保持挺胸伸腰位,以保护腰部,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禁止久坐、久站,坐、站时间以患者不感觉到疲劳,不加重腰痛为原则。

    4  出院指导

    出院后继续卧硬板床,坚持腰背肌及肢体功能锻炼,早期尽量不做上身下屈及左右过度扭曲的动作,减少脊柱的活动,6个月内避免弯腰、扛物、挑担等重体力活动,增加机体抵抗力,定期复查。

【】
  1 周秉文.腰腿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15.

2 吕福林.实用外,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21.

3 蒋丽华,李纯志,陈洁.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的护理56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3):19-20.

4 张朝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