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压疮的相关因素与预防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严秀英 时间:2010-07-13

【摘要】  手术患者是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通过术前对患者全面详细地评估,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预防护理计划,积极采取有效手段使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提高了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  手术 疮 相关因素 预防护理


    压疮或压力性溃疡主要是躯体长期不变动体位,而至局部皮肤及组织过久受到压迫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系列表现[1]。为了满足手术的需要,患者在手术中被放置成各种手术体位以配合手术的进行,由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和潮湿等原因,手术患者是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护理质量。现就术中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预防和护理措施如下。

    1  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

    1.1  力学因素  导致术中压疮发生的力学因素包括垂直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其中垂直压力是术中压疮最主要的因素。固定不动也是造成压疮的元凶之一。

    1.2  手术时间的因素  手术时间越长,局部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或缺血状态的时间越长,受压部位表皮温度降低程度越大,损伤发生率越高。

    1.3  麻醉因素  由于麻醉药物的阻滞作用,使受阻滞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再者由于麻醉药物影响,患者反应迟钝或暂时丧失了对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这些因素都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极易形成压疮。

    1.4  潮湿  手术中血液、体液,大量冲洗液造成液体外溢和手术中患者出汗造成受压部位的皮肤潮湿增加。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增加了压疮的发生率。

    1.5  急性应急反应对压力敏感性增高  急性损伤的患者应对反应显著增高,压疮发生率高,而手术对每一个患者来说都是强烈的应激原。

    1.6  自身因素  (1)年龄:由于生理原因,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而目前手术患者的年龄正趋向老年化。(2)营养:当患者极度消瘦或体弱时,皮下无脂肪组织保护,易发生压疮。(3)疾病因素: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和风湿性疾病等也使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增高。

    1.7  不合理手术体位的放置  不合理的手术体位不但会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还会造成受压部位的压力增加,极大地提高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1.8  不当的护理  移动患者时动作粗暴,备皮造成的皮肤划伤等原因都可能造成皮肤天然保护屏障的破坏,诱发压疮的发生。

    2  压疮预防护理

    (1)术前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对高分值的高危患者进行严密的护理和观察。(2)合理放置体位,因尾骶部和足跟部是人体承受压力最大的部分,所以在放置体位时要着重注意这些部位的合理放置,避免局部受压。同时在放置手术体位时要符合人体力学原理,避免发生在侧卧位时两膝间垫枕增加下肢压力。(3)使用合理的体位枕,合理放置衬垫物和支撑物。安置体位应着重注意各种衬垫物和支撑物的放置位置、支撑点、着力点和固定点,要满足手术和患者的需要,保证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功能不受损害。在使用约束带时也要加衬垫,且松紧适宜。(4)保护受压部位的皮肤,将赛肤润或凡士林预先涂于患者受压的皮肤处,使之在受压皮肤上形成一层油性保护膜,保持皮肤正常屏障功能。(5)定时给受压部位进行减压按摩,当手术超过1 h,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对受压部位进行减压按摩,以减轻局部受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6)护理操作规范,避免损伤皮肤,在摆放体位及其他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特别是受压部位,避免拖拉等动作造成皮肤表皮的损伤,同时还应避免受压部位皮肤的意外损伤。(7)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术中将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2 ℃~25 ℃,使用棉被、毛毯等遮盖物保持患者的体温,在冲洗胸腹腔时使用温热冲洗液。(8)术中加强对患者皮肤情况的观察,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每2 h帮助患者放松约束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  小结

    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手术患者是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通过术前对患者全面详细地评估。制定预防护理计划,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
  1 余小萍.压疮护理进展.上海护理,2007,7(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