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靶X线摄影、高频B超、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钼靶X线摄影、高频B超、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钼靶X线摄影、高频B超、近红外线扫描对358例乳腺肿块进行检查、穿刺、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82.7%、高频B超诊断准确率87.7%、近红外线扫描诊断准确率75.1%。结论:钼靶X线摄影、高频B超、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各有特色,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部位选择检测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 乳腺疾病 钼靶X线摄影 高频B超 近红外线扫描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value of breast disease diagnoses in mammography, 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infrared light scanning. Method: use inspection, centesis, operation, pathology of mammography, 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infrared light scanning for 358 sufferers who has the breast bump, and evaluate the result. Result: the veracity percentage of mammography is 82.7%, the veracity percentag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is 87.7%, the veracity percentage of infrared light scanning is 75.1%. Conclusion : Each has their characteristic in mammography, 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infrared light scanning, Sufferers can base on their state of illness, age, position to choose the inspection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veracity of percentage.
[Key word] Breast disease; mammography ; 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 Infrared light scanning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在我国,钼靶X线摄影、高频B超、近红外线扫描是目前乳腺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回顾自2007年5月至11月在潮州市中心、潮州市妇幼保健院检查、穿刺、手术病例共358例,均采用以上3种检测手段,通过术前诊断、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不同的年龄、部位采用不同的检测手段联合诊断,取长补短,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自潮州市中心医院、潮州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5月至11月在乳腺门诊因乳腺肿块行肿块切除手术、肿块穿刺术的患者,共358例。
1.2 临床表现 358例患者均为女性,病程在1天—15年,年龄30-75岁(30岁以下患者极少行钼靶X线检查、顾不纳入回顾对象)。以乳房疼痛就诊的45例,乳腺肿块300 例(与皮肤粘连者8例),乳头溢液8例(血性液2例,水样液3例,粘稠液1例,浆液1例,乳汁样1例),皮肤溃烂3例,乳头异常2例。
1.3 诊断方法
1.3.1 临床诊断 结合病史对乳房进行视诊、竖条式触诊。
1.3.2 辅助检查 钼靶X线摄影采用美国产SENO DMR+乳腺机,B超采用进口HITACHI EUB-405 B超仪,探头7.5MHZ,近红外线扫描采用国产VIZ-RMC3型乳腺近红外线扫描仪。
1.3.3 诊断标准 按《实用乳腺疾病诊断学》[1]的诊断标准。
1.3.4 病理诊断 340例手术患者均行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18例穿刺抽出液体送细胞学检查。
2.结果
358例患者中,乳腺增生症189 例(其中小叶增生症1例、纤维囊性乳腺病187例、硬化性腺病1例)、乳腺癌 28例、纤维腺瘤10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慢性炎症5例、囊肿24例(积乳囊肿5例)、脂肪瘤5例。钼靶X线摄影诊断准确率82.7%,高频B超准确率87.7%,近红外线扫描准确率75.1%,
三种辅助检察诊断各种乳腺疾病效果比较
钼靶X线摄影 高频B超 近红外线扫描
疾病 总人数 诊断例数 检出率% 诊断例数 检出率% 诊断例数 检出率%
乳腺增生 189 184 96.8 183 96.8 184 96.8
纤维腺瘤 102 68 66.6 84 82.6 50 49
乳腺癌 28 25 89.3 20 71.4 23 82.1
导管内乳头状瘤 5 1 20 3 60 1 20
慢性炎症 5 2 40 2 40 1 20
囊肿 24 16 66.7 17 70.8 10 41.7
脂肪瘤 5 0 0 5 100 0 0
合计 358 296 82.7 314 87.7 269 75.1
3.讨论
钼靶X线摄影是由钼作为X线管阳极的X线机对乳腺进行X线摄片。它能检测以钙化点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癌,是其他设备无法替代的,这类乳腺癌约占30%-40%。仅表现为钙化点的乳腺常常是早期乳腺癌,尤其是导管内癌[2]。本组28例乳腺癌中3例导管内癌,X线摄影见成簇针尖样钙化,诊断乳腺癌,B超诊断、近红外线检查均漏诊,手术证实。
B超诊断是以乳房组织声学介面对入射超声波的反射作为成像基础。频率7.0MHZ以上的高频探头B超能从断层解剖的角度上观察乳腺组织各层次的回声情况,声像图上能清晰区别乳腺结构、周围脂肪、皮肤韧带等附属组织,能正确地区别乳腺内囊、实性肿块,适时检查乳腺内肿块的大小、位置、边缘、形态、内部回声等更多微细的解剖结构,有利于肿块的检出,这个优点是近红外线检查不能及的。近红外线检查对乳腺边缘及贴近胸壁的肿块检查效果差,难鉴别囊、实性肿块,无法检查腋窝淋巴结情况。本组30例B超下提示乳腺纤维腺瘤在近红外线扫描中漏诊。24例囊肿中仅10例囊肿直径大于2CM、囊液清,近红外线扫描呈现透光性增强而诊断,余均漏诊。
高频B超检出肿块的敏感性高,无论乳腺内有较厚脂肪还是丰富腺体,病灶仍能清楚显示,这又是X线摄影所不能及的。钼靶X片对疏松的乳腺组织显影效果好,对腺体丰富致密的乳腺部分病灶因被附近的腺体组织掩盖而不显影,故钼靶X线摄影对中、老年患者诊断的准确率高,对年轻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低。本资料中15例在B超下提示乳腺纤维腺瘤(11例多发性纤维腺瘤),钼靶X线检查漏诊,15例中12例患者年龄小于40岁。钼靶X线摄影对一些贴近胸壁的肿块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资料中有3例(乳腺癌1例、纤维腺瘤2例)贴近胸壁而漏诊。
近红外线扫描是利用血红蛋白吸收近红外光的特性形成图像,其诊断依据病变灰影的特点、血管异常改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而进行诊断。它对血运不同的病变的反应有独特的敏感性,是钼靶X线摄影、高频B超无法媲美的。本组28例乳腺癌中有2例肿块在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中均没提示乳腺癌,在近红外线检查中肿块显示深灰影、C型血管,考虑乳腺癌,手术证实。
钼靶X线摄影适合于孕期以外的任何生理状态。但由于它是通过放射线进行摄影的,过多的检查有损健康,不宜短时间内重复检查;年轻女性由于腺体较致密,显影效果差,不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高频B超检查、近红外线扫描是无损伤性检查,具有无放射性损害,检查过程简捷、直观,即时成像,随时反复检查的特点。高频B超检查可适合任何年龄、任何生理状态下重复检查。近红外线扫描不适宜月经前期、哺乳期妇女乳腺检查。
钼靶X线摄影、高频B超、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的检测中各有优势,根据不同的年龄、部位采用不同的检测手段联合诊断,取长补短,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必须重视病史、临床检查。50岁以上患者乳腺可疑病灶者可先行钼靶X线摄影联合近红外线检查,50岁以下患者尤其是40岁以下应先行高频B超检查联合近红外线检查,必要时再行钼靶X线摄影。
4
1 王钟富主编. 实用乳腺疾病诊断学.第一版.郑州:河南技术出版社,2000:1
2 王颀.乳腺癌的早期检测.国际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1;2(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