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结合硬质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胸膜瘘1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王涛,冉鹏,肖家荣,张舰,廖景峰,龚正鹏

【关键词】  支气管瘘; 支气管镜; 纤维支气管镜; 硬质支气管镜; 支气管胸膜瘘

  支气管胸膜瘘为肺切除术后1种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但由于其发生率较低,故临床上报道较少。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结合硬质支气管镜支气管胸膜瘘尚未见报道。现将2006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1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结合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9岁。因右下肺鳞癌术后1个月,呼吸困难伴喘息、咳嗽、咳痰3 d就诊于我科。1个月前患者因右下肺鳞癌行右肺中下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顺利恢复,痊愈出院。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呈端坐呼吸,伴喘息、咳嗽、咳痰,痰液呈白色泡沫样,量少。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欠佳,睡眠差。入院时查体:T37.5 ℃,P120次/min,R23次/min,BP 135/86 mmHg。神志清楚,呈端坐位,查体合作,心腹(一)。

  专科情况: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无压痛,叩诊左肺呈清音,右肺呈浊音,听诊左肺呼吸音清,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右上肺呼吸音稍低,下肺未闻及呼吸音。辅助检查:胸片示右侧胸膜增厚,少量胸腔积液并后胸壁包裹性积液;胸部CT示右下肺癌术后改变:右侧膈肌升高,右上肺野纹理增粗、紊乱,右侧包裹性液气胸;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中间支气管残端见瘘口2个,外侧瘘口约4.0 mm×4.5 mm,内侧瘘口约2.0 mm×2.0 mm,均可见连续气泡冒出。

  诊断:(1)右下肺鳞癌术后;(2)右中间支气管胸膜瘘。治疗:在积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胸腔冲洗、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的基础上,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瘘口处加压注入安可胶,直至胶平铺阻塞瘘口。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胸引瓶内气体明显减少。4 d后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安可胶封堵术,术中见内侧瘘口基本愈合,未见气泡冒出,外侧瘘口约2.5 mm×3.5 mm,于外侧瘘口处加压注入安可胶阻塞瘘口。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1周后胸引瓶内仍有少量气泡溢出。遂在硬质支气管镜下行右中间支气管胸膜瘘填堵术。患者取平卧垂头位,全麻成功后,经口插入6 mm支气管镜检查总气管、右支气管,见有少许分泌物,吸尽分泌物;见右支气管残端内、外侧有潜在裂隙样瘘口,用细块止血纱布3块填塞封堵瘘口,右上叶支气管通畅。生理盐水棉球压迫让止血纱布与组织相贴,取出棉球,手术结束。术毕见封堵成功,咳嗽时无气体从引流管溢出。术后2周患者右侧胸引瓶内未见气体及液体引出,拔除右胸引管。复查纤维支气管镜示右中间支气管残端瘘口已闭合,患者康复出院。

  2  讨论  

  支气管胸膜瘘为肺、支气管与胸膜之间相通形成的瘘管,为肺切除术后1种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在1 %~4 %,全肺切除术后为2 %~16 %,多发生在肺切除术后7 d~3月[1]。支气管断端肿瘤残留、术前放疗、糖尿病、肺结核痰菌阳性、右全肺切除为瘘发生的高危险因素[2]。患者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等胸腔感染征象;体位性刺激性咳嗽;咳出与胸液性质相同的痰液;胸腔引流有气体溢出;肺部可出现罗音及胸振水音等体征[3]。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较为困难,上主要采取控制胸膜腔感染,减轻全身中毒症状;修补瘘口或切除有瘘口的肺叶;消灭死腔,包括胸膜内胸廓成形术、肌瓣填塞或纤维层剥除术。较小的支气管胸膜瘘,做胸膜腔持续吸引、引流,往往可使残腔闭合;加上肋间隙变窄、膈肌升高和纵隔向患侧移位等因素,可以促使残腔闭合。较大的瘘口常引起脓胸,开始可做低位胸腔闭式引流,以后再行胸廓成形术,彻底消灭脓腔,瘘口用血运良好的带蒂肋间肌瓣或大网膜填塞修补[4]。本病例在控制感染、补液、胸腔冲洗、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及硬质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胸膜瘘填堵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1]何沾良.胸心外科手术创新操作与并发症防范处理及图谱详解实用全书[M].北京: 人民军医知识出版社, 2007:279-280.

  [2]孙玉鹗.胸外科手术学[M].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86-187.

  [3]傅毅立,李辉,胡滨,等. 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胸膜瘘6例 [J].中华胸心外科杂志,2006(6):426.

  [4]黄壮士,寿化山,张灿宇,等.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22例分析[J].综合临床,2001(17):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