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如何构筑绿色品牌群落
内容摘要:针对内蒙地区的需要和人口、资源现状,为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应尽快构筑绿色品牌群落,从而使绿色资源的有序利用、合理开发与绿色品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等方面实现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以达到农牧民增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之目的。
关键词:内蒙古 绿色资源 开发利用 绿色品牌 群落
内蒙古地区发展的目标定位及路径选择
关于在西部大开发中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着重于加快内蒙地区的发展速度,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另一种着重于缩小东西部的差距。
内蒙地区的发展应从实际出发,考虑到由于在生态建设上投入不足,发展滞后下的生态恶化以及贫困等问题,并面临着产品结构、技术开发、产品技术含量、市场环境、投融资环境、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种难题,结合内蒙古的绿色资源优势,以及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的制约,为配合内蒙古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应尽快构筑绿色品牌群落,从而使绿色资源的有序利用、合理开发、与绿色品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达到农牧民增收、缩小与东部的差距之目的。
构筑内蒙古的绿色品牌群落,是利用内蒙古绿色资源优势,以绿色品牌的发展为突破口,以构筑绿色品牌群落为战略重点,以全面提升内蒙古地区企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将农牧民增收、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结合,使内蒙地区的绿色品牌形成群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使内蒙地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构筑绿色品牌群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必要性
尽快提高农牧民收入的需要 提高农牧民的收入,一般有以下途径:一是通过周边城市的发展来吸收、牧区的过剩劳动力,它取决于城市的发展速度、城市与农村的规模与技术进步,这条途径现在在内蒙地区很难行得通;二是提高农牧业的生产力水平或根据市场调整农牧业的产品结构。内蒙地区有生产绿色天然产品的优势,农牧产品很容易造就成绿色品牌,随着绿色消费的市场逐渐扩大,绿色产品具有明显的市场和价格优势,这是农牧民收入迅速提高的市场基础。
治理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长期以来,内蒙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极大地制约着内蒙古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土地利用粗放,土壤贫瘠,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现象仍在继续;草场退化且已出现危机;许多珍稀物种濒于灭绝。从长远来看,绿色产品、绿色品牌的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内蒙地区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以农牧业数量型的增长方式为主。重工业属“超常发育”的产物,以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大部分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基础薄弱的农牧业、轻工业一直举步维艰,而第三产业严重落后。通过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品牌的形成,以绿色食品带动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以绿色品牌群落的形成来开拓市场,籍此来推动重工业体系的改造、第三产业的发展。
应对入市后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 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内蒙古经济发展战略一定要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内蒙地区的发展要立足于世界市场。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加强及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加强,许多国家纷纷实行绿色贸易,筑起绿色壁垒;同时,消费者出于健康和环保的考虑,也普遍购买绿色产品。因此,发展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品牌,有利于打破绿色壁垒,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可行性
绿色消费趋向越来越明显,绿色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逐渐从温饱型转向健康型,渴望绿色,购买绿色消费品已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的一种消费理念。我国绿色消费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还处在起步阶段,各地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和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已成为人们消费的首选。
内蒙古的资源比较优势 内蒙古发展绿色产品,构筑绿色品牌群落,拥有相当多的潜在发展优势。内蒙地区拥有广袤的土地面积,地价相对便宜;一些重要的农林牧产品在内蒙地区也有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内蒙地区又是我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许多人文景观,宜人生态休闲环境和文化名胜古迹等等。而且内蒙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工业化程度较低,三废污染也轻,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较少,内蒙地区的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这些都为绿色产品的发展,绿色品牌的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各地名牌战略的实施,是构筑绿色品牌群落的坚实基础 内蒙古各盟市针对本地大多数产品档次较低、技术含量不高、更新换代缓慢的严酷现实,都在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名、优、特”产品,各地纷纷出现以名牌产品为核心组建的企业集团,其企业发展战略多以充分利用绿色资源,创建绿色品牌为起点,这将使绿色品牌群落尽快形成,从而整合当地资源,形成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构筑绿色品牌群落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
以“十五”规划、“西部大开发”等宏观政策为依据,综合考虑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从内蒙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全面提升内蒙地区企业整体竞争力、切实提高当地农牧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良性发展为目标,将内蒙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增强当地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结合,以绿色品牌为突破口,形成绿色品牌群落,增强整体竞争力,进而使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本思路
贯穿生态建设与农牧民增收并重的战略思想。高度重视资源转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立足农牧业,结合绿色品牌优势,促进绿色资源的合理利用。
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形成特色经济,创建绿色品牌群落,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整合。
合理开发绿色资源,绿色产品,构建绿色品牌群落。立足我区绿色资源优势,合理开发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品,构建绿色品牌群落,是实现内蒙古结构调整,创建特色产业,提高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同时加快无公害农牧产品的发展,提高农牧产品的安全性,通过市场营销等手段,创建绿色品牌,从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培养和利用强势,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品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农牧业产业化正逐步构成内蒙古特色产业,内蒙古的绿色产品也绝大部分是农畜产品。其发展的实践证明,这一特色产业是实现农牧业规模经营和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进入市场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对生态脆弱地区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开发绿色产品,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绿色品牌,进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此模式可在环保、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较大;可以使落后地区迅速获得发展资金,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此模式的实施,其社会发展意义是极其长远的,可以使党的富民政策、共同富裕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构筑绿色品牌群落的保障条件
合理规划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开发区
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开发区要以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为依托,继续加强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积极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以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以绿色品牌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尽快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开发区、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开发区、稀土科研和生产开发区。通过“三区”建设实现资源转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力争把内蒙古建成我国最重要的“绿色之乡”、“能源之谷”、“稀土之都”,进而形成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生物高技术工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内蒙古有丰富的地产植物资源,麻黄、甘草、党参、沙棘、枸杞、苁蓉等,特色明显,优势突出,还有丰富的动物骨脏资源,要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利用生物制药技术,加快开发具有内蒙古优势的中蒙特色生化药品、新兴特效药品和保健药品。通过对本地区的垄断性资源开发利用,控制产品链的源头,实现对下游产品的制约,来获取资源开发利用的比较效益。
实施草原文化工程
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奇异的原始森林、绚丽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为发展内蒙古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以及加入WTO的良好机遇,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内蒙古经济新的增长点。
实施产业调整援助政策
实行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后,内蒙地区一些行业将退出生产领域,但这些企业如果仅靠自身的努力,彻底摆脱困境是十分困难的。对于这类企业的退出,当地政府应尽快制定实施有关产业调整援助政策,给予必要的援助。首先,应认真做好退出产业的调查研究及规划工作,使企业的退出有序进行。其次,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的较多支持,对结构调整引起的诸如失业等问题,政府应制定特定的再就业计划和相应的资金支持,从而使当地经济能够良性发展。
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强化绿色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绿色产品包括可直接改善生态环境的产品,及可减少对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实际或潜在损害的产品。在对环境的末端治理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从技术创新、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到产品包装等各环节、全过程着手,来开发能减少乃至防止污染和环境破坏的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的开发是保证形成绿色品牌群落的关键性、战略性问题。
实施绿色企业形象战略,打造西部地区绿色品牌
企业形象是企业综合素质的表征和反映,也是影响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价值衡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不仅要从策略层次上考虑营销组合诸因素的“绿化”问题,更要从战略层次上综合考虑企业的整体“绿化”,即构架绿色企业文化、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以使绿色品牌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
强化绿色品牌理念,为绿色品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进一步使绿色品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政府的指导思想到企业的具体营销过程,始终坚持绿色理念。此外,国家可以成立专门机构,对环保与生态实行统一的归口管理,把环境目标责任制与经济目标责任制合为一体,以绿色国民生产总值考核政绩并把这一指标下放企业。另外,应充分发挥现有综合部门的职能,对产品市场进行分析、预测,为生产者、经营者提供丰富、准确、有使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和必要的产前、产中、产后咨询服务,组织各方面专家和科研单位,立足绿色资源、产品优势,研究开发适合的绿色产品,使绿色品牌更具优势。
资料
1.冉隆德,试论西部产业面对经济全球化WTO的挑战[J],生态经济,2001(12)
2.简新华,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J],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
3.马林主编,内蒙古可持续发展论[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4.丁春莲,论西部资源丰富背后的隐患[J],管理研究,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