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摭谈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隋美芹 时间:2010-08-15

摘 要:职业的目标以及现状,迫切要求职业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本文探讨了职业教育创新的前提、关键以及途径:爱学生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改革教学内容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改革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开展一些创新性的学习活动是有效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 创新 改革 师生关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学习活动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主动性差,自控能力差,上进心、自尊心差,这是大家公认的现状。例如,在学习上启而不发,领会、掌握知识艰难,上课不认真听课,抄袭作业,甚至有作业不做;在纪律方面,自由散漫,经常违纪,屡教不改等等。而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做人,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如此生源,如此培养目标,向在职教岗位上的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要创新。
一、爱学生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爱学生。师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易出现溺爱,而师爱则是严和爱结合的理智的爱;友爱需要回报,而师爱则是无私、纯真的爱;情爱是专一的爱,而师爱则是公正博大的爱。这种爱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源于园丁对祖国花朵殷切的期望,是任何爱也无法替代的。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爱孩子的人不能做教师。”当代学生是在父母的爱抚中成长起来的,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他们的心理需求,面对着这些有血有肉、性格各异、可塑性极强的学生, 把爱的情感投洒在他们幼小的心田,就如同三月煦暖的阳光一扫早春二月的寒意,温暖着学生的心扉,与教师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每课伊始教师的情感流露是“感染”学生的一个捷径:笑容可掬地迈上讲台,把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并把信任的目光投进给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用慧眼、聪耳、匠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无私的师爱。这汩汩清泉般的师爱流彻学生心田,唤起学生心底的“爱”,学生的潜能、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传统的教育制度,教师和学生纯粹是一种支配和服从的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好学生都觉得束缚自己个性的,制约自己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职业学校学生的反应可想而知。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的平等,不仅要使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得到同样的尊重,而且学生应该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师生间相互尊重,情感交融,心心相印,以诚相待,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会在教育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汲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
二、改革教学内容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当前在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中,或多或少的仍存在着“重专业、轻基础”的片面思想,学生往往忽视基础课的学习。我们要扎扎实实的搞好基础课的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宽厚扎实的基础。学校在基础课的设置上,要增加基础课的宽度和厚度,开齐、上足、教好基础课。以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指导课程设置。要深入研究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联系,既考虑专业的实际需要,又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对课程创造性地进行删增组合,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夯实知识根基。同时,要专门开设创造思维或创造技法课程,点拨学生的创造灵感,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改革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
1、要分析学生,因材施教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我们的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现在既要强调在统一要求下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要看到每个人的特点、调查个体需求,在整合校内课程资源的基础之上 ,使课程设计、内容的每个环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所以教师在新生入学后,要认真仔细地调查、分析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因材施教。
2、要改革教学模式
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语言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的好方法,同时它也是训练学生的口语技巧,纠正发音和巩固词汇、语法的有效手段。的课堂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集趣味性、知识性和灵活性为一体,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3、要用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运用以现代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把学生从学校和课堂这个固有的领地解放出来,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多的最新消息,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吸引力,从而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滋生出更多的创新激情和灵感。


4、要优化教学过程,运用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能技巧
苏联家科罗廖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能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这就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当我们观摩一位优秀教师的一堂课时,常常为他(她)那精湛的授课啧啧称赞,从材料的呈现、板书、提问、课堂活动的安排到总的教学结构,无不令人倾倒,这就是优秀教师的魅力,他(她)把教学的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运用高超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从而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的伟大不在于力量而在于技巧,在于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于教师对自己课堂的不断反思,这是优秀教师创新教育的成功所在。
5、要传授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到学生通过自己亲身探索,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教师不应是知识的复制者,应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学习方法。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传授者。
6、要真心赏识学生
作为教师,要真心赏识学生。如果教师不是真心热情的鼓励学生,换来的是学生低效率的学习,因为学生很可能由于你的原因关闭大脑所有的窗户,拒绝活跃。教师的心中要有爱,要学会因“才”施爱。在工作中,我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爱要宽严结合,关键是理解。严格的要求是爱的基础,严而不厉是我的工作作风。(2)爱每一位学生。爱、信任、尊重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帮助一个人改变自己的生活。(3)爱要落到实处。满腔热情的爱每一位学生,即使有些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也要理解、宽容,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我无时不在激励着、鞭策着他们,使他们茁壮成长。
7、要培养学生敢问会问
(1)建立平等关系,让学生敢问。课堂中的自读、自捂、自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重中之重。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深厚的师生情谊是营造和谐自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作到热爱、尊重、理解学生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沉浸在一种民主平等、友爱和谐的氛围中,心理上处于一种健康向上的状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意识不断强化,才会敢于质疑,勇于发问。
(2)发挥教师的作用,让学生会问。首先教师转变角色,走下“神坛”,由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和点拨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好”、“问得妙”。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开端,也是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标志。有了疑问,才会产生自主探究的浓厚兴趣。
要多加赞扬,巧于批评。因长期受歧视与冷落,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倍受压抑,自卑感很强,这严重影响了其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改变他们,首要任务是唤起他们的自信,激发其潜能。
四、开展一些创新性的学习活动是有效方法
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及应用学家朱棣之教授认为,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一点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所以从创新的角度更容易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兴趣小组,进行广泛阅读。阅读报刊杂志简易的英汉对照读物、歌曲、原声电影、诗歌,甚至包装袋上的说明。只要坚持不懈有意识多看多记多用,语感就会逐步养成,英语水平就会逐渐提高。教师也可安排每个星期有一个下午和学生对话。可将活动分两部分,先是由学生表演事先排练好的节目,包括讲故事、唱英文歌曲等等,然后分小组对话学生英文水平有限,所以当学生登台表演,还能结结巴巴的同高年级学生交谈时,都欣喜万分。另外也可以从课堂质疑、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各种信息中找出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研究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就是创新教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