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理念推进素质教育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5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即各学校深入贯彻学科教学意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要求每个教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以素质教育思想来指导、设计课堂教学,扎扎实实地教好每一个环节。从而在观念上肃清和纠正了那种以为学校环境布置得漂漂亮亮,课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素质教育就大功告成的错误导向和片面看法,确立了课堂教学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素质教育下的教育对象必须是全体学生。因为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面向少数尖子生的教育。社会的发展需要尖端人才,但更需成千上万的普通劳动者。若是有尖端人才,没有普通的劳动者,社会只能有一些没有付诸行动的许多空洞理论思想,普通的劳动者才是生产力的直接创造者。所以,素质教育的客体必须是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对象应该是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个性充分体现的百花园。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三就是用一样的知识,一样的方法,造就出一样的学生。人是不同的人,社会也需要不同的人,但应试教育培养出相同人,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素质教育就是要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培养造就出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才。
二、素质教育更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从理论角度,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观念;从实践角度,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是一种教育模式,但它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只喊素质教育口号,没有素质教育举措的人,其实质就是把素质教育当作一种模式,就象把应试教育当作一种模式一样。应试教育从预习到讲课、练习、作业、,最后落到考试,考试成绩好教育成功,考试成绩不好教育失败,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是一种典型模式。素质教育没有应试教育的典型模式性,因此不知道素质教育到底如何搞。素质教育毕竟是一种教育思想,在其思想指导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实际,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素质教育的模式。但是纯把素质教育当作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不全面的,无论何种素质教育模式,都要紧紧抓住素质的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提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所以素质教育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 三、抓准素质的主要方面和主要渠道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以身作则、环境、气氛是主渠道。 德是做人之本,一个人的理想、道德、情操都要通过德育教育来完成,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必须具备起码的社会公德,而且社会文明程度与公民道德水准相辅相成,公民道德水准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要求公民的道德水准越高。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什么呢?是教育工作者的言行,是育人的环境和氛围。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这就是最好的德育教育,这就是实实在在地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的全部任务中比例最大,花精力最多的也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班级授课制将是很长时期内最好的教学方式。不过,在智育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变以卷面分数衡量学生为以综合素质衡量学生。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启发性教学方法。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班干部和教师队伍做保证。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级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材,培养德、智、体全面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也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自身素质、教育和教学的水平,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决定作用。关于素质教育认识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但做为教育工作者,要抓准主要方面,抓隹主要渠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实在在,抓出成效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反对那种死抠概念的做法,也反对将素质教育复杂化、神秘化或庸俗化的倾向,我们应以科学的、客观的、务实的、审慎的态度去研究、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