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折中保持平稳发展——1996年两岸文教交流回眸
一
1996年是两岸关系极不平凡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两岸关系,
大致是经过了一段紧张对峙之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并在朝着平稳的
方向发展。
一年来两岸文教交流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两岸关系大背景的牵制和
影响,但总体说来,仍然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一些领域的交流甚至
还有较大的突破。据有关方面统计,近10年来同胞来大陆已超过
1000万人次,其中1996年上半年7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73%,这
里面有许多人是来参加各种文教交流活动的;大陆赴台人数也有近15万
人次,其中有2万人次是赴台参加各种交流的。1996年1-9月,大陆赴台
交流项目达636个、3669人次,交流项目比上年同期增长16.7%。这充分
说明两岸人民希望往来,渴望交流。当两岸关系出现危机的时候,人们
更加珍惜台湾海峡来之不易的缓和气氛,珍惜那剪不断的亲情、乡情、
同胞情和那份爱心、挚心、心。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活动是不得人
心的,必然遭到两岸同胞的共同反对。同时,两岸文教交流在两岸关系
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平稳发展的事实,也证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
力和亲合力,正如江泽民主席说的,“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
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
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在1996年两岸文教交流
中,两岸青少年之间的往来和交流最活跃,最充满朝气。一年来,祖国
大陆有关方面先后接待了台湾复兴剧校少儿京剧演出参访团、台湾杰出
青年家访问演出团、台湾青年访问团等许多参访团组,还成功地举
办了“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研习营”、台湾中南部地区师生“大陆行”、
“海峡两岸师生共赴未来夏令营”、“大陆中校台湾学生三峡情夏
令营”、“丝绸之路传统文化研习营”、“海峡两岸青年中秋大联欢”
等重大青少年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两岸青少年欢聚在一起,共同
探寻中华优秀文化的渊源,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如
何与文化交融,两岸如何携手合作,共创中国的21世纪等等议题。
而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强两岸的合作与交流,又总是两岸青少年
的共同心声。特别是对于台湾青少年,通过来祖国大陆参访和交流,亲
身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实地了解祖国大陆壮丽的山河、浓
郁的民族风情和建设成就,从而增强与祖国大陆的思想感情联系和
爱国情怀,认识到彼此血脉相连,同种同根,同是中国未来的主人。
为了让大陆青少年也能体会到祖国宝岛的山川景色和风土人情,大
陆有关方面也组派了如大陆少儿杂技团、杰出青年访问团、高中男女球
队、和平小天使大陆少儿团、理工大学生访问团等团组赴台访问、
演出、比赛和交流。
三
1996年两岸交流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两岸高校负责人往
来方面,据统计,大陆有60多位大学校长赴台访问。台湾各主要大学的
校长都已来过祖国大陆参观访问,通过互访,增进了相互了解。两岸高
校之间,有的还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建立了对口交流与合作关系,如
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厦门大学与淡江大学、上海交大与新竹交大等,
这些高校根据所签订的交流协议,开展了多项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两岸
高校联合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近年来日益增多,已成为两岸高等教育交
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如1996年6月在台湾大学举行了“两岸暨香港新闻
务实教育研讨会”,7月在辽宁东北大学举办了“辽宁—台湾市政建设
与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8月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了“海峡两岸新市
镇共同工程交流会”等。据统计,近3年来,单就国家教委所属高校与
台湾高校在祖国大陆或台湾联合举办的各种学术研讨会就达200余次,
在两岸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两岸学者以短期讲学、学术考察、合作研究等形式进行相互交流,
最为活跃、频繁。据统计,1993年至1996年10月,大陆赴台的大学学者
已达1500余人次,其中1996年前10个月就达600人次;台湾高校学者来
大陆进行学术访问、参加研讨会十分踊跃,据统计,仅国家教委所属高
校,3年来接待的台湾学者就达2500余人次。这些交流极大地增进了两
岸高校学者之间的友谊和了解,对促进两岸教育交流向更深层次开展,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两岸基础教育交流虽然起步较晚,但1996年已开始活跃起来。在这
一年里,两岸相继举行了“两岸园丁之家联谊活动”、“海峡两岸暨香
港地区中华传统文化与中等教育研讨会”等,两岸几十所中小学校长、
教师和幼儿教育工作者相聚在一起,共同交流探讨两岸基础教育情况。
不少台湾中小学校长纷纷表示希望与大陆中小学建立固定的交流关系,
以相互学习借鉴两岸基础教育中的优点和长处。
两岸学生之间的交流在1996年也十分热络,两岸学生除了踊跃参加
两岸有关单位组织的青少年交流活动之外,还不断自行组织校际之间的
球赛、互访等。特别是祖国大陆的一些学校,接待台湾师生来访有较大
的增加,如1996年上半年,中国人民大学接待了台北大湖小学师生家长
62人的访问团,北京师范大学接待了台南师范学院附小师生家长35人的
访问团,北京医科大学举办了“相聚在古都海峡两岸医专学生联谊活动”
等,无不给台湾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招收和培养台湾学生,最两岸教育交流的又一重要形式,近年来祖
国大陆有关方面不断改进台湾学生的招收培养措施和学习生活条件,特
别是1996年5月,国家教委等8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为在祖国大陆(内
地)学习的台港澳学生提供方便条件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扩大招
收台湾学生,解决其在大陆学习、生活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
目前在大陆学习的台湾学生已有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70余名,本专
科生500余名,预科生350余名。
1996年两岸演艺界的交流稳中有降,但与其他领域的交流相比,仍
然是交流项目最多、参加人数也最多的领域。在1996年上半年两岸关系
处于紧张对峙和低迷的状况下,祖国大陆仍然组派了一批重要的演艺团
组入岛开展交流。这一时期赴台的团组有新疆歌舞团、甘肃京剧团、上
海民乐团、陕西歌舞团、浙江小百花团、大陆文艺家访问团等,这
些演艺团队赴台访问演出,对于缓和两岸紧张气氛,化解民众对祖
国大陆坚决打击“台独”和分裂势力引起的误解和恐慌,起到了积极作
用。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6年1至10月两岸文化艺术的演出、展览交流
(影视交流未含在内)共245个项目、1986人次,与两岸这个领域交流
项目及人数最高的1995年比较,分别下降了10%和34%,其中祖国大陆赴
台交流项目185项、1359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8%和28%,台湾来大
陆的交流项目60项、627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和46%。造成两岸
演艺界交流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时既有台湾艺术市场不景气
和台湾当局刁难、阻挠的原因,也有祖国大陆一些文艺团体对台交流经
费短缺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台湾当局顽固坚持分裂祖国的政策和
立场,导致了两岸关系的严重倒退,并造成了对文化交流的伤害。
两岸广播影视交流在1996年也属于平平,台湾来大陆制作节目,拍
摄电视剧、电影比往年减少。但是,在两岸影视业者的不断抗争下,台
湾当局被迫于1995年11月修改对两岸广播影视交流的一些不合理规定,
突破了大陆广播影视作品不准许在台湾发行、播映的限制,1996年上半
年,有一批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陆优秀广播节目、电视剧、电影
在岛内播映,如刘兰芳主讲的评书《岳飞》、《隋唐演义》,电视连续
剧《三国演义》、《宰相刘罗锅》,电影《红楼梦》等。
随着两岸关系逐渐趋于平稳,从第3季度起,两岸文化艺术交
流项目和人数在不断回升。一些过去未赴台的项目,如口琴演奏、微雕
技艺表演等,相继入岛,同时还集中出现了如台湾杰出青年家访问
团来大陆、中同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去台湾等很有影响的文化交流大
项目。9月间,有关单位在北京举办的“海峡两岸影视制作交流座谈会”
,对于鼓励两岸影视交流与合作,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
综观1996年两岸文教交流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弘扬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仍然是两岸文教交流的主要内容。祖国大陆关于两岸要共
同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得到了两岸同胞的广泛赞同,
在两岸文教交流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
主题的交流活动长盛不衰,大受欢迎。
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从开展反分裂、反“台独”斗争以来,
祖国大陆更加重视文教交流对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增强中
华民族的凝聚力的作用。一年来,祖国大陆许多省市和部门,积极发挥
各自的优势,精心设计并认真组织了许多重大的交流项目。
两岸文教交流在1996年虽然在平稳地开展,但也有一些问题应当引
起两岸同胞的关注和警惕。一年来,台湾某些领导人及一些势力不
断鼓吹“新台湾人主义”,声称“台湾不需要大中华民族主义”,企图
从实质上否认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割断两岸的血缘、、
文化上的联系。我们同时还注意到一个动态,即台湾来大陆的一些交流
团组,时常受到“卡位”,如台湾青年音乐家访问团,按双方达成的协
议,原应于4月中旬来大陆访问,但临来前却被要求“暂缓”;“台湾
知名画家画展”的主办者,也被台方告知“因故”不能如期来展。这些
来自非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也是阻碍两岸文教交流发展的“毒素”,
是两岸同胞所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