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诞生出一个真正的电商品牌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1-07-10

  无论是淘宝,还是拍拍的商家们,还是垂直类购物网站,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所谓的电商们,他们还是属于一个差价商,并没有脱离其受到利益驱使作为的一种本质或本能,就像线下90年代初期大集市、大流通、大批发时代!

  无论网上还是线下这似乎注定了经营模式都需要一个过程去完善,而且这个过程是痛苦的。80年代投机带来改革开放的新经济,做的是大差价,90年代初期通路批发的时代,各厂商做的是华东大区、华北大区邓大区代理制模式,90年代末期,进入省级代理模式,直至过渡到终端时代,品牌时代,供应链时代,其每个模式的转变都取决竞争格局在发生改变,促使商家去主动迎合消费者,从而才有所谓的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其实一切还是一个物的时代的变化,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

  如上所说,每种经营模式转变过程中,必然会死掉一批,也必然会成长一批,死的是不懂坚持,不舍放弃的企业,活着的和发展的,都是在转型的模式中先机抓住了机会,勇于舍弃现在获得的,于电子商务而言,就是所谓浪潮来的时候,也是机会来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抓紧自己短裤,不要再浪潮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没穿裤子!

  当前,电子商务, 一个明显的特质:面对全国性的市场,面对更多的顾客的时候,其实顾客是被动选择的,网购的消费群理性显然很落后,大家在争取或者在做的其实属于机会型生意,电商们挣的是差价,没有几个电商真正的去关注顾客的感受,因为他们觉得几个亿的消费群体,少了你不少?这也是电子商务诱惑的地方,由不得电商们去深度的去考虑更多的品质,服务,顾客体验等等!如前所言90年代初期的模式是:物品属于求大于供时代,经营方式是上央视,做标王,划大区,等着经销商来拉货,等着顾客来买货。而谁会静下心来做精根细作呢?谁会没事把渠道下层到地级城市呢?

  第二个特质,当前的网购形成一定规模的时候,在大家大谈品质和诚信的时候,出现了更奇怪的事情,涨价再大打低折扣,诱惑冲动购买。比如一个炒货食品原价158,折扣到40元左右,你能相信吗?这样的折扣要不就是虚抬价格再打折扣,要不就是垃圾,因为炒货的行业毛利润是40%,但这种欺诈是有利可图的,因为几个亿群体,你不信总有人相信!但靠欺诈获得的增长和用户,能是企业的价值吗?能谈得上品牌吗?欺诈性的市场始终会让一部分商家在利益前迷失直至死亡,也会让一部分企业成长起来,但是这个成长的过程是极其难熬的!

  写到这里,我在思考,电子商务成长起来的品牌仅仅是一个潮流,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凡客,七格格,麦包包,那么潮流能成为一个品牌吗?潮流是一种流行,历史上游流行变成品牌的吗?如果要成为一个品牌我想他们需要向鹰一样的去经历重生的痛苦,那么,第二,就线下企业而言,大谈产业链,产业链是未来的主流,未来将走向专注的产业链模式,大分工的模式,而不是品牌商,渠道商,制造商小分工的模式,因为要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你只有专注某一类产品的全程控制,达到用户满意,这点很难,对电商们而言供应链还属于不知何物的时代!

  那么我们要做的是:电子商务首先它仅仅是渠道,只是这个渠道的颠覆型和冲击力大到可以影响模式了,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把电子商务的模式纳入到我们产业链和品牌的一部分中来,而不是明明知道自己是一个批发的渠道商却把自己标榜成所谓的品牌!

  壳壳果的发展,会经历一些兴奋,一些痛苦,一些思考,一些挣扎。但是壳壳果的产业链模式的缔造是永不改变的,虽然我们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