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 这个细节你注意了吗
信息化的管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已经形成了资源开采,加工企业的集团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信息化的实施,改变了过去粗线条、经验型的手工管理模式,实现了公司资源的优势配置。各种业务联机实时处理,业务在最初发生时就一次性进入系统,后继工作由系统根据预先制定的业务流程自动处理,管理人员根据需要,跟踪信息的处理过程,可以及时发现流程中的问题,进而采取措施,改善过程,提升管理。同时,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上线规范了企业的管理,夯实管理工作的基础,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得以杜绝。如:作为原料煤的供应,整个流程从供应合同的签订到煤车过磅计量、质量检验、煤款的结算,全部进入计算机管理,管理流程得以不折不扣的执行,避免了人为操作的随意性。各级管理人员能够随时了解现场的情况,及时作出决策,合同的执行情况、当前的原料煤的采购量,质量指标等可以在计算机上得以掌握。磅房过磅采用计算机取数,广西科力达衡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地磅就有此功能。从而杜绝了人工监督管理下,手工开票存在“徇私舞弊、缺吨虚报,中饱私囊”的可能性。人工质量检验部门根据计算机数据进行跟踪检查,可以在化验结果刚出来就能进行分析,停掉质量不合格的煤,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购进原料煤的质量。财务结算煤款,直接在计算机上出结算单,不用手工进行核算,不存在结算错误的情况,而且能及时准确地支付款项,体现了公司良好的信誉,赢得了供应商的赞扬。从而体现出电子地磅的重要性。
公司在供应环节、生产、质量检验、销售环节配备了大量计算机管理下的计量系统,供应环节使用汽车衡、生产环节上的皮带称、配料称,销售上的轨道衡,杜绝了虚报、错报,及时准确的了解当前的生产情况,测算出准确的成本,这样,公司各级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成本,作出正确的决策。
信息化系统提供给各级管理人员的查询系统,减少了人工的统计分析工作量,节约了大量统计人员的人力成本,还提高了效率,如质量检验部门的《出成分析表》,这张报表需要销售煤的化验指标数据,需要原料煤的购进成本,还需要各个供应商的目前的购煤量和近期的煤质指标进行分析。过去需要几个部门,至少两个统计员的几个小时的计算。目前,不到一分钟,就能随时出结果,不需要统计员,就能方便高效的工作。
比如;150万吨/年洗煤厂,采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每个生产设备全部在集中控制室内进行控制。按传统方法办,每台设备都需要有专人进行管理,还需要人力进行设备的协调,才能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PLC控制系统在计算机的自动控制下,各类设备管理全部有序进行,不需要人为干预。比同等规模的洗煤厂节约一半的人员,按人均工资1900元/月测算,仅人员工资一项,每月节约19万元。当前,该洗煤厂已经成为国企的重要生产单位,从2004年投入试生产,就生产出12吨精煤,提供了8.5万吨焦碳的原料,直接经济效益为4825万元。以DCS控制系统为核心的60万吨/年热回收捣固式焦炉,与150万吨/年洗煤厂一样,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仅投产试运行半个月,就赢利80万元。
从事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结合行业特色和所生产的产品特性:作为资源,如煤、铁,准确的计量,电子地磅称重准确是关键。基于此,信息化投入加强计算机监控的计量设施。作为企业,供应、生产、销售、质量检验、财务核算是关键的环节,所以,为加强供应、销售、质量管理、财务的力度,公司从供应原料入厂到成品通过火车外运,合同管理到质量管理,从质量管理到财务结算,从原料的加工到成品的产出,全部采用信息化管理,整个流程畅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