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植保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方志鹏 王良吉 时间:2015-01-02
  2.3切实做好示范点病虫监测工作,为病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合肥市依据地理位置、作物布局的不同,在全市建立了18个基层病虫测报点,由市、县站齐抓共管,根据各测报基点的田间调查,结合气象资料、环境条件进行认真系统分析,及时作出预测预报,制定科学防治方案,并将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要点发布给专业化防治组织,指导植保专业化合作组织及时合理用药,开展科学防治,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保障农产品和环境安全。
  2.4及早谋划,精心组织,适时召开植保新药械专业化防治现场会
  2009年年初,各县针对当地实际,分别制定了“2009年植保社会化服务实施方案”,以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指导,明确目标,制定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具体措施。确定了植保社会化服务示范点的试点乡镇,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从而确保了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确保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3月中旬,合肥市在肥东县撮镇镇召开合肥市油菜菌核病防治暨植保社会化服务现场会,这也是合肥市连续第4年召开植保社会化服务现场会,有力促进了全市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发展,也使新型植保机械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得到推广应用。
  2.5抓住契机,加大宣传力度
  2009年在召开全市现场会以及各县现场会时,均邀请了各地报社、电视台、电台,在病虫害发生防治的关键时期也通过报社、电视台、电台以及网络、短信、宣传车、明白纸、条幅等广为宣传,提高了信息的到位承及技术的普及率,促进了植保技术的推广,准确地指导了植保专业队伍的防治。
  2.6建立长效的考核机制,严格实行奖惩
  各县因地制宜,制订适合当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实施办法及对专业合作组织的考核办法。长丰县积极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规范运作,努力形成“十有”专业防治队,即有《章程》、有规章制度、有组织牌匾、有注册登记、有办公咨询场所、有联系电话、有喷雾器10台以上、有专业机手15人以上、有新农药展示经营柜台、有病虫发生的信息发布,从专业组织的组建、运行、管理、防治、防效和节本省工增效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工作在每年的中期和年末进行,实行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对于前3名的专业机防组织,提请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并授予星级专业防治组织称号;对违规违章的,则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肥西县制定了《肥西县植保专业合作组织2009年度考核办法》,明确要求各乡镇植保专业合作组织按照10项考核内容,即组织建设、办公条件、组织设置、组织管理、防治技术要求、防治效果评价、节本增效、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和防控规模,规范专业化防治行为。年终对全县11个乡镇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运作情况及水稻病虫害应急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年度检查评比,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实行百分制,分别对10项考核内容中的47个小项逐项评分并实行奖补。通过对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进行考核,进一步促进了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
  3产生的效益
  3.1生态效益明显
  植保专业化防治是减少农药污染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者人身安全的重要途径。市、县植保站在年初对合作组织机手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防治技能,同时因专业队及时掌握病虫害防治信息,有针对性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有效避免了农药“大处方”和高毒农药的使用,也使病虫害防治次数明显减少,有效控制了化学农药施用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农田生态群落,使农田有益生物种群数量相对上升。2009年8月上旬于丰乐镇水稻田调查:防治7 d后,专业化防治田、农户自防田田间有益生物蜘蛛百丛量分别为245~352头、68~92头,前者约为后者的4倍,极大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植保专业防治组织在进行防治时,严格按照要求穿防护服进行作业,确保了机手人身安全,同时对农药包装物及时回收,集中销毁,有效防止了包装物带来的环境污染。
  3.2社会效益显现
  一是提高了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解决了农业技术传播最后一千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技术信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二是有效解决了病虫防治难的问题。随着打工潮的兴起,留守在农村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时,正是作物长势好,气温高的时节,进行病虫防治成为难题,植保防治组织通过不同的形式,帮助农户防治病虫,解决这一难题。三是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专业化防治使用的是机动喷雾器,雾滴细,喷雾覆盖面大,工作效率比手动喷雾器提高8~10倍,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四是拓展了农村服务业,增加了留守劳动力的收入。为保证植保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求机手必需在当地有一定的田地,且身体健康,在完成自家农活的同时有空余时间,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吸收这样的农村劳力,开展病虫专防社会化服务,不仅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增加了从业农民的收入。五是加速了新型植保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绿色植保技术的到位率。专业化防治是以植保新技术为纽带,以新器械为抓手,对绿色植保技术进行实践和传播,专业队成了绿色植保新技术、新器械的广播站和“放大器”,对病虫害实施绿色防治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3经济效益提高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与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防治成本显著下降。肥西县2009年植保专业化防治情况调查表明,2009年在水稻病虫防治中实行专业化防治比农民自防要减少用药1~2次,全县水稻全季节病虫专防田较农民自防田平均减少农药防治1.64次,平均节约农药、用工成本377.7元/hm2。二是节约时间,提高防治效果,使挽回损失的产量进一步增加。一家一户防治存在防治成本高、防效差、农药使用不当等问题。专业化防治田使用机动喷雾器,1台机动喷雾器平均1 d可以防治2.0~2.7 hm2左右,与过去使用手动喷雾器1 d只能防治0.20~0.27 hm2相比,工效提高了10倍以上。据2009年调查统计,专业防治田与农民自防田相比,防效平均提高11.67个百分点,减少了因病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对路农药使用率达100%,节省工时费300元/hm2,在病虫综合发生程度2.49级发生年份,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防治与农户自防田相比,节本增效约900元/hm2,全市专业化防治的17.53万hm2(次),折合作物种植8.67万hm2,创社会效益约8 000万元。
  4存在的问题
  4.1管理滞后
  目前基层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登记的部门有农委、科协、民政、工商等,政府相关部门对这种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组织缺乏管理经验和积极的引导手段。由于建立和运作起步不久,合作组织在自身的管理上存在认识不到位,管理上更显不足。有些植保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在相关部门登记、没有办公场所、机构虚设、协会制度不完善、没有财务制度或设置财会人员、成员管理不规范、档案不完备等[2]。
  4.2合作组织自主意识不强
  植保专业防治合作组织是以市场化引导,服务组织与农民自愿结合的形式运作,行政推动及植保技术部门主动参与,只能对协会的发展前期进行扶持,创造适宜的环境,培育其发展市场。合作组织要学会在竞争中自我生存,但各协会目前自主意识不强、经营意识不足,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不明确,还没有形成做大做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