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传统的人事管理行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8
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在新诞生后逐步建立和起来的,它对于国家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完成各个时期的建设任务,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历来都带有“长官意志”,带有形式化与僵化倾向,缺乏自觉开发人力资源和使用优秀人才并在竞争中不断涌现的机制。虽然近年来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对于改革的要求而言,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1、人事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政府行政部门,在机构设置、干部任免、职工进出、工资标准等方面自主权不够。

    2、传统的人事管理基本上是一种业务管理。它仅在企业“需要”时发挥作用,如人手不够时招聘员工,平时发放工资和管理劳保福利等。

    3、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着眼于当前,如补充人员,培训职工掌握操作技术,解决当前劳资纠纷等等。因此,人事管理部门是一个“纯消费”的部门,人事支出属于尽可能减少的成本费用。

    为此,人事部根据国家的两个转变,制订了《人事工作1996-2000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在本世纪最后的5年当中,人事工作要实现两个调整,即把适应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上来;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的人才(力)资源开发上来。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广泛应用的术语,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有以下特点:

    1、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它是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经营战略的实质就是在特定环境下为实现组织预期目标而运用资源的策略。人力资源是国际竞争、企业竞争的最主要的资源。人力投资是谋求企业发展的最有前途的投资。这样人力资源管理一跃成为企业管理方面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也就上升为战略部门。在当代美国公司,人事副总裁已成为决策班子中举足轻重的成员。

    2、人力资源管理更着眼于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它更多地考虑如何开发人的潜在能力,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它更多地以投资的目光看待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及激励士气方面的投入。因此,在预算方面不以“最省”为主要目标,而是谋求在可以预见的计划期内投入产出的最佳值及最佳方式。

    3、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将企业现有的全部人员,甚至包括有可能利用的企业外的人力资源作为统一的系统加以规划,制订恰当的选拔、培养、任用、调配、激励等政策,以达到尽可能利用人的创造力增加企业及社会财富的目的。

    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出传统的人事管理行为,又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一、从宏观上,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1、对人力资源总量和结构现状分析。

    2、调查研究,确定全国或全球的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问题。

    3、确定人力资源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4、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包括专业结构、层次结构、数量结构、年龄结构等。

    5、加大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6、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制度的建设。

    7、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配套改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住房、就业、户籍制度、身份界限等的配套改革。

    8、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完善市场体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人才中介机构,实施对人力资源的培训、评价、流动、就业指导、人才交流、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的管理。

二、从微观上,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组织机构上大胆改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与作用。成立人力资源部,使它有更大的职能,把人力作为一个可以开发的资源进行全方位开发;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缺乏独立性的附庸地位,取得直属主管(如第一副手)的领导,参与组织的总战略的制定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注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充实完善成员结构,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不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也是各级管理人员的事,形成群体开发人力资源的优势。

    3、组织设计。没有组织就没有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企业的经营问题和组织问题,所以要选择恰当的经营体制、领导体制及业务管理体制,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

    4、制订人力资源计划及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根据企业目标、任务及组织设计,确定企业对各类人员的需求及人员来源,制订开发人力资源的各项政策、制度,如劳动用工制度、干部政策、分配政策等。

    5、人员补充或更新,包括招聘、、选拔新职工,安排年老或不适合组织任务需要的员工离退休及辞职辞退等。

    6、员工的、培训、发展,包括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文化教育、职前业务培训、在职发展培训等。

    7、薪资、奖惩管理。确定每一职位的工资标准,并根据制定的政策及员工的表现确定分配额,给予奖励或处分,以达到激励的目的。

    8、工作与生活质量管理,包括劳动保护、卫生、员工关系、集体福利等。

    9、员工的考核评价,包括对各类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及思想觉悟等方面的考核和评价。

    根据十四届五中全会,从现在起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化建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所以,人事工作也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于经济建设,从而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成为未来人事管理的趋势。

现行人事部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人事工作正处于一个重大变革时期,不少情况需要去探索,不少经验教训也需要去。但是,现行的很多人事部门还缺乏全面地系统地管理内容,整天的工作陷于具体的重复的程序性事务堆中,还没有对人事工作形成详细周全的规范性制度,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环节没能有效地管理,人事工作者的素质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提高等。这就需要,我们人事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摸索,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新路子和新方法。

一、管理内容结构化、系统化

    管理结构化、系统化是将管理内容按照人事工作的性质、特点等多方面多层次地划分成独立的条块进行全面系统管理的管理方法。

    一个人事部门的管理,从时间上来看,其工作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相关内容,即:人员的进、人员的中间环节、人员的出;从工作内容上来看,有人员调入、培训、聘任、上岗、职务晋级晋升、离退或辞退等;从工作性质上来看,可根据人员的技术工种、岗位、年龄、身份、不同的用人办法等进行分类分层管理。

    从以上可以看出,上述管理分类明显地具有结构特点,可以将工作独立成为一个工作单位,所以可以将人事工作结构化;同时,有的工作可能又有交叉,形成结构,即系统结构,所以又可以将其系统化。这样以便于工作职责明晰,权责明确,更有利于人事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二、管理制度化

    尽管一短时期以来,已经提出管理要制度化,但是,传统的封建的管理思想、手段依然存在,集中地表现在“一人说了算”上,按惯例来工作,工作政策依据不足,制度不健全等方面。人事管理的制度化,这是走群众路线的需要,也是深化改革的呼唤。

    1、建立健全人事制度。有的人认为,制度是国家来定的,单位只是照章执行而已。其实不然,制度不仅仅是指国家制定的法规,而且还包括本单位在不违反国家制度的前提下,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办法和制度细则等。可以根据管理内容结构化的思想,分块、系统地制定人事工作各方面的办法。形成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的工作作风。避免或尽量减少工作主观随意性,以及由此而给工作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2、增强人事工作的民主性。

    用民主促进制度,用制度保障民主。民主与制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没有民主,就不会有制度,没有制度,也不会有民主,所以一定要建立健全人事工作的民主性。通过制度化的办法,通过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测评、人事部门考察和党委集体讨论来决定人员的选拔任用;通过公开竞争、公平测评来评定岗位与工作成绩,用以确定工资与奖惩。

三、权责相当化

    权责相当是指一定的权力与一定的职责相适应,或一定的职责与一定的权力相适应。

在现阶段,人事部门出现了权责不相当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承包制、厂长负责制的实行,制度的建立,对人事部门的权限有所影响,这是合乎的。但是,事实上,很多人事部门的工作职责目前只限于办理用人关系等方面的日常具体事务了。

    应该说,人事部门作为一个组织的有机构成部分,它除了负有一定的事务性职责外,还应拥有与职责相应的权力或更大的职责,去进行组织的管理、协调与优化资源配置工作,而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职责以及与其相应的权力。

    在美国,直到近年,“人事部”才被普遍地认为是企业的一个职能单位或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规划及公司的招聘、雇佣、培训、评价、奖励、审议、惩戒等工作。过去,这些传统的人事职能被看成是程序性或事务性的工作,公司在这方面的花费也仅仅被看作是一种支出。但是,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事部门的职能正在日益被看作是企业管理或行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它逐渐被视为一种资产和投资,而不仅仅是一种支出。

    通过以上分析,人事部门的权责问题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

    1、领导放权。

    2、理顺人事部门管理与服务职能的关系。

    3、开拓思路,寻求新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等。

四、机构设立化、灵活化

    在我国,现行的人事部门大多设立劳资与人事两块机构或人劳部门一个机构,主要是根据本单位的情况灵活设定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一个人事部门,人员、编制不变的情况下,它除要管理干部劳资工作以外,同时,可能还要承担向各级各部门上报各类统计报表,管理各种保险、住房基金、职工培训等大量的工作。象这类工作没有专职的人员从事,每个人都是一身多职,使得有很多工作是管也管不好。

    根据市场的发展,改革的需要,人事部门机构需要科学地灵活设立。

    1、大中型组织中,加大改革力度,实事求是,根据工作量及内容繁复程度,可以将人事部门工作细化,分为行政干部管理、技术干部管理、工人管理、劳动定额管理、劳动保护管理、各类保险管理等股或组。

    2、小型组织、个体私营,甚至中型规模单位将人事部门工作内容设在综合部门,设立虚体人事部门,如国外一些公司,它没有专门的人事部门,人事部门的职能由经理部的人员兼任,或者主要的工作由下面一线中选拔出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工作人员兼任。这样既减少了冗员,又加强了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人员专业化

    目前,人事部门的人员大多数是技术人员或单纯的行政人员,这些人员有其工作的优点:他们懂生产实践知识,便于生产一线人员的配置;善于做职工思想工作,协调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人员、部门的关系等。但总得来说,他们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知识,他们的管理仍然只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之中,缺乏现代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已经有一些部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他们的主要策略是:

    1、吸收、接纳纳受过专门的专业性人才。

    2、对人事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

    3、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横向学习。

    其实,在市场经济形式下,随着政企分开、党政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作为人事部门本身也应该改革,走在改革的前列,走出改革的榜样。这也是组织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