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告投放中的媒介组合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查本恩 时间:2010-08-13

九十年中后期,广告业迅速,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与此同时,中国的媒介数量不断增多,各种专业频道纷纷开播,受众不再仅仅局限接触一种媒介,单一媒体的覆盖率有所下降,然而广告投入却逐年增加。如何运用好媒介来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便成了广告公司和广告主关注的问题。根据产品的特点来选择一些媒体进行组合,是取得良好广告效果的广告投放方式。

一、进行媒介组合的原因

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中,任何一个广告主要使自己的产品为更多的受众知道,仅靠一种媒体是不行的。原因有三:

1.媒介数量增加,受众争夺激烈

1980年全国电视台的数量是38个,1999年是353个,增长9倍多,广播电台的数量从1980年的106个增长到1999年的299个,增长近2倍。而报纸的增长速度更快,1980年为188种,到了1999年已增长到2038种,二十年间增长了11倍。

媒介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广告收入,而广告收入又依赖于媒介的覆盖率,媒介数量的剧增,新媒介开始抢走原有媒介的众多受众,从而导致原有媒介的覆盖率有所下降,直接影响广告的传播效果。例如山东、浙江、北京和湖南的卫视覆盖率在上升,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便受影响,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就夺走了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的许多观众。

不仅电视,就报纸来说也是如此,如广东报坛有四个报业集团,十几种报纸瓜分市场,争夺受众,前些年《羊城晚报》独领风骚,成为广告主的首先媒体,但后来被《广州日报》取代,而现在《广州日报》又面临来《南方都市报》等新生代报纸的抢逼。在深圳,有仅当地的《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之间竞争激烈,而且还面临着广州报的竞争,同时《香港商报》、香港《文汇报》等报也进入了该市场想分一杯羹,如果对某一报纸投放广告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2.电视专业频道增多,受众被细分

近些年各广播电视台根据受众需求的特点,纷纷开办了各种专业频道,如财经、文艺、、生活等频道。据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对北京、沈阳、上海、武汉、广州、成都、西安七城市的调查显示,1997-1999年两年间各城市可接收到电视频道总数平均40%左右,其中成都增长最高为44%,七城市平均每户可接收到电视频道的数量增长更快,平均达到70%,其中广州、成都最为突出,分别为2.4倍和2倍,见表2.3

表2 各城市可接收到的电视频道

年度 北京 沈阳 上海 武汉 广州 成都 西安

1997 46 44 46 32 62 48 47

1998 51 51 45 64 62 57 63

1999 63 63 64 71 85 69 67

表3 各城市平均每户接收到的电视频道。

年度 北京 沈阳 上海 武汉 广州 成都 西安

1997 13 11 10 13 9 9 15

1998 19 12 11 15 20 17 17

1999 21 16 13 19 22 18 21

表2.3数据来源:央视调查咨询中心

可接收频道的增多,使得受众收视选择的空间极大,受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收视节目,这样平均每个电视频道的平均收视时间下降,从而影响广告传播效果。

3.受众媒体消费日趋多样化

随着各种媒介和各种频道、专栏的增多,受众接触媒介频道的种类也增多。一份调查资料表明,经常只接触一种大众媒体的人占总人数的20.3%,只接触电波媒体或只接触印刷媒体的人为7.3%。而值得注意的是既接触电波媒体又接触印刷媒体的占总人数的58.1%,媒介共栖的人数占74.4%,表4.

类 型 备 注 媒 介 人数 百分比

单一20.3% 经常接触大众媒体只有一种 电视 245 10.2

报纸 196 8.2

杂志 33 1.4

广播 13 0.5

极端14.3% 不经常接触大众媒介或全面接触四大媒介 都不看 128 5.3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 216 9

偏向7.3% 只经常接触电波媒体(电视和广播)或只经常接触印刷媒体(报纸和杂志) 报纸、杂志 127 5.3

电视、广播 47 2

交叉58.1% 经常接触的媒体有印刷媒体也有电波媒体 电视、报纸 627 261

电视、报纸、杂志 348 14.5

电视、广播、报纸 276 11.5

电视、杂志 48 2

广播、报纸、杂志 40 1.7

广播、报纸 38 1.6

电视、广播、杂志 15 0.6

广播、杂志 3 0.1

数据来源:《1997-1998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受众并不倾向于只接受单一媒体的信息,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信息。 74.4%的人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介证明了媒介组合的必要性。

二、媒介组合--广告投放的理想选择

根据表4的数据,我们还可以从媒介共栖的方式上进行分析。在各种共栖方式中,交叉型的受众共计有58.1%,其中有26.1%的人经常接触的媒介组合是电视和报纸,这可能就是一种最基础的组合方式。另有14.5%的受众经常接触的大众媒体组合是电视、报纸、广播;9%的受众对四种大众媒体都有经常接触。根据人们接触媒介的方式和产品的特点,媒介组合有四种基本方式。

1.媒介与印刷媒介的组合

从表4的数据可知,这种组合方式的受众占69.1%。当然广告主不大可能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都投入广告,更多的是根据媒介的受众特点和购买力,结合企业的产品进行媒介组合。在这种组合中,电视和报纸的组合是一种最基本的组合方式,也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组合方式。不但因为这两种媒介的信誉度较高,而且电视媒介与报纸媒介都有较好的覆盖率和互补性。电视既覆盖城市又覆盖,特别是省级卫视对农村的极高覆盖率,加上城市电视台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其广告传播效果可以发挥最佳状态。

至于具体怎么去选择哪种类型的电子媒介和印刷媒介并进行组合,就要根据企业的实力,产品的特性和对消费者的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选择组合。

2.不同电子媒体的组合

按覆盖面积大小划分电子媒介,有覆盖全国的中央台,有以本省为主的卫视台和省电台,有以城市居民为主的电台和有线电视台。按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划分有广播媒介和电视媒介。居民在选择媒介时都有自身的特点,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电台收视率前三名为例,如表5:

北 京 上 海 广 州

频 道 % 频道 % 频 道 %

中央一台 60.9 东方台20频道 66.5 翡翠台 84.5

北京一台 48.6 上海台8频道 39.9 本港台 75.8%

北京有线一台 48.6 中央一台 33.0 中央一台 13.6

数据来源:《1997-1998[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

中央一台在北京收视率最高,但在上海、广州则位于第三,上海人首选东方台20频道,广州人首选翡翠台。从这三地对媒介的选择看有一种特点:即本地台和中央一台是三地居民重点选择对象(广州电视受香港电视的冲击,本地台没有进入前三,但也表现地缘上文化上的接近性)。所以在这三地广告投放时的电视媒介组合的最佳方式就是本地台加中央一台。

以上是以三大城市的居民作为消费对象。对产品的消费者主要是农村的广告主来说,怎样进行电子媒介的组合呢?根据实力媒体的收视调查,卫视的观众分布趋向县城和农村,而中央电视台的观众更多的是在大城市。所以对这些广告主来说,共广告投放可选择多个卫视的媒介组合形式。

另外电子媒介的组合还有广播与电视的结合,有线与无线的结合等多种形式。

3.不同印刷媒介的组合

印刷媒介种类繁多,就报纸来说有日报、晚报、都市报,生活服务类报和各种行业报,以1997年到1998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居民对报纸的选择为例,见表6。

北 京 N=584 上 海 N=579 广 州 N=564

名 称 百分比 名 称 百分比 名 称 百分比

北京晚报 68 新民晚报 89.6 广州日报 80.1

北京日报 27.2 解放日报 29.9 羊城晚报 78

北京青年报 24.3 文 汇 报 19 南方日报 10.6

北京广电报 18.2 每周广电报 10.7 足球报 4.8

消息 11.3 劳 动 报 8.6 参考消息 2.5

数据来源:《1997-1998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

以表6的数据作为依据,若要以三种报纸组合起来投放广告,在北京可选《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和《北京青年报》;在上海可选《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在广州则可选《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和《南方日报》,如果要在这三个城市报纸上同时投放广告,选择《北京晚报》、《新民晚报》、《广州日报》作为组合,无论资金上还是效果上来说都是理想的。这仅仅是报纸媒介组合的一个例子。不同印刷媒介的组合还可以有许多种形态,如全国大报与地方报纸的结合,报纸与杂志的组合等等,不管如何组合,其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在取得最佳的广告效果。

4.电子媒介、印刷媒介与其他媒介的组合

在社会中,许多企业还注意到户外广告在产品宣传中的作用。特别是九十年代,户外广告的极为迅速,许多广告商都把它作为媒介计划中的重要选项,这主要是因为户外广告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和逼视性。在城市,户外广告的有效到达率极高,街道上随处可见,很多广告主更是把这种户外广告与广播、电视结合起来,形成“电视(或广播、报纸)+公交车”、“电视(或广播、报纸)+候车亭”、“电视+报纸+公交车(或候车亭)”等众多形态。据调查,这种广告投放形式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制地提升品牌知名度,取得理想的广告效果。

媒介的出现,也为广告主在媒介组合方式的选择提供了较广的空间。特别是时兴的网络定向广告,随着电脑的普及,将会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广告主在媒介组合时,根据产品的特点也可以把网络媒介考虑进去。

总之在媒介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媒介组合的广告策略将是有效提高媒介投放的有效策略。随着广告客户的日益增加,每一广告的平均份额下降,广告主在广告投放上势必更加理性,把媒介组合的模式用好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