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危机管理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2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危机管理
Abstract: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is through to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financial control, mobilizes the enterprise available character strength, makes the most suitable assignment the resources, causes the income maximization, guarantees the competition superiority, finally achieves raises the market share and the profit rate. Relative, in the crisis management aspect's investment, appears especially weak.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risis management
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当企业遇到各种危机时,采用不同的危机处理方式会给企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外国一些大公司设有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一旦发生危机事件,企业能够迅速应变,反映了企业危机文化的卓越成效。成功的危机处理能成功地将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化解,增加外界对企业的了解,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化危机为商机。
1危机管理的涵义
危机管理是针对危机情景所作出的管理措施。为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威胁,而所从事的长期规划及不断学习、适应的动态过程。通过管理促进组织决策,实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优化。建筑施工企业对企业危机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质量、安全事故的表面,而没有认识到非产品质量引发的危机。
对诉讼、技术性人才流失、施工现场环境等问题出现时,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企业出现危机事件后,应及时深入公众,了解危机事件的各个方面,收集危机事件的综合信息,形成调查报告,为处理危机提供基本依据。在寻找危机发生的信息时,管理者要多听取公司中各种人的看法,并与自己的看法相互验证。
2对企业危机管理的认识
2.1缺少危机处理的策略
有些建筑企业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后,往往不面对事实,总是一味地躲避媒体,致使事态更加恶化,无益于危机解决;有些企业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既不配合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沟通,又不愿意多作解释说明的工作,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不仅继续受到危机影响,而且还会出现诚信危机,损失巨大。有些企业在媒体都不知晓事件原委的情况下,采取互相推诿的作法,认为反正无人知晓,得过且过,最后导致殃及池鱼。无论事情发生在哪个阶段,采取必要的策略进行危机过关,显然是有必要的。
2.2缺乏缜密的体系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不可避免要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危机。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危机意识,总是到危机出现后才去寻求解决方法。 企业内部决策都将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效率。针对不同条件,采取相应的防患措施,形成一个环环相扣、规划缜密的体系,做到防微杜渐。
3危机处理程序
3.1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
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十分突然而且来势汹汹的,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保持冷静。因此,当危机事件发生时,企业领导者首要的事,便是召集企业高层听取关于危机事件的报告。报告要有亲身经历事件的人来做,力求准确、全面、详尽和客观。在听完汇报之后,领导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事件的趋势、对公司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公司能够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方针,人员、资源保障等重大事情做出初步的评估和决策。
3.2成立危机处理小组
当企业最高负责人对危机事件,作出了初步的评估和决策之后,应该成立相应的危机处理领导小组,危机出现时作出快速的反应,尽可能把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3充分利用企业的危机
对于危机来说,它同样存在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它在不同程度上,会导致产品销售额下降、产品市场份额减少、企业品牌形象受损,甚至企业亏损、倒闭、破产等不良后果;它的存在可被企业借势的有利因素,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的统一体。这里所说的“可利用的危机”,并非仅限于企业本身的危机,还包括各类外部危机。 4危机管理的应对措施
4.1进行常规的危机调查
任何繁荣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深刻的危机,而比危机更可怕的,则是领导人根本意识不到危机的存在。危机意识是企业管理层是否具备领导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4.2成立危机处理领导机构
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沉溺于眼前的成功之中。带兵打仗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企业经营也不会有永久的成功。“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是成功的企业家越注重对危机的监测和控制,出色的企业管理人员之所以能在同行中出类拔萃,他们领导的企业之所以能获得长远的,就在于他们能够时刻保持必要的危机意识,加强自身的监控力度,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危机的发生,即使不可避免的危机来临,也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爱因斯坦说:“上帝总是把成功赋予那些有准备的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机遇和风险同时摆在了企业家的面前,这种形势要求我国的企业家,必须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危机的侵袭,抓住发展机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多数企业的失败往往在于他们的监控机制不完善,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就不能对潜在危机及时预控,危机一旦爆发,企业往往失去招架之力,最终受到严重的打击,保持必要的危机意识是企业渡过难关的保证。
4.3营造克服危机的环境氛围
企业环境氛围是指企业通过直观的外显的环境,所反映出来的风格和情调。它通过企业的厂区、车间和办公室的环境布置、装饰效果、宣传栏、标语口号以及员工的服饰、生活设施、文化设施等表现出来,精神因素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指企业从企业家到普通员工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包括员工对待日常工作的基本态度,员工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企业对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等。企业精神氛围是企业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因素。企业制度氛围是企业文化强制性的集中体现,它是指企业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及贯彻执行方式,它虽然体现了一定的强制性,但在企业文化的管理过程中,其强制程度随着员工价值理念的逐步强化而减弱。企业环境氛围、企业精神氛围、企业制度氛围是企业文化氛围的三要素,在这三要素之中精神氛围占主导地位。
4.4综合考虑,留有余地
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着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危机。在处理危机时,围绕危机事件所作的一切管理决策都应以本身、受众、危机波及者作为决策的基础,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和筹谋,不应该顾此失彼。在危机处理中要考虑对品牌因素的影响,要照顾到它的形象、宣传、标识、文化理念等各个方面。在这个非常时期所考验的和彰显的都是企业决策者、危机管理者的战略能力、大局意识。在危机来袭时,谁都希望能够尽快化解各种“噪音”、平息事态,但是现实通常不一定如人所愿,因此各方面因素都应考虑周详,在此基础上进行部署管理过程、确定管理方式。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对事件的说明和处理要适当留有余地,因为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有时候事情的真相,也并非在短时间即可以水落石出,如果不留回旋余地,可能当事件又出现变化的时候,造成尴尬的局面。也就是说需要对外留有“缓冲”的余地。
企业在市场中有两种状态:即常态和危机。企业的危机管理是完全不同于常态的。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可能在遇到危机时惊慌失措;反之,也有的企业在危机突然来临时,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对企业危机,能够变坏事为好事。
下一篇: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