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的视角看民办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一民办职业学校的个案调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利 时间:2010-08-17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办职业学校中青年教师的采访,从他们的视角分析了民办职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内部矛盾,如办学宗旨的扭曲,学校内学校和教师的矛盾,学生与学校和教师的冲突等。希望能够引起民办职业教育者的关注,正确的定位,处理好各种矛盾,在更为健康的道路上不断发展。

目前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许多、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民办职业教育确实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如北京、上海、西安、苏州等地。那么,在民办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的内地,它们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就这一问题,笔者对某职教城的一所民办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查。该学校是该职教城中规模较大的一所学校。在1993年建校时,只有租借的几间教室,在短短的12年间,到如今已占地500多亩,学生14000多人,教职工370多人,其发展非常迅速。这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该校的青年教师。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教师在学校之中处于中层地位,他们对于学校的评价比学校领导和学生要更为客观和理性。二是青年教师构成该校的教师主体。该学校的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老教授,他们是学校高薪聘请来的,一般是其他普通高校退休后的老教师,他们拿的是课时工资,上课来,下课去,只需关注自己的专业课堂,对学校的深度体会更少一些。另一类就是近几年来招聘来的青年教师,他们构成学校的教师主体,占学校教师的80%以上,他们的工资结构是基本工资+课时工资,而且需要在学校坐班,生活也在学校内,思想比较自由,敏感,活跃,与学生和校内生活都有亲密的接触,因而他们的观点更为真实。但采访后的结果却令人担忧。尽管如此,他们的观点可能并不典型,而笔者之所以把它付之成文,也和大多数的教师一样,希望各民办教育者能够发现问题,走得更好。

一、被异化的办学宗旨

无可否认,有许多民办教育者是真心诚意的出于自己的教育理想,致力于教育的发展而举办教育的。他们把创办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但其中也不乏有些创办者只是把教育仅仅当作,当作一种赢利的投资手段,当作“创收”的工具。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教育可以取得“合理回报”,但由于“合理”二字太模糊,没有明确的界定,没有明确的标准,而使许多人把这视为有机可乘。因而“利润”在他们的心目中更重于“教育效果”、“教育质量”。一位教师说“我们教学部的部长曾在教师会议上明确地说,我们的目的就是创收,让我们身在其中的老师也很感吃惊。”办学的目的如果只在于创收,那么学生的地位何在?教师的地位何在呢?在这一实质宗旨引导下,就很能理解学校一些看似奇怪的做法了。

(一)招生大战

一个企业要“创收”,它必须有自己的产品,一个学校要创收,学生就是产品。但他们之间有一点区别就是,企业的产品必须要推向市场后才能取得回报,而学校则是只要招进学生就有利益。因而学生是多多益善了,至于学生的规模与学校资源的承受能力是否相适应,那似乎不是办学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何争取“更多的学生”就成为民办职业学校的重要目标。招生就成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招生的手段方式非常丰富。无疑对民办职业教育而言,“没有生源,就没有学费;没有学费,就没有经费;没有经费就办不了学”[1]。特别是对刚起步的学校而言他们不仅要赢利更需要资金积累,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因而,争取生源确实是民办教育生存的必然之道,因而围绕招生的各项竞争就民办职业学校及其举办者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但对教师、家长、学生而言却并不如此。

在学校强大的宣传攻势之下,家长和学生的选择难免被误导。为了吸引学生、家长的眼光,学校的宣传难免有美化之嫌。如就该学校而言,学校的网站上有这样一段描述:(校园)离市中心40分钟的车程,校园按功能建有: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影剧院、专家楼、大学生活动中心、机中心、实验室、图书馆、室内场、学术报告厅、旱冰场。而实际上,这些名称和实际的功能是有差距的。如所谓的图书馆其实就只有两间平房,里面的藏书,据一位老师说:“我只要十几分钟就可以了解大概了”。而学校不顾实际承受能力的大量招生,也使校内资源极度紧张,学生到校后不能享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那么学习效果也就很难保证了。就以该学校为例,学生数和教职工的比例就接近40/1,一般学校而言学校内教师和职工的比例是1/1,如此,则学校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就高达80/1。一个教师平均带生量为80人,这很难设想能够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

对教师来说,学校为了招收尽量多的学生,那么教师必然也要被纳入招生计划之中了。学校每年都要给一些教师分配招生任务,因而每个新老师都有招生的经历。而且招生名额还和老师的工资、奖金直接挂钩,这给老师们以很大的压力。很多老师反映这种硬性的招生指标让他们觉得很痛苦。

(二)收费混乱

无论是招生,还是宣传攻势的开展,无益对民办职业学校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这些费用其实都间接地转嫁到了学生的费用中。成本的回收以及一定的赢利是民办学校发展的必然,因为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发展的可能。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学费是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2]。因而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的学费可能会略高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就该校而言,学生的学费平均在5000-6000左右,当然有些专业,如航空班,据说一年的学费是一万多(不包括住宿)。在这并不低的学费收取外,学校每年还要收“1200”的代管费。据采访的教师说“我们也解释不清,代管费的具体含义和用途”。学校对学生的家长说是代为管理的费用,如果没有花费是会全额退回的。但学校有什么权利,为学生代为管理费用呢?而老师们说,实际上也从没有退回去过的,理由看起来是很合理的。如学校会经常开设一些“课外课”,如“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口语培训”,“驾驶”等课程。其中有些课程其实作为对学生的培养而言,完全是应该纳入正式课程之内的,但它却被抽离出来,单独以培训课的额外方式进行。上这些课学生不必拿现金交培训费,但却并不是免费的,费用就完全从代管费里扣除。而且扣除的多少完全是由学校说了算,学生是并不知情的,有很多学生甚至认为,这些课都是免费的。而实际上这些课的效果却并不满意,因为开设的时间很短,而学校的重点是“收钱”,所以也只是重在形式,至于结果都不会怎么过问的。

二、教师的生存困境

许多教师都埋怨,学校的管理不人性,对教师过于苛严。用一位教师的话说“学校要在学生身上创收,同样也在教师身上创收,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新老师”。

教师不是被当作有个性,创造性和思想自由的活动者,而是被视为在流水线上工作的雇工一样,管理程序僵化。教师们都说“正常的上下班,以及合理的加班他们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令老师们感到难受的是,老师的课堂总会被处于监视之下,如学校领导的突然监堂,甚至采用了监控器。学校的目的是要老师负责任,但对教师而言就是对教师的极不信任。而实际上老师在一种不信任的监控下,是不会有任何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位教师说:“当我和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交流,互动教学中,突然会意识到背后有一双眼睛正在窥视,就失去了所有的热情,我的教学也只能死板的按部就班了”。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在这种监控下都失去了活力。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没有一点自由的权利。一位刚辞职准备离校的女教师谈到她离校的原因。“我真的是太失望了,教师完全被视为你拿了工资就应该毫无尊严地为我服务的对象。”事件其实很简单,这位教师上课时准许了一位学生的请假。学生请假的理由是上厕所,但实际上这个学生却趁机到商店买东西吃了。而正巧被该系系主任碰到。该系主任没有批评这个学生,却跑进了这位教师的课堂,打断了上课,并在全班学生的注视下,对该教师进行指责“你作为一个老师有什么权利准学生的假?”

在这种不信任、不尊重的氛围下,教师的待遇却并不理想。该校青年教师的工资一般在1100-1500左右。除了工资,学校没有提供任何其他奖励和津贴。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拖欠现象,比如该校2005年1月份的工资是分年前、年后两次支付的。2月份的工资本该月初支付,却到月末的时候才领到。虽然现象不是很严重,但由于教师们工资本来不高,一拖欠许多教师就感到困窘了。

而且教师普遍感到自己没有空间。学校虽然也提供了一些进修培训的机会,但一切费用都需自理,学校没有任何形式的补助。就连教师们进校后的上岗培训费用都是从工资中扣除的。学校和某大学联合举办研修班,每个月的费用是600元。老师们说,其实大家都挺想参加,但费用实在太高,扣除了学费之后,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了。因而表面上看来,学校为教师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实际上等于什么也没有提供,所以,许多教师认为长期呆在学校没有大的发展前途。

这样一来,许多青年教师都抱着满腔热情而来,最终却在沉闷的空气中伤心而去。因而教师的流动性是很大的,该校基础部的新老师,一学期下来就流走了一半。一位教师说“因为教师的流动性太大,课程的安排也随时更换,她上学期一学期就领了好几份课程表。”

三、学生的学习效果无从保证

学校在“降低成本、增强效益”的理念下,在许多方面都只注重形式,内在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又何堪呢?而且学校最近又采取了一项降低成本的新措施,即大班教学。基础课程都会成大班上课,每个班都在一百人以上,有些班甚至超过140人。大量的招生远远超出学校资源所能承载的能力,教学资源也很紧张,教师宿舍都安排在了校外暂时租借的住房中。

教师在学校僵化的管理下,也没有教学热情,只是以完成任务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教师的不稳定性,经常导致教学的不稳定性,学生不得不在一学期内适应几个教师的教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也非常有限,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教学都很难保证,那么对学生其它方面的就更不能顾及了。

而对于学生来说,因为学生的来源非常广,素质也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不同,因此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学校、教师能给予他们特别的关心和帮助。就该学校来说,学生可以分为两类五种就读方式:一类是初中为起点的学生,他们有两种入读方式,一是中专,二是“2+2”方式,也即五年制大专,前两年学习高中课程,然后参加成人高考,通过后即可转入本校的大专班学习2年,最后实习1年毕业。二类是高中为起点的学生。他们有三种入读方式:一是大专,只要有高中毕业证即可,二是本科B类,所收学生为高考分数线高于专科分数线低于本科分数线的。三是本科A类,为达到本科分数线而落榜的学生。由此可见,学校其实是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于一身,学生非常复杂。但大部分学生都是原来在中学成绩、素质不怎么好的学生。而且老师们普遍反映这些学生的内心都是比较自卑的,但他们同时又是调皮,放任的。他们倾向于以一种破坏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力量。有这样一件事,该校辅导员的工资是和他们的绩效相联系的,而这绩效中就包括学生的纪律、卫生、流失率等。有一次由于学生对辅导员有意见,他们采取的方式不是沟通、交流,以正常的渠道申诉自己的权利,而是采取了一种消极怠工的方式,即那一个月,全班学生都拒绝做清洁,致使那名辅导员该月的工资全被扣除。对待学习他们也大致表现为这种倾向,当他们发现学校的情况和自己的想象有差距时,他们不是积极的去改造,而是放弃,放弃学习,放弃自己。没有学校、教师及时的鼓励、帮助,再加上自己的消极放弃,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想象是很不理想的,并且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即,学校由于大量的招生,而不能使学生获得期望的学习效果,学生从而产生对学校的不满,他们把这种不满转移到自己的学习中,以对抗教师,对抗学习来对抗学校。学生本来素质的不足,加上把对学校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对教师的课堂上,因而更无心学习。教师在学校的管理下本来教学热情不足,学生的不认真学习甚至敌对使他们对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失去信心。如此学生更不能获得满意的学习和校园生活,更增加对学校、对教师的不满。

结语

民办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力量被大力提倡,起发展与强大公立学校系统相比确实具有自身的困难,特别是在经费的问题上。但这是否就能成为降低教学质量标准的理由呢?如果这些内部的问题处理不好,最终会影响学校的进一步的发展的,只有内涵的扩延和良好的内部运行系统才能赢得长期有效的发展。因而各民办职业学校如何来面对来自内、外的压力,解决好自身发展的内部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赢得社会的最终认同,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注释:

[1][2] 民办──能否创造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