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两年制改革的实践及反思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7
2.从具体的两年制改革院校看,两年制专业比例较低 虽然两年制改革院校的绝对数有较大的增长,但从两年制改革院校内部来看,两年制专业数占学校专业总数的比例相对较低: 从较早试行两年制改革的院校来看,其两年制改革专业数并没有增加,反而是减少了,其中2004年前试行两年制改革的两所学校,一所不再实行两年制招生,另一所则减少了两年制招生专业数。 2005年的10所学校中有5所学校取消了全部两年制改革,3所学校减少了两年制专业数,2所学校保持原有改革专业数不变(这2所学校都只有1个两年制专业)。在2006年实行两年制改革专业的17所院校中,其中有近50%的学校(8所学校)只对1个专业进行了两年制改革,不管是两年制专业比例,还是两年制招生人数比例都比较低,两年制招生人数只占到该17所学校招生总数的12.81%。显然对于试行两年制的学校来说,其试点范围并不是很宽。详见表3。
二、广东省高职两年制改革实践中的几大特点 1.注重确定两年制改革专业招生对象的差异,隆 所有两年制专业的招生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同一专业不同方向实行不同的学制,并在招生计划中加以明确;2、同一专业不同的入学对象,即3+X和3+证书的考生分别实行不同的学制.一般是把有一定专业积累的3+证书考生纳入两年制培养;3、同一专业直接有两年制和三年制两种不同的学制,而没有直接对招生对象进行区分。总之,大多数实行两年制的学校都注重从不同的差异性角度进行分类,或者从学生基础的差异着手.或者从专业方向的差异着手,或者直接从学生选择的差异性着手,充分尊重学生及其家长的选择。 2.学制改革专业相对集中 从表2可见,两年制专业整体比较集中,44个专业中有9个专业在不同的学校有重复,重复率最高的两个专业分别为:软件技术和数控技术。这两个专业分别有4所学校同时进行了两年制改革,还有就是应用技术专业有3所学校有两年制招生,其次还有护理、机等6个专业也在不同的学校内有两年制试点。可见,两年制改革专业主要集中于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实施的四个专业领域。 3.注重两年制改革的动态调整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行两年制改革方面的态度是比较谨慎的,非常注意动态调整。如前文所述,有的学校在经过2005年的两年制尝试后,今年回归到了三年制的状态,整个学校取消了所有两年制专业的改革。有的院校曾实行两、三年制并存的保守改革方式,经过2005年的实践.2006年学校只保留了少数专业实行两年制。还有的曾经试行两年制改革的专业,可能因学校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今年没有招生。 三,对高职教育两年制改革的反思 从2004年至今,高职教育的两年制改革已有两年多的实践,粗略地看,两年制改革似乎在逐步推进,事实上,近两年的高职学制改革并没有沿着教育部教高[2004]1号文所要求的方向前进,不管是老牌高职院校还是新增高职院校大多对高职教育的两年制改革持观望甚至否定的态度。教育主管部门似乎也对当时的行文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在文件出台一年后便着手了高职教育两年制改革的调研,调研后“要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逐步由三年过渡为两年”的说法就再也没有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提及。为什么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改革会落到如此不痛不痒、效果不理想之境地呢?笔者认为该项改革效果不理想的重要根源在于改革目的本身过于牵强,在逻辑上缺乏说服力;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改革目的上缺乏共识,学校对改革目的认识不到位。 首先,从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表述看,两年制改革的目的过于牵强,在逻辑上缺乏说服力。 教育主管部门主张高职教育两年制改革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准确定位”,即通过高职教育的学制改革,客观上促使高职院校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灵活、快捷和适应性强的特点;二是“加快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通过缩短学制,更快、更多地培养社会所急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从推行两年制改革的第一个目的看,其前提假定为三年制是造成当前的高职教育定位不准确的重要原因,认为三年制高职和四年制本科在时间上比较接近,从而造成高职教育能以模仿普通本科教学的模式办学,因此要想让高职办出自身的特色,找好自己的位置,首先要从学制上打下和本科教育不同的烙印。事实上,实行两年制并不能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准确定位的充分必要条件。高职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办学理念和模式上,具体包括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式、教学场所的选择、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只要办学的理念、培养人才的方式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那么不管是两年、三年还是四年的学制,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院校的定位,目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在积极地探索四年制的高职专业。再来分析第二个目的,即希望缩短学制加快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同样,要多培养高技能型紧缺人才也并非必须靠缩短学制来完成,可以通过扩展专业招生规模、拓展人才培养途径等方法来实现。 其次,从高职院校层面看,进行两年制改革的目的并不清晰,存在跟风行为。从前文的述说可知,在2004年教育部发文以前,整个广东省只有两所高职院校有过两年制改革试点;当前广东省的两年制改革专业主要集中于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实施的专业领域。显然,对于不少高职院校来说,它们对两年制改革的目的认识不到位,只知道上面已经明确要求进行学制改革,那么也就恰当地表现“听话”些,上面要求什么专业改革就进行什么专业的学制改革,相信只要跟着文件走肯定不会出什么差错。教学系部对两年制改革的论证亦是走过场,教学单位对学制改革的目的并不清晰,只知道是学校要求改,它们就按照学校的意愿执行。只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不明确表示高职教育不再实行两年制,学校便观望着,学校不知道自己进行两年制改革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个别学校甚至把两年制改革当面于工程来做,既然做了就要些对外宣传的经验出来,因此即使教学单位认为两年学制造成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明确提出要撤销两年制改革试点,也会被学校强行压下去。 :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下一篇:发展大学创新文化的路再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