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7
关键词: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Abstract: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ducation model of accounting postgraduate from education objectives, process and evaluation. For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ducation objective should be the training of accountants. Therefore, the education process should be standardiz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reducing education duration, performing function of tutors, perfecting courses design,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 training faculties and taking thesis as the basis of evaluation. ?
Key words: accounting; postgraduate; education model
随着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对高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会计人才市场存在“总量过剩,结构失衡”的现象。研究生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分析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对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样本数据和分析方法
我们课题组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从2007年3月开始到2007年6月结束,调查人员向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财务经理与财务总监以及江苏、浙江、安徽省多所高校的财务、会计和审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形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发放纸张问卷,回答完毕后收回;另一种是网上问卷,由调查对象作答后以邮件形式发回。第二种方式无法回收率,所以我们只能给出有效问卷情况,共收回问卷279份,全部有效。问卷将高级会计人才需要的素质分为知识、智力、能力、沟通、道德与心理5个方面共19个问题。每种素质要求分为6个需求层次,0为不需要,5为需求程度最高。全部问卷由调查员核实后编码,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软件进行
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和用于比较均值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
二、调查结果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19个指标的均值依次是:职业道德(4.57)、财务知识与技能(4.36)、学习能力(4.19)、团队合作能力(4.19)、心理调节能力(4.14)、决策能力(4.14)、口头表达能力(?4.14)、书面表达能力(4.13)、综合知识(4.09)、管理能力(4.04)、人际交往技巧(4.03)、智力(?3.98)、经济与管理知识(3.98)、领导能力(?3.97)、使用财务软件的能力(3.85)、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61)、创新科研能力(3.59)、高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02)、信息系统开发能力(2.7),详细统计结果略。?
收回的279份问卷中,教师79份,企事业单位高级财务人员与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等200份,将它们分为两组。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决策能力方面两组人员的观点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组的均值低于事务所组。教师这种观点可能会渗入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方面,在创新科研能力方面,教师组的评分显著高于企业事务所组,它们的统计量对比见表1。

三、研究结论
(一)按院校性质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我国已有100多个会计学硕士点,加上其他硕士点设置的会计学方向,很多院校有能力培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1]笔者认为,一般性院校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会计学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院校及重点财经院校以分类培养为培养目标,既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即又培养综合应用型硕士研究生。?
侧重于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理由是:第一,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走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师资质量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一般高等院校不太愿意接受硕士毕业生;另一方面,从硕士研究生从业的意愿来看,王浩等人对北京、上海、天津、厦门、济南、武汉、南昌、成都等地的11所综合性大学和财经院校会计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5%的人都渴望成为应用型人才,85%的人选择毕业后工作。[2]这意味着硕士生毕业后只有少数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更多的人走向实务界。第二,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当具备实用性、创造性、外向性、通用性等主要质量特征。[3]?
(二)减少学制年限,发挥导师作用?
我国研究生学制是2.5~3年,可以适当减少到2~2.5年,这样做能提高师生双方效率,增加单位年度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应用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一般用1.5~2年时间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学习,用半年时间进行正式论文撰写(已完成了开题工作);有条件招收硕博连读的院校,对有潜力、符合培养条件的硕士生可作为学术型培养对象进行培养,缩短总计学制年限。?
为了确保发挥导师的作用,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在确立导师途径时,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关系,尽量不采用专业指定途径。双向选择方式不仅能重视学生的需要,更有利于师生沟通和相互尊重,为研究生学术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第二,入学时就确定指导关系,而不是做论文时再确定指导关系。这样能使研究生尽早进入研究状态,进行有目的的专业训练,为研究生学术创新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准备。?
我们并不否定大多数院校一般都是入学时确定导师的做法,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有可能在做论文时指定导师。另外,我们也并不否定采取集体指导研究生这种培养方式。通过确定导师,然后由学生和导师共同商定培养计划,在编制计划时就可根据其他导师的特长,选修其承担的课程,同样能达到获得其他导师指导的目的。? ? (三)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1.课程体系要体现专业特色且兼顾多学科渗透?
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首先要建设处于学科前沿的研究生核心课程,其次是要规划好有利于自学的大量选修课程,再次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课程教学方式。设置的课程要满足以本专业为主,同时尽量兼顾多学科渗透。时代要求研究生人才应当是“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既加强综合知识、财务知识与技能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特色,又要兼顾多学科渗透的课程。?
结合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提供高层次的在实际工作中直接可用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使毕业生将来在某一专门领域能提供有价值、合格的服务。会计学专业可分解的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会计理论、财务会计、公司理财、审计与咨询、会计电算化。[4]课程体系中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相关专业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必修课的学分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选修专业课程。?
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主要有:《会计理论》、《现代审计理论》、《会计准则》、《现代公司理财》、《成本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相关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管理与工程理论体系研究》、《组织行为学》、《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国际与贸易》、《国际商法》、《多元统计分析》、《逻辑学》等;根据专业方向选修专业选修课,如财务会计方向应设置的课程包括《高级财务会计》、《国际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审计与咨询方向应设置的课程包括《高级审计》、《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内部控制设计与评价》等。?
2.增设训练必要的素质和能力的课程及教学环节?
根据调查,在判断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决策能力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重要程度时,教师组的均值低于企业事务所组。为此,要增设训练这些能力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具体地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主持专题讨论活动,鼓励他们在讨论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研究生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开设《逻辑学》、《心》、《公共关系学》、《写作》等课程,培养学生语言、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教师组的评分显著高于企业事务所组,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各类学校可以因材施教,有能力的财经院校侧重于培养有志于理论研究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一般性院校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管理、决策等应用创新方面的能力。?
(四)革新教学方式和更新教材内容?
1.提倡案例教学和疑难问题解析法等教学方式?
在培养应用型会计学硕士生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职业判断能力,即能在综合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选择合理公允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会计政策选择、补充报表附注揭示的范围、程度和方式的确定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5];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沟通技巧能力等。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生的培养应该强调基本理论的学习,强调研究方法的训练,为博士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具体教学方式可采用教师讲授与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疑难问题解析、学生自我授课教学等,其中案例教学和疑难问题解析法是培养应用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2.采用系列原版教材?
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相似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可以按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培养。教学时可使用规范的系列教材,特别是学位课程,最好使用国外先进的原版参考教材。各种方向的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使用的会计专业教材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本:《会计理论研究》、《财务会计研究》、《管理会计研究》和《国际会计》。[6]?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优秀的研究生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推行人才引进机制,尽可能吸收本专业领域优秀的国内外学者加入教师队伍。第二,积极培养现有师资,激励在职教师既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又关注会计实务中发生的新现象、经济业务对会计理论的要求。具体办法是鼓励教师出国或在国内名牌会计院校进修;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第一手资料的调研工作,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设立案例中心, 积累相关的案例。第三,聘请校外兼职教授。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财务总监、经营管理者为学生开设讲座或讲授相关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第四,实施合作培养模式,借助其他院校的师资,或者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共同培养研究生。?
(六)开展培养评价工作?
要对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进行培养评价,具体包括两方面:课程学习评价和学位资格评价。?
进行课程学习评价时,必须克服两种极端:单一的成绩或一篇课程。成绩的评价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如学生平时到课率、课堂讨论发言情况,但仍应该设置笔试环节和课程论文环节。?
写作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构思能力、研究组织能力、前沿把握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从某种程度而言,论文水平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这些能力都是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学生在校期间有时间、环境等方面的保障,应该完成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毕业论文。?
总之,社会经济的,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改革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高级会计人才。?
参考:
[1]类权.会计学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255-256.?
[2]王浩,杨彩虹,孙玉春,等.会计学硕士培养路在何方——我国会计学硕士培养调查报告[J]. 财贸研究,2005(2):109-114.?
[3]李心合.论会计教育目标[J].会计研究,1998(3):1-6.?
[4]李明辉.对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101-106.?
[5]刘国武,陈少华.会计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策略分析[J].会计研究,2005(12):31-35.?
[6]孙铮. 关于研究生会计专业教材改革的思路[J].会计研究,1996(7):38.?
上一篇: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的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