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设英语选修课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7
一、对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学生选课目的思考
根据我院英语选修课开设以来的调查表明,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在选课目的上把“提高英语成绩和实际运用能力”和“使英语学习不间断”看作是主要学习动机。一方面,随着高职教学计划中英语必修课课程的结束,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开始进入选修课学习。另一方面,对部分学生。除了英语课,平时极少有使用英语的环境。他们认为,上英语选修课是接触并保持英语水平的最主要方法。其他一些选课动机还有“修满学分”和“拓宽知识面”。总之,大部分学生比较注重自己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扩展。
另外,英语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系部和专业。基础英语水平有一定差异。我院英语选修课实践证明,摸清学生的选课动机,分清学生是处于英语的基础补习阶段还是提高阶段,以及他们的比例,对指导以后以学生为主题的英语选修课程教学是有必要的。
同时,由于学校每学期开设的英语选修课有限。许多不同层次出于不同目的的学生不得不选择有限的同一门英语选修课程。合理看待部分学生选课目的、纠正学习动机和态度是日后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课程开设类别及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开设英语选修课课程的类型,在实用性、性原则的基础上,大致可分为英语文化类、英语实践性、基础英语补充与扩展及专门用途英语等方面。英语选修课课程是实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指标之一,作为高职院校的特点,学生的实践运用是教学的根本要求。此外,由于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不同。学生对课程类型的偏向也不尽一致。这就要求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建立在一定的科学调研基础上。
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课程的开设还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和教师积极性、主动性为原则。结合开课一方和选课一方,把握开设的主体性。一方面,对于开课一方,要事先衡量开课师资,同时尽量避免因人设课、开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及忽略选课一方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选课一方,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逐步建立起一套有效地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
要建立一套有效地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应统筹考虑开设英语选修课。针对所开设对象。遵循科学的教学,设定课程开设学期和类别。避免重复和本末倒置现象,给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即适于学生个性和素质拓展,又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要求的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并将英语必修课程、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专业英语课程、课外英语活动、学生课外自学等相结合,形成纵横交错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
三、对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程教学的思考
在高职校英语选修课程教学模式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使用化教学手段是基本的要求。选修课程比必修课程灵活性更大,对英语选修课教学提出了机遇和挑战。
选修课教学为来自不同系部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利用学生专业特长与英语选修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西方风俗礼仪》课堂上,系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专业的学生、文秘专业、专业的学生能结合自身专业知识运用到学习和讨论中,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实践中。以多鼓励、多带动、多指导为出发点,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包括对学生的出勤、日常表现和结合多样的形式,力求科学、公正地体现出对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的成绩评定。但由于课程类型的不同,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成绩评定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离职院校英语选修课师资力量的思考
目前,高职院校选修课开设上与本科类院校效仿。开设门类和数目偏少,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必修课课程教学任务繁重。对于英语选修课而言。师资不够调配。要成功开设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还必须调动英语教师积极性。在保证正常英语必修课教学的同时,鼓励更多英语专业教师投入到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和研究中,统一认识,将高等院校英语运用能力,与后期选修课程、专业英语课程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英语学习链。
综上所述,本文只是笔者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教学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如何开设好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的英语选修课。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与途径等方面还面临一系列的课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摸索。对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是无止境的,也将不断地进行新的思考,以推动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向纵深,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