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薛梅 马晓燕 时间:2010-08-17
  摘 要:《机械制造基础与实训》是机械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的主要课程,这门课程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机械制造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取得扎实的基本功,运用项目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机械制造基础与实训;以学生为中心?
  
  1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一般按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1)确定项目任务;(2)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式,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4)检查批评: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并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5)归档或结果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如开发的项目教学案例可应用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
  依据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对《机械制造基础与实训》课进行了改革,改革前机械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要上一学期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课,在车间进行两周的金工实习,理论与实践往往脱节,学理论时由于缺少现场直观的认识,学生觉得难以理解,不知所云,金工实习时,只动手,缺乏对相关理论的思考,最终结果是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在学校的支持下将理论课与金工实习整合,开发了机械制造基础与实训教学项目,将相关的机床、刀具、工艺、夹具知识等知识点拆散,全部融入到各个项目中,以项目完成带动知识学习。?
  下面以项目四中的任务三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2 项目教学的实践?
  
  (1)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与效果。?
  通过以上任务实施过程可以看出,学生若想顺利完成任务,首先要看懂零件图,熟悉相关的公差、尺寸标注方面的知识,因此提高了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因为使他们感到了知识的真正用途,再者学生要进行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根据工件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法、确定合理的切削余量及毛坯尺寸,编制车削加工工艺,选择机床及刀、夹、量、辅具。学生要完成上述任务就必须学习工艺、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等方面的知识,由于这些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立竿见影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知识时,学生是非常专心的,因为他们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就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体会学习的成功感。而以前在课堂上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或不感兴趣,或不知有何用途,或很难听懂理解,即使勉强听懂了,真正实训用到这些知识时已经遗忘得所剩无几,还需重新学习,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项目教学法解决了原先课程设置中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任务的完成,学会了在实践中思考,动脑筋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将所学固化为自己的知识,终身难忘。这种教学方式又能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时内可以接受或完成更多的任务,有利于个性化教学,还能实现不同模块的组合以适应不同专业类型和能力等级的要求,有利于分层次教学。?
  任务三 教学模型中车工零件加工实施步骤?
  
  (2)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基本上是以个人为主体的,好坏与他人关系不大。在实训车间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每个人都要独立完成一部分任务并比试高低,他们是一种竞争关系,但同时由于个人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他们要想完成有一定难度的零件加工,并且最终完成装配工作,就必须在工作中和他人合作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因为在初学阶段学生如不和别人探讨,是很难独立完成一个合格零件的加工的,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这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3)体验了成功感。?
  以前在理论课堂上学生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学这些到底有什么用啊?虽经老师耐心解释,依然云山雾罩,不明就里。现在不会有人问这个问题了,因为学会了相关知识,就能做出合格的零件,装配成漂亮的铣床模型。记得在第一次课上我们就把铣床模型给大家看,告诉他们:最后我们也要做几台一模一样的模型,学生们都面露难色:老师这怎么做啊?就象第一次吃螃蟹,不只如何下手。经过一学期循序渐进的学习与训练,大家每次课都前进一步,都完成一个任务,都体验到了成功感,这在以前的专业理论课上是不可能的。是成功化为内驱力,驱动大家每次课都争先恐后积极操作。?
  3 关于专业课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1)强化实践教学。?
  过去讲课习惯于从书本到原理,要学生死记硬背原理和操作要点。现在变单一“灌输式”为现场教学、项目教学。边讲边练,凡是能在现场组织教学的,绝不在教室用黑板和挂图讲解,而在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学述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经过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训练中,可采取“三层次”的实训教学法即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操作训练到综合系统设计。同时在实训中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了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做到“零距离”上岗。?
  (2)教材建设。?
  除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和规划教材外,要鼓励教师编写有中职特色的教材。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实训教材三者构成了我们的专业教材体系。从编写大纲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确定与编写,都请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技术专家把关,保证教材内容新鲜、适用。?
  (3)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的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本行业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双师型”培养,一是让他们在企业的一线生产岗位进行技能实训。二是聘请本行业的知名专家、技术能手上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受生产岗位的实践技能训练。因为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仅仅“懂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会做什么”。 ?
  (4)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全面的考试观,改革考核方式、方法。?
  全面的考试观,既要解决“考什么”,又要解决“如何考”。在考核内容的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上,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最终构成“以学生为本”的考核与评价新模式,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评价学生。?
  由于《机械制造基础与实训》课程的应用性较强,在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之后我发现,通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可以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训练在工作中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工程实践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12).?
  [2]?杨建立,杨京楼.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9).?
  [3]?杨利军.探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