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创新型商务人才培养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7
作者:包耀东 陈斌 沈邦仪 施也频
摘 要:知识呼唤创新性人才。在新的时代里,高职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与知识支持。研究了“高职创新性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实施的途径。?关键词: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
在当今时代,知识创新己经成为生产力的主导性因素,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年以上,创新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足,杰出人才缺乏。?
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无疑是一件特别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的事情。人才的创新性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如何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培养新时期下创新性高职商务
人才的培养作简要阐述。?
1 创新人才与高职创新性商务人才?
笔者认为,创新性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并能做出创新性成果的人才。学校创新教育所培养的创新性人才,并不指那些天赋奇才或孤芳自赏的怪才,也不是称得上是家、发明家或创新家的精英,而是具有创新素质的合格人才。就高等教育而言,它所培养的创新性人才应当是具有创新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凭借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与创新能力可以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实践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职创新性商务人才是指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论够用,深度适当,特色鲜明,技能突出,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广泛的适应能力、宽阔的面向国际和未来的视野。因此,高等商科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知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观念,特别是培养学生的面向经济建设和未来发展的观念,培养一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和经济活动的从事现代商务活动的应用型商务人才,能很快适应企业工作岗位。?
2 高职创新性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
2.1 培养目标的科学确定?
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总体要求。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又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实践。?
在充分人才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高职商务类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面向中小企业的商务岗位,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大专业,小方向,宽基础,重特色”。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中,要建设“两个体系”,落实二个“理念”,这就是建设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切实可行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落实培养到企业岗位“零适应期”的“楔型”人才和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教学理念。高职创新性商务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学习创新能力。 商务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除了行业和产品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外语、进出口业务、国际、商务等知识以及一些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并能及时了解国内外经济贸易政策变化,形成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二是调研分析和预测决策能力。 商务人员只有具备调研分析和预测能力,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商务现象,抓住本质,形成正确的决策,实现预期目标。 三是组织协调和经营管理能力。 商务活动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员、机构和环节,商务人员只有具备组织协调、经营管理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商务活动中做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四是快速反应和危机处理能力。 商务人员只有具备快速反应和危机处理能力,才能在变化万千的国际国内市场中抓住商机,在形形色色的市场风险中处变不惊,转危为安,稳操胜券。?
2.2 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准确定位?
基本规格是培养人才的业务标准和基本要求。建立高职创新性商务人才的培养方案,就要在素质教育条件下做到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基本思路就是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对现代商务人才的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从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注重社会和企业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入手,培养知识面宽、整体素质高、综合能力强、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基本规格中,要具体规定学生的培养在哪些方面要体现出创新性,创新实践课程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2.3 合理课程体系的形成?
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中。?
高职商务类专业在以下方面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1)精减学时,整合课程,优化体系,防止重复,给学生留有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2)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学习;(3)在校内放宽转换专业的限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4)允许学生跨学科、跨院(系)甚至跨校选课、辅修。?
一般认为,高职商务类的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三大模块组成。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个人品质、思想修养、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创新精神。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是知识、能力与课程体系的主体。它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创新能力的直接培养。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实验操作、社会实践和专业课程实习与毕业设计等。这些既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又是提高整体素质,培养技能和能力的基础。?
通过提高课程实习、学期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的质量,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改进和丰富实践环节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手段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如何实施高职创新性商务人才培养方案?
3.1 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大学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全面素质,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学习的目的在于创造和应用,创新精神体现了教育所激发的人的主体精神与力量。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周期愈来愈短,学生的大脑单纯作为储存知识信息的仓库的教育观已经过时,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建构新知识的思路框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而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培养创新性商务人才的先导和前提。要实施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首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应把创新精神运用到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一方面,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又要进行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用科研成果的“源”去充实、更新教学内容的“流”;另一方面,教师在科研中开发自己创造力的同时,应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反过来,教学也能够使教师的基本理论更加严密和系统化,从而促进科研。?
3.2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创新能力,首先是要有创新精神。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和灵魂。要把具有创新精神看作是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使学生建立献身科学,敢想敢干,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 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大凡杰出人才,个个都是个性突出的,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特色。重视学生的个性,还意味着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鼓励,在尽可能促进全面发展的同时,不要求其各方面平均发展,以发挥其特长。?
在创新能力培养时要分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阶段:培养学生共同的行业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目前所学商务类专业的知名公司和成功人士,了解他们的成功的历程。第二阶段: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在现场教学上,进行熟悉环境下的商务管理和实务的运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学生定岗实习上,让学生参与的基层工作,并安排实习单位管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对产学研合作基地的管理机制及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第三阶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上,紧扣专业课;在现场教学上,对整个企业生产过程或管理过程的构成有较深刻的理解;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一份改进方案书,帮助企业完成商业计划书。第四阶段:培养学生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课堂教学上,开设相关专业的课程;在现场教学上,进行有关企业管理或生产管理改进方法或途径;在学生定岗上,安排到各个科室及管理部门进行定岗以及由校内提供的模拟实践岗位。对日常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决策方案,协调完成一些实际的管理工作。第五阶段:培养学生创新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上,完成管科的大型作业,组织参加高校竞赛,强化毕业论文环节,特别要求部分论文与上面的五个阶段的内容有机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综合评定是五个环节的最高阶段,并作为成绩的基本衡量指标(见下图)。?

3.3 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改革是实施创新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要体现“精”、“新”、“实用”的特点。要精简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具有自身特性和时代新意。如在专业中可将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实训两门课整合为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成本会计实训、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为筹资与投资、购货与付款、生产与存货、销售与收款、对外财务报告等课程。这样,教学过程就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过程了,而是围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一体化过程。要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理论与创新性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扩充教学信息量,将一个丰富的、富有时代感的知识世界展现给学生。?
在教学方法上,应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入手,使课堂教学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地探求知识、拓展思维,促进教学过程由知识的掌握与向知识的运用与发展过渡,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革教学方法,要求“精讲”与“自学”相结合。同时,大力推进教学手段化进程,形成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为学生创造更大的时空范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知识学习融入娱乐形式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有些专业课的考核可国外先进的方式——大作业(project)制,课程大作业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很有帮助。教师列出“Project”的相关题目,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题目,自己组成2~4人的小组,自己查资料,做实验,最后写出论文并做出演讲文件,在全班及老师面前演讲。
上一篇:反思对操作技能形成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