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7
    [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代写的社会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但直到今天,诸多调查显示,仍然有10%~20%的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据2004年7月《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呢?如何才能有效的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呢?为了提高我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来做简要分析。
  1.个人因素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影响
  在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个人因素方面主要归结为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在心理因素方面表现形式很多。其中,自我评价存在偏差,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大学阶段,学生个体自我意识非常强烈 ,看问题往往存在片面性。对周围的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评价,却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而痛苦;还有大学生意志薄弱、心理耐挫能力差也是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在家里占有特殊的地位,许多学生感情脆弱,喜欢表扬,缺乏在困难和逆境中锻炼,经不起挫折,如失败,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同学关系出现紧张,等等,心理上往往难以承受,随之而来是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还有部分大学生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人格缺陷,这种学生往往心绪压抑,行为消极,觉得生活缺乏意义,严重时出现伤人或自杀行为。在个人生理因素方面其中生理发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较大,学生个体的疾病和缺陷,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有的大学生脸上有疤,走路时总是不敢抬头,有的男生个子太矮小,有的女生体态太胖等,都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其次,青春期的性困惑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学生性心理基本成熟。正处于“疾风怒涛”的时期,渴望性的满足,渴望接近异性,但社会阅历浅,理解性差,由此而出现了性困绕。在情感上难以自拔等这些都造成心理失调的原因。
  2.环境因素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影响
  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当前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学校传统的应试,重智育轻德育,重思想教育轻心理引导;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着重于整体,针对个体进行个体化教育远远不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针对大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因势利导。加之大多数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不健全,使得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解决。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认识分析能力,必然产生失望与迷茫的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在家庭环境中家庭结构、家庭状况及父母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对个体打下深深烙印。家庭教育过分重视子女学业,对孩子的心灵关爱及对孩子尊重过少,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品德规范教育放松,造成孩子心理脆弱,行为放纵;特别是家庭不和,甚至父母离异,亲子关系紧张等因素,会使孩子造成自卑、痛苦、嫉妒、逆反等不良心理反应。许多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认为,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一些实验研究也证明以上结论。家庭因素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因素环境方面: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市场经济引入竞争机制成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杠杆,不少学生舍弃自身价值和理想去单纯追求经济目标、短期目标,注重现实,讲求实效,这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滋长了学生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导致学生意志消沉,甚至堕落。社会责任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社会不断加快节奏所带来的压力是许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当代大学生处在东西方文化交叉、多种价值观冲突的时代,面对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常常感到茫然、疑惑、混乱,心理失衡再所难免。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探讨
  
  1.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通过心理健康必修、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以及校内外传媒,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各种心理问题,强化自助,寻求帮助,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积极缓解排除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面向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紧密围绕常见的心理问题分阶段进行教育,让学生从一进校门就能接受系统的心理教育,不仅能够学习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而且学习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人际交往的方法等,以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缓解和消除心理困惑和压力,增强预防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磨练坚忍不拔的意志。通过电视、广播、、校报、櫉窗、板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在校园内大力营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2.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作用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应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常设机构,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并为每一位大学生设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健康调查和测验,掌握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现状和主要问题,分类进行心理辅导,做到早发现,早,争取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心理保建工作
  家长的言行举止、家庭生活的各种问题,都会给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家长也是和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之一,一般来说,多年来对儿女的抚养和共同相处使他们对儿女的了解胜于其他人,他们是影响儿的行为最强有力的因素。因此,教育部门应积极动员学生家长通过各渠道,参加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工作,让他们在学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中发挥应有的积极的作用。推行民主、平等、开放的家庭教育方式,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一方面,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摒弃家长制,注重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并要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也应采用宽容的态度来接纳他们、帮助他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
  
  [1]赵亮.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教育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5):91-92.
  [2]张啸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对策[J].轻工教育,2006,(3):34-36.
  [3]刘萍,方乐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3,(6):122-124.
  [4]王统军.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中国成人教育, 200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