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市实施“以工立市”战略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学栋 时间:2010-06-25
    县域是国民经济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和支撑点,是区域经济的基础。对于县域经济来说,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新经济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大的发展,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一、吃透市情,选准正确的发展道路
    黄骅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紧靠京津,东临渤海,处于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位置,既可接受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又可利用大城市的巨大市场。特别是国家跨世纪工程黄骅港、朔黄铁路的建设,打通了黄骅对外开放的海上通道和连接大西部的陆上桥梁,使黄骅成为神华经济带的龙头城市,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以同沿线地区进行对接,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共享。黄骅市拥有海岸线长65.8公里,海岸带总面积2357.4平方公里,矿产资源组合条件优越,油气、港口、海水化学等资源丰盈。黄骅是中国早期的盐业发源地,自古有“渔盐之利雄天下”之称,是当今全国四大海盐生产基地之一,全市盐田总面积220余万公亩。投资近150亿元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的黄骅电厂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目前全市有220KV、110KV和35KV变电站16座,各类输配线长2563.9公里,电网建设规模在河北省县(市)中名列前茅。全市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3万门,容量大、速率高的骨干传输网、宽带接入网点覆盖全市辖区,移动通讯、无线寻呼等通讯设施建设完善。供水、排水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特别是,黄骅拥有土地总面积278.8万亩,人均占有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量地势平坦、工程地质条件优越的空闲荒碱土地为大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这是许多城市(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在黄骅“种比种庄稼更有优势”。按照“全力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突出抓园区”的工作思路,黄骅市确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以五金制造、资源化工、塑料模具为特色,机械、石化、、轻工、建材、食品等为主框架的新型工业化初具雏形。全市各类工业企业已发展到近2万家。黄骅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抓农业,加快了农业工业化、农民非农化、城镇化进程。依托黄骅的优势资源,黄骅经济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农业之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以工立市”战略,这是一条非常合市情、顺民意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大上项目,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以工立市”战略,加速黄骅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以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加快外延式扩张,扩大经济规模总量;以大力度的结构调整加速内涵式扩张,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而大力招商引资,通过吸引外资和民资推进项目建设,是实施投入带动和结构优化的最佳途径。要牢固树立“无外不快、无外不活、无外不强”的外向思维,借助外部资源,激活资源要素,努力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打好信息、项目、服务三张牌,确保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实施项目推进必须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重抓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内外资项目一起上,重抓工业和财源项目;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项目一起上,重抓专精新特项目。项目推进的方向应放在培大育强规模企业上,筛选一批运行机制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为载体,培育对县域经济具有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小巨人”;放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广泛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管理方式,努力增强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放在发挥本地特色资源优势上,充分利用自身相对优势、特有长处和潜在能力,嫁接外来资本上项目,叫响县域经济特色品牌;放在培植龙头、骨干企业上,努力延伸产业链条;放在盘活闲置资产上,想方设法让闲置资产、运行效益不好的资产在新的项目中启动、盘活、发挥效益。要进一步削“门槛”、拆“围墙”、畅“通道”、建“洼地”,大量集聚民间资本,吸纳外来客商、项目、人才和资金,拉动经济快速发展。要紧紧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高质量地抓好项目库建设,提高入库项目的质量,重点抓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起点高、能够达到国际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的标志性项目。要坚持大中小齐上、多种项目并举,既谋划工业项目,也要谋划农、水、林、畜牧业项目以及第三产业项目。要对重点项目严格落实责任制,实行班子、人员、车辆、经费“四保证”,确保把项目盯住、盯死、盯成。
三、强筋壮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撤网”为重点“捕鱼”。围绕优势产业、特色经济下功夫,做文章,千方百计提升和创新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黄骅虽然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毕竟总体经济规模仍然偏小,财力有限,发展经济不能全面开花,必须通过政策倾斜,大力扶持,强筋壮骨,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优势产业。确定优势产业不能面面俱到,要瞄准市场需求,依托本地优势,大力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从本市的实际情况看,优势产业主要是塑料模具业、金属焊网业、资源化工业和机械电子业。二是以链条式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要通过依托优势、核心产业,不断衍生新的产品,逐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滚动发展,努力减少销售环节,降低产品成本和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支撑优势产业。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每个新上项目中都要优先考虑使用最新科学技术。四、打造平台,着力优化环境
    “环境是经济和社会的第一竞争点”。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环境,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决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环境已经成为县域形象的品牌和县域实力的标尺,成为决定县域发展空间的最直接因素。抓环境就是抓效益,就是抓形象,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经济中心,就是抓发展,就是营造县域竞争新优势。 一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营造开明开放的思想环境。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创造者,事事都与投资环境有关”的思想和“投资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全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创业氛围和工作氛围。二是要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维护政策的公正与稳定。政策的威力是巨大的,但就县域而言,政策调控的空间又是有限的。要既善于把国家的政策用足用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区域政策空间,又积极主动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在执行到位上狠下功夫,维护政策的公正与稳定。在放开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力求规范,在规范中不断提高。三是要满足人居创业需要,营造舒适顺畅的设施环境。从生产、生活上入手,在配套、先进上下功夫,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为各种资源要素的通畅流动创造便捷条件。四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的优质服务环境。要坚决改正“部门高人一等,矮人三分”、“企业围着部门转”的意识,部门工作要以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基层群众为中心,工作快节奏,办事高效率,服务优质化。五是要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营造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要下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对客商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保姆式”服务,深化部门服务承诺制,努力为投资者营造“家”的氛围。六是要全力营造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和人与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重在建设“服务第一”的政府、崇尚文明的社会、诚信为先的市场和创新创业的氛围。端正社会风气,讲究文明礼仪,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产业流,推动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五、建强载体,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快县域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充分发挥城市对区域经济优化整合和集聚辐射的功能,为吸引投资、扩大就业、启动消费、繁荣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有利的载体条件,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加快县域城市化进程,一是要大力推进城市规模化,促进各类要素在城市空间高度集聚和整合,改善和提高城市质量;二是要大力推进城镇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产业企业化,农民非农化,优化农村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和结构;三是要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加速城乡各类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城乡互融、互联;四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境外资本等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建设,健全完善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城建投融资公司的运作机制,优化城镇可经营性资源的配置和开发利用,推动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