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融于统战工作之中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9-05
[关键词]新世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统一战线
胡锦涛同志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也是整个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认知及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是血液,流淌在每个人的血脉里,维系着每个中华儿女的情与爱,汇聚着每个中国人的激情、智慧和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任务、新问题,具有很多时代的新特点。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新的社会阶层在我国出现,统战工作的对象增多,同时由于“一国两制”的实施,团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共同奋斗,统一战线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三是社会各方面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性不断增强的同时,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选择性、自主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四是统一战线由领域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由大城市拓展到中小城市,由公有制单位拓展到非公有制单位,参与统战工作的部门和组织日益增多,统一战线具有显著的社会性。五是当今我们正在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传播手段越来越化。统一战线工作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否则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统一战线有很强的知识性。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特点,要求我们创新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以适应这些新特点的需要。今天我们提出文化统战,正是为适应这种新特征进行统战工作方法的创新。即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其合理的、进步的思想内核、传统美德、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等等,使文化转化为社会主体的精神力量,成为维系中华儿女的情感纽带,推动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一)通过宣传和弘扬中华文化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尊君重民的民本理念,不断强化统一战线。坚持以人为本,团结人、培养人、尊重人、引导人的统战理念,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优势,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强大的智力支持。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向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归宿点,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原本,以人为基本,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这是中华文化的基调。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伦道德,强调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君要仁、臣要忠、父要慈、子要孝、兄弟要亲、朋友之间要讲义气、讲诚信,强调重民,“民为帮本,本固帮宁”。这些思想理念和文化精神对于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支配作用。统战工作以文化的传统精神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对减少和避免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冲突有重要的作用。
(二)通过宣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张自强不息、勤奋刻苦、刚健有为、鞠躬尽瘁的拼搏精神,发挥统战整合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和组织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的成员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为建设强盛、富裕、现代化的祖国贡献力量。《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就是,天体的运行是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人的活动也应该效法天体,应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志比精金、心如坚石、沧海可填、大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每个人都要有伟大理想、远大志向,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向奋斗终身。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具有这种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文化精神一直在鼓舞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净化自己、充实自己、表现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统战工作要因势利导,发挥统一战线文化亲和力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统战成员的积极性,投入经济建设之中,把自己的智能发挥到极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大有希望。 (三)通过宣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崇尚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共同利益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引导各阶层人士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分裂祖国,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统一。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过夏、商、周三个王朝,地域虽然不十分广大,上实行分封诸侯的分权制,但名义上毕竟是三个拥有“天下共主”的统一王朝,只有在周后期出现列国的政治局面,而当时的政治家、思想家们所向往和追求的则是国家统一、法度统一的理想社会。《诗经》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后,尽管后来有分有合,但在中国上,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暂时的,人民反对分裂,抗击入侵者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正是因为这种崇尚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历经侵犯,仍保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我们要广泛深入地宣传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使中华儿女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共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最后实现祖国统一。
(四)通过宣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的“和合”思想,实现统战工作有效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社会各界的和谐,形成最广泛的团结的工作目标。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根深蒂固,孟子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作为范畴,是指对立面的统一,中庸之道。“和实生物”只有“和”万物才得到生长,天下才能太平,国家才能兴旺。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和而不同”,反对“同而不和”。“和”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而又彼此不冲突。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价值取向,从“和为贵”的贵和精神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求同存异、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和衷共济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历经磨难而薪火相传。“和”的思想是构建和谐统战,促进各民族之间、各阶层之间、各团体之间、各宗教信仰者之间人们的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化基础。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实现统战“团结联合”的思想主题、“和衷共济”的价值取向、“政通人和”的目标追求。
(五)通过宣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尊重、博爱、诚信、包容的道德精神,正确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等等,求同存异,以正视、承认并尊重差别存在为前提,进而通过不同要素的不同力量之间的整合,实现社会各界、各方面之间的尊重、理解、沟通与合作,实现统一战线整合社会、巩固基础、扩大参与、促进民主、强化协商、建设文明的执政方略。特别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日益成为我国社会中一支有活力的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引导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寓统战工作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广泛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物质世界以及界,深深渗透并作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每个中华儿女内心都怀抱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激情与敬意”,以至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国度里,都能转化为一种炽烈情愫,正是由于这种挚爱之心,每个中国人都对今天的中华民族充满豪迈的信心。我们统一战线工作要抓住这根筋,把好这个脉,用好这种情,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融于统战工作之中,不断推进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顺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一篇:从行政管理性社区到公民自治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