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财务目标实现中的冲突与协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世云 时间:2010-07-03

 内容摘要:财务理论认为财务目标不仅要与业主的利益一致,而且还要兼顾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种集团,因而企业在实现其财务目标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与这些利益集团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本文论述了企业理财目标上的冲突,并提出了协调措施。

  关键词:理财目标 所有者 经营者 债权人 社会责任 冲突 协调
  
  现代西方理财理论普遍公认的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但是,企业财务目标不仅要与业主的利益一致,而且还要兼顾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种集团。企业理财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甚至会与这些利益集团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以下就某些方面的冲突及其具体的协调措施加以阐述。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冲突与协调
  
  股东财富最大化实质上是所有者(股东)的愿望和追求的目标,而与经营者的利益没有直接的联系。经营者作为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也有其自身的行为目标,那就是获取较高的报酬、增加闲暇时间、避免风险以及提高荣誉和社会地位等。由于经营者的目标与所有者(股东)的目标不完全一致,经营者在进行理财活动中就有可能放弃受托责任,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所有者的利益。这种背离主要表现在:
  经营者不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增加闲暇时间、避免风险。由于这样做并不构成和行政责任问题,故称为经营者的道德风险。经营者背离股东的愿望,蓄意压低股票价格,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借款买回,增加自己的报酬并损害所有者(股东)的利益,或在工作中贪图享乐,随意开支,使股东利益受损,这种现象称为经营者的逆向选择。
  解决所有者(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在财务目标上的极端做法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将违背所有者(股东)意愿的经营者解聘,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理智的做法是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协调:一是监督。经营者背离企业财务目标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掌握远远多于所有者(股东)。为了协调这种矛盾,所有者(股东)除要求经营者定期公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外,还需进行必要的财务监督。由于全面、直接地监督在实际上行不通,所有者(股东)往往聘请独立、公正的注册师来实施财务监督职能,以减少经营者违背所有者(股东)愿望的行为。二是激励。即通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工作业绩挂钩的办法,使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鼓励经营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并吸收和留住卓有成效的经营者。例如,当企业每股收益或股票价格提高后,给经营者以现金、股票奖励;允许经营者以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将其自身利益与全体股东利益密切相连等。
  监督的方式因受合理成本(审计费用)的限制而不可能事事监督(主要是财务报表审计),而激励方式又受到激励度和激励成本的制约。因此,所有者(股东)往往同时采用两种方式来协调自己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并经常在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财务目标的损失之间进行权衡,以选择最佳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协调。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冲突与协调
  
  所有者(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不一定符合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将资金贷给企业的基本目的是获取利息收入并到期收回本金,而所有者(股东)为实现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上可能通过经营者做出违背债权人的事情。

  债权人为了解决与所有者(股东)之间的冲突,除寻求保护外,往往采取以下方式加以协调: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或要求发行债券的规定筹集资金的用途、担保方式、信用条款等等。当债权人发现其面临的风险增加时,采取提前收回债权或不再提供新债权的方式,使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举步维艰。
  
  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冲突与协调
  
  与财务目标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财务经理的社会责任。
  企业在追求和实现财务目标的同时,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物质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税收收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公众的生活质量等等。这就是说,企业在实现其财务目标的过程中,也内在地履行了一部分社会责任。但是,企业不可能自觉地完全履行社会责任,因为有时承担的社会责任将会使股东的财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如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合理雇佣员工、保护消费者权益,企业要么付出一定代价,要么造成一些机会损失,从而不利于财务目标的实现。
  解决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一要靠法律约束,二要靠道德规范。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主要有环境保护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暴利法等等。道德规范的实施主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以及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


  :
  1.袁建国主编.《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海波主编.《财务管理》.高等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