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述评及研究趋势展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永奎 时间:2010-07-01

    内容摘要:如何对近一个世纪的管理理论与思想进行回顾以期走出“管理理论丛林”?新世纪管理理论将呈现怎样的研究趋势?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对近一个世纪以来,管理理论与思想的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在新世纪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管理理论 管理思想 回顾 展望
  
  管理自形成理论以来,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演变。近百年来管理理论的成就,以其在管体系中的价值及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价值为出发点,笔者认为,管理理论发生了四次质变。
  
  管理理论的四次质变
  
  古典管理理论
  20世纪初至30年代,管理理论形成了以泰勒、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
  泰勒的管理理论和思想,体现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他首创“科学管理—泰勒制”,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核心”、“第一流的工人”、“差别计件工资制”、“例外管理”、“计划与执行相分开”等思想,首开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法约尔的理论和思想,体现在《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他提出“管理功能说”、“管理职能五要素说”、“一般管理十四条原则”等思想。韦伯在其名著《社会和理论》一书中,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非人格化的、正式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此外,其他一些先驱者共同探讨的管理理论在传播拓展过程中最终使之系统化,形成古典管理理论。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一般管理的十四条原则等,今天仍被认为是管理的有效法宝。当然,对人的因素,特别是人的心理因素考虑较少或根本不予考虑成为该理论的严重缺陷,这成为下阶段行为科学理论研究的重点。
  行为科学理论
  20世纪 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大危机。在此背景下,管理研究者重点研究微观层面人的心理、人的行为,由此行为科学理论应运而生。
  行为科学理论以梅奥为代表,以霍桑实验(1924—1932)为基础,着重研究人的心理、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等对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霍桑效应引起了管理研究者对人的行为的兴趣,促进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大发展。
  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表现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要求管理者因地制宜、随机制宜地对待员工的各种需求)、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要求管理者正确把握“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善于抓住使员工满意的因素)、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沿此领域,学者们又相继提出“复杂人”、“生态人”、“智慧人”、“知识人”等人性假设理论)、波特——劳勒模式(要求管理者仔细评价员工薪酬结构,将努力——成绩——报酬——满足这一连锁关系整合到管理系统中)、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始于顾客,终于顾客)等。
  行为科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的缺陷,也为后来研究者开辟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和研究方向。时至今日,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仍被这个时代所关注。但行为科学理论只注重感情逻辑而忽视效率逻辑,只注重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质激励成为其自身无法超越的缺陷。
  相关企业战略理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内临石油危机,外遇经济迅速崛起的日本及欧洲的挑战,科技竞争越演越烈。在此背景下,管理学界开始重点探讨如何对充满危机和动荡且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的适应问题。基于此,来自战争的词汇——“战略”开始被引入管理学界。以此为切入点,形成了相关企业战略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安索夫的战略规划思想 1965年,安索夫的《公司战略》一书问世,开战略规划之先河。1975年,安索夫的《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出版,标志着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他最早提出了产品—市场矩阵。据此提出四种战略选择:市场渗透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开发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同时,他认为战略管理就是面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
  迈可尔•波特的战略竞争理论 1980年,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一书问世。其最著名的思想有: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目标集聚)、价值链分析,以及通过产业演进和产业环境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等。该理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企业战略联盟理论 战略联盟这一概念源于日本企业界的合资浪潮,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最早提出。著名的战略联盟理论有:以沃纳菲尔特等学者提出的企业资源基础论、以哈默和普拉哈拉德等学者提出的企业核心能力论、以帕维特等学者提出的企业知识基础论、以拜瑞•J•内勒内夫等学者提出的合作竞争(CO-Operation)理论。此外,美国学者穆尔提出的生态战略理论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新模式。
  相关组织设计理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迅速席卷世界,跨国投资不断增加,以及顾客的个性化、消费的多元化趋势。基于此,管理学界提出要在企业组织制度、流程、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新,以使企业能够合理组织全球资源,在全球市场上赢得顾客。代表性理论有:
  组织设计的权变思想 1979年,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合著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权变的观点》一书问世,标志着组织设计的权变思想形成。他们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组织应在稳定性、持续性、适应性、革新性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
  企业再造理论 该理论的最终框架由迈克尔•哈默、詹姆斯•昌佩两人搭建。1993年,两人合著《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一书,他们论述了:企业再造的首要任务是BPR-业务流程重组;BPR的实施基于信息技术及高素质的人才两个基础,以BPR为起点的”企业再造工程”将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工作世界。除哈默外,特蕾西•高斯、日本学者小林裕等人对企业再造理论的完善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虚拟组织思想 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第六期发表了哈默和普拉哈拉德的文章——《公司核心能力》。作者建议企业应将经营的焦点放在不易被抄袭的核心能力上,由此引发后来的“虚拟组织热”。1994年,史蒂文•L•戈德曼等合著的《灵敏竞争者与虚拟组织》是反映虚拟组织理论与实践的代表作;作者认为,虚拟组织能缩短从观念到现金流的周期,可以避免环境的剧烈变动给组织带来的冲击。

  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思想 该理论体现在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取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望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罗勃特•奥伯莱与保罗•科恩在其合著的《管理的智慧》一书中描述了管理者在学习型组织中角色的变化,即领导者、师傅、教师的多重角色。
  此外,阿里•德赫斯通过考察四十家国际长寿公司,得出结论:成功的公司(长寿公司)是能够有效学习的公司。
  在对近百年的管理理论和思想进行简单回顾后,笔者认为,无论是行为理论、权变管理思想,亦或是战略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仍旧是这个时代关注的主题。
  
  管理理论的未来展望
  
  新世纪管理理论和思想可能发生的重大突破与管理理论面临的挑战紧密相关,对管理理论的挑战来自于管理环境、管理对象和管理实践的变化。
 就管理环境而言,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化,环境变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就管理对象而言,其变化表现在:个人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增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对知识和信息管理形成新挑战。就管理实践而言,管理目标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组织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面临挑战。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在新世纪,管理理论与思想可能呈现如下重点研究趋势:
  对动态复杂环境中组织创新问题的深入探究。环境变动与组织创新是互动性活动,企业若追求可持续的趋势,就必须科学认识环境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包括:第一,对动态复杂环境的正确认识与分析。在众多关于环境的分析中,格罗夫关于环境界定的“三维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学者在进一步研究中,分别引入“可预测性”、“信息分布”等概念,最终形成环境四分矩阵模型。该模型的建立表明了从稳定环境向动态环境、从简单环境向复杂环境变化是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及成功“入世”,我国企业组织将面对日益动态化和复杂化的环境,如何从战略高度上分析和把握现实环境,以期制定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管理战略。第二,环境变动限定了组织创新的界区,组织创新促进组织更好地适应环境。笔者认为,该命题研究的关键点在于:一方面,组织对其所处环境的科学分析。从方法论角度而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战略管对组织环境的分析形成了“长寿公司关键要素”、“顾客矩阵”、“生产者矩阵”、“IS/IT分析”等方法。另一方面,寻求组织最佳创新方式和路径。在这方面,长寿公司四大关键要素说及“核心能力说”值得深入研究。此外,组织与环境的协同效应研究。第三,在环境的变动中寻求和促进组织创新。在日益动态化的复杂环境中,企业必须实现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的转变,才能保持组织的活力和培养核心竞争力,赢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促进企业战略创新的研究,促进企业组织创新的研究,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研究等成为企业管理重点研究的领域。
  在知识经济时代,相关知识资本与企业核心能力命题的研究。知识资本的概念是革命性的,它拓展了“物质资本”与“非物质资本”概念,将“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整合在一起,并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活力、技术创新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事实上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经营资产”和“核心能力”。知识资本核心能力理论的形成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理论与思想的辉煌成果。笔者认为,该领域今后研究的重点将体现在:从人力资本与核心员工的整合出发,关键在于企业如何构筑合理有效的知识分享机制与企业制度安排;从技术资本与核心创新能力的整合出发,关键在于如何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体现在企业的“构架-元素”、“隐含-显性”、“个人-群体”知识复杂的交互转换过程中;从组织资本与核心组织能力的整合出发,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购并、战略等企业重构的学习方式;从客户资本与营销能力的整合出发,关键在于如何体现客户资本价值的营销渠道与结构物化;从社会资本与核心关系能力的整合出发,关键在于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具体展开是企业“大客户”价值链命题的探讨。
  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者的管理激励和领导理论研究、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也将成为今后重要的研究课题 。
  
  :
  1.[美]F•W•泰罗.科学管理原则[M].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美]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 [M].上海三联书店,1994
  4.[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黄群慧.面向未来的管理学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科学的新进展[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