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评价体系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德山 时间:2010-07-01

[摘要]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综合性的业绩评价系统,它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4个方面综合反映公司业绩,能够把业绩评价与业绩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业绩评价体系之一。然而,体系内各指标间权重的确定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所采取的不同战略,为每一方面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并以企业成长阶段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各层次指标赋予不同权重,为下一步进行业绩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业绩评价;平衡计分卡;权重
 

  如何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价,一直是管理理论和企业实践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主的业绩评价方法虽然具有易量化、可比性强等特点,但是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平衡计分卡把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等非财务项目引入业绩评价体系中,弥补了传统以财务指标为主进行业绩评价的缺陷,而且它是一个基于业绩动因的多元战略业绩评价系统,能较好地解决战略与业绩、指标与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平衡问题。然而,体系内各指标间权重的确定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所采取的不同战略,为每一方面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并以企业成长阶段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各层次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为下一步进行业绩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一、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是20世纪90年代由Robert S.Kaplan和David P.Norton提出,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系统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多维度平衡评价的一种战略业绩评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动态实施企业战略的战略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从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内部业务流程(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学习和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4个方面来综合反映公司业绩,充分揭示了业绩产生动因,兼顾了战略与战术、长期与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滞后与先行指标及外部与内部业绩等各方面的平衡,成功地将企业战略和一整套财务和非财务性评估手段联系在一起。
  
  (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业绩评价指标是企业各方面业绩的具体化。指标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全面的原则。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应能全面、系统并相互联系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一方面,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影响企业战略目标或竞争优势形成的各个主要方面,以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评价;另一方面,还应考虑指标项目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联系性,从而使指标体系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综合评价。(2)灵活可操作性原则。即设计的指标应当容易理解,有关数据容易收集,这样所设计的指标能够在实践中较为准确地计量。(3)易量化和可比性原则。指标的设计应当尽量可以数量化,尽量避免非数量化的指标。同时,指标设计时要注意指标口径、方法的动态及指标在空间范围内可比。
  根据以上原则及平衡计分卡4个方面的内容,结合企业的实际,笔者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表1)。
  
  二、权重的确定
  
  (一)企业生命周期及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影响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创立、成长、成熟、衰退4个阶段。由于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战略目标和关键成功因素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每一阶段需要注意不同的变量。而且对各阶段进行业绩评价的指标间相对重要性也应该不同。根据各阶段特点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指标体系,就可以使公司管理当局在适当的时间采取合适的方式不断改善公司竞争力。各阶段战略重点及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见表2。
  
  (二)基于AHP的业绩评价体系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Pittsburgh大学运筹学家Thomas L.Sa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的主要思想是把复杂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

  1.构造判断矩阵
  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本文以企业成长阶段为例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本文设计的业绩评价体系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设为目标层,代表企业经营业绩;(=1,2,3,4)为准则层,分别代表企业业绩的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P(=1,2…)为指标层,分别为平衡计分卡4个方面具体的指标。企业成长阶段以壮大为战略目标,关键成功因素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客户方面的重要程度较强,学习和成长方面次之,财务与内部业务流程的重要程度弱。根据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结合专家意见,分别赋予不同的值,建立判断矩阵,如表3~表7所示:
  2.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要调整直到满足为止。根据所建立的判断矩阵计算结果,得到一致性检验如表3~7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说明所构造的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据此计算的指标权重也具有合理性。
  3.计算指标间的权重
  权重的计算结果()如表3~7所示,从计算结果来看,各指标权重基本上与企业成长阶段的业绩状况相一致,而且各层指标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如在企业成长阶段,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发展、壮大,其关键成功因素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准则层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方面的权重分别为0.087、0.4766、0.1398、0.2966,客户方面为0.4766,权重较大,这充分体现了企业发展阶段要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而在指标层的客户方面,市场占有率的权重为0.3532,比其他指标的权重明显较大,充分体现了处在成长阶段的企业业绩的关键成功因素是市场占有率,这也充分体现了市场份额对成长阶段的企业至关重要性。
  
  三、结束语
  
  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指标的复合体系。在这个复合体中,各层次、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各不相同,指标间权重的确定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层次指标权重进行确定,解决了这一难题。而且计算权重时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从而提高了指标间权重的可信度和业绩评价的性。
  由于处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战略重点不同,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时各指标的权重也不应相同,因此,企业管理者及外部投资者应该首先对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进行准确定位,然后根据各阶段特点及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矩阵,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以便对企业业绩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价。
  
  主要
  [1]余恕莲.管理[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字本.系统工程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化成.企业业绩评价[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黄贯虹.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5]裘益政.全面业绩评价方程[J].企业管理,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