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蔬菜配送业的良性发展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熊学萍 时间:2010-07-01

内容摘要:物流配送制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社会化流通体制,也是一种最为合理高效的化物流方式。本文论述了我国城市蔬菜配送业的必然性,分析了城市蔬菜配送业发展中的现实障碍,提出了促进城市蔬菜配送业发展的因应对策。

  关键词:城市蔬菜配送 现实障碍 发展对策
  
  我国发展城市蔬菜配送业的必然性
  
  发展城市蔬菜配送业是变革我国蔬菜流通生产关系的根本举措,是实现蔬菜流通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城市蔬菜配送业,既是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国家赋予蔬菜物流主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同时也是物流主体稳定供需关系、壮大自身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现实选择。
  
  城市蔬菜配送是我国蔬菜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农产品的生产与供给持续增长,蔬菜产量大幅度上升,基本满足了城乡人民的生活需要。特别是近十年来,由于我国“菜篮子工程”的有效实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蔬菜生产的第一大国,年产量占世界蔬菜总量的一半以上,人均占有量高达350公斤,超过世界人均蔬菜占有量100公斤左右,致使蔬菜市场开始出现季节性过剩和结构性过剩,加之蔬菜市场信息不灵,蔬菜物流不畅,使广大蔬菜集中产区的农民一度出现卖菜“难”的局面。随着蔬菜买方市场的形成,蔬菜增产不增效的矛盾日渐突出,直接影响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各级政府积极推行蔬菜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大力培植和发展蔬菜龙头、蔬菜配送中心和蔬菜批发市场等蔬菜流通、加工企业,构建现代蔬菜物流新体系,大力推行订单蔬菜、合同蔬菜,促进了我国蔬菜产业的良性发展,从而推动了城市蔬菜配送业的兴起与发展。可以说,城市蔬菜配送业的发展是我国蔬菜产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城市蔬菜配送是我国蔬菜物流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城市蔬菜配送是当今世界上一种先进科学的社会化流通体制和一种合理高效的现代物流方式。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实现蔬菜生产单位少库存甚至“零库存”,降低社会生产的总成本。据有关资料表明,1996年发达国家在蔬菜经营中通过配送实现的份额,美国为31%,英国为59%,德国为61%,日本为69.5%,且为社会生产节约成本10%-20%。在我国,蔬菜部门曾在计划体制年代采用过“送货上门”、“代供代销”、“按需供应”、“流通加工”等方式,尽管含有配送的因素,但对配送的系统认识、引进和试行,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蔬菜配送的推广与发展对改革我国现行不合理的物流体制,合理配置资源,稳定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显示了重要作用。为此,不少蔬菜物流企业把配送作为一种从用户需要到用户满意的营销策略加以推广和应用。由此可见,城市蔬菜的配送的发展已成为我国蔬菜物流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城市蔬菜配送是我国蔬菜消费社会化的客观需要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消费品,城市蔬菜的供应与消费事关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伴随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日渐繁忙,时间观念越来越强,简化事务、方便消费,使蔬菜配送逐渐成为蔬菜消费社会化的需要。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蔬菜消费需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也成为一种消费时尚。这种城市蔬菜消费社会化的大趋势已为蔬菜配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商机。因此,城市蔬菜配送业的发展成为了蔬菜消费社会化的客观需要。
  
  城市蔬菜配送业发展的障碍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已基本具备发展蔬菜配送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业对城市蔬菜配送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功的经验。但是也仍然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城市蔬菜配送的迅速发展。
  
  全民对城市蔬菜配送的认识有待提高
  现阶段,有关部门和企业对蔬菜配送的意义和作用缺乏认识,对开展或接受蔬菜配送积极性不高。就全社会而言,对蔬菜配送的发展前景认识还比较模糊。
  
  发展蔬菜配送所需的人才短缺
  由于我国物流和配送的发展起步晚,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还相当落后,已成为制约蔬菜配送发展的主要障碍。
  
  蔬菜配送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一方面,现阶段的蔬菜配送方式,基本上是以单兵作战的分散型配送为主,且未发挥应有的组织、协调、平衡、管理等作用,不能满足蔬菜用户和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蔬菜的“配”与“送”未能形成有机结合,目前大多数蔬菜配送企业因受其配送设备、设施、技术以及配送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造成“配”与“送”的相互脱节,大部分蔬菜配送只以送货为主;再一方面,加工型配送发展缓慢,配送蔬菜的品种、结构有待优化。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城市蔬菜配送的整体功能。
  

  蔬菜配送的集约化程度低
  目前城市蔬菜配送的用户较少且分散,蔬菜配送率较低,既无法优化蔬菜配送路线、节省配送费用,也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有待拓宽配送服务领域。
  蔬菜配送所需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主要是现行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远远不能适应经营与改革的需要。因此,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是当前城市蔬菜配送发展的紧迫任务和必要条件。
  
  促进我国城市蔬菜配送业发展的因应对策
  
  为了加快我国城市蔬菜配送的发展步伐,有效解决蔬菜配送发展中的障碍和问题,迫切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必将开创我国城市蔬菜配送社会化和化的新局面。
  
  加强城市蔬菜配送发展的舆论导向,争取全社会对蔬菜配送的理解和支持
  首先,要提高蔬菜流通企业尤其是企业领导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开展蔬菜配送不仅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能增强企业的流通能力、扩大流通职能,使蔬菜流通企业真正成为蔬菜流通的主渠道,从而增强搞好蔬菜配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要提高蔬菜生产企业(基地)和菜农的认识,通过配送前后蔬菜生产成本和效益的对比分析,用事实说明发展配送能真正使企业和农户受益,同时还要千方百计消除配送用户的后顾之忧,能使配送用户方便蔬菜消费,节约事务开支。再次,要提高全社会尤其是政府杠杆部门的认识,发展配送能为蔬菜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蔬菜增产提效,从而增加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同时,蔬菜集中库存、集中配送能加速资金周转,提高干线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等。总之,发展蔬菜配送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效益。
  
  建立统一的社会流通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城市蔬菜配送的整体功能
  要把各种从事流通的部门逐渐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但考虑实现这一目标涉及面广,绝非短期能迅速见效,必须建立起蔬菜流通宏观调控决策、协调制度,协调配送各方在权益上发生的矛盾和纠纷,使配送关系得以巩固和完善。
  
  应用高新技术激活蔬菜流通与配送
  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迅速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战略。随着机应用的普及,电子商务将对传统的商品购销方式带来巨大冲击,“网上”销售将成为蔬菜销售与配送的主要方式。其一,创建“菜篮子”网站,电子商务充满商机。其二,推行“网上订单蔬菜”。“网上订单蔬菜”是21世纪蔬菜购销的重要手段,产销双方能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在网上谈生意、订合同、支付定金,可节省大量人力、时间和费用。其三,建立蔬菜配送。建立蔬菜配送网络有利更快掌握蔬菜配送信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拓展蔬菜配送的外延和内涵,提高蔬菜配送的规模效益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蔬菜配送业由兴起到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远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消费需要,亟待拓展蔬菜配送的外延和内涵,提高蔬菜配送的集约化水平,降低配送成本,形成规模效益。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营造城市蔬菜配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了加快城市蔬菜配送事业的发展步伐,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及时为蔬菜配送业的发展排难解忧。其一,尽快制定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法规,完善农产品物流政策、规章,对管理体制、企业的税费负担、交易收费标准等主要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以规范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运行。其二,进一步完善蔬菜商品标准化体系,包括蔬菜的品质、等级、规格、农药残留量、保鲜处理、包装、运输、计量等方面标准,建立质量认证制度,严格按质量标准检测。其三,加大投资力度,更新改造和完善蔬菜配送中心的设备、设施,提高城市蔬菜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其四,重视物流专业,加快物流专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步伐,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和造就大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其五,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相关部门的配套改革,不断完善现行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营造城市蔬菜配送事业发展所需的良好环境与条件。


  资料:
  1.宋力刚,国际化企业现代物流管理〔M〕,石油出版社,2001
  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与政策保障〔M〕,红旗出版社,1992
  3.(日)小林康平,体制转换中的农产品流通体系〔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